“物聯網時代,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將被生態覆蓋。”這是在海爾集團35周年慶典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時所說的話。
從“青島海爾”到更名“海爾智家”,從海爾電器醞釀私有化,未來家電業務可能整體上市,再到海爾集團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由此觀之,多年拓展全球業務的海爾集團或將把發展重心移回國內,深度整合中國區業務。
如果未來海爾的家電業務整體上市,能否快速提高海爾智家的市場估值?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智慧家庭解決方案能否一統江湖?成立35周年的海爾集團正值壯年,還是面臨中年危機?年逾古稀的張瑞敏能否讓海爾集團一路常青?
海爾電器醞釀私有化,減少關聯交易
2019年12月26日,海爾集團迎來35周年慶典。在此之前,有消息稱,海爾智家計劃實施H股股票上市并私有化海爾電器。隨后,海爾電器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海爾智家正在探討私有化的方案。這無疑對于海爾集團來說是一件“生日禮物”。
海爾電器是海爾智家持股45.64%的H股子公司。海爾智家的主要業務涵蓋國內冰箱、空調等產品制造以及海外家電產業。而國內洗衣機、熱水器的制造以及國內的渠道分銷則歸屬于海爾電器。
正是由于海爾智家控股海爾電器,雙方產生不少關聯交易。2011年1月,海爾智家在發布的《關于控股股東進一步支持青島海爾發展解決同業競爭減少關聯交易的公告》中承諾,繼續致力于關聯交易優化工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根據相關公告,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2016年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共計140.2億元,包括采購類116.22億元,銷售類10.18億元,金融類13.8億元。2017年的日常關聯交易金額共計127.71億元,包括采購類111.46億元,銷售類2.45億元,金融類13.8億元。2019年度預計日常關聯交易共計近253億元,包括采購類199.03億元,銷售類4億元,金融類50億元。
“海爾智家并不代表海爾集團,海爾家電業務未來可能整體上市,業務整合有利于提升海爾智家在資本市場認知。此外,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存在關聯交易,如果整體上市之后,有利于公司管理優化。”產業分析師丁少將認為。
此外,海爾智家前期因股權架構問題現金流較為緊張,因此股權融資較多,并且影響了分紅率。以2019年中報數據,若剔除海爾電器并表部分,海爾智家賬面現金及等價物(現金+凈票據+理財)約150億元,而有息負債則達到364億;而海爾電器擁有現金215億卻無有息負債。
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正在初步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標志著開始著手改善股權架構與公司治理問題。后續若成功實施,海爾系前期存在的股權架構復雜、關聯交易較多的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海爾智家的現金流狀況也將大幅優化,公司的協同能力、盈利能力都存在持續提升的可能。
重整業務為增厚利潤、提高估值?
近三年來,海爾智家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逐年增加。2018年營業收入達到1833.17億元,全年歸母凈利潤為74.4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88.9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73億元。
橫向來看,白電三巨頭中的另外兩家——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業績略勝一籌。2018年,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2000.2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62.03億元,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達2618.20億元,凈利潤216.50億;2019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1550.39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1.17億元,美的集團營業收入為2209.1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3.16億元。
當然,海爾智家不能完全代表海爾集團的實力,需要加上海爾電器。海爾電器2018年實現營收853億元,歸母凈利38億元。若單從家電業務的營收來看,海爾集團營收位居首位。但與之不相稱的是在家電三巨頭市值中的排位。
截至2019年12月30日收盤,美的集團的市值為4047.79億元,格力電器為3945.12億元;而相同時點,海爾智家市值為1270.51億元,海爾電器也只有688.74億港元,海爾集團兩家上市公司市值相加也不超過2000億元。
據了解,白色家電行業的凈利率一般在7%左右,海爾智家2016年-2018年的凈利率分別是5.62%、5.68%、5.33%,同期,美的集團的凈利率分別是9.97%、7.73%、8.34%,格力電器分別為14.33%、15.18%、13.31%。從這個指標來看,沒能跑贏行業平均水平,也低于格力和美的。
“未來如果海爾電器私有化,公司整體上市有利于海爾智家市值的提升,畢竟公司規模大了,品牌影響力大了,資本市場的估值當然會高一些。”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
國盛證券認為,若A股平臺和H股平臺合二為一,將理順兩個平臺之間存在的利益差異,使得公司有更多精力去共同做大市場蛋糕,長期來看將提升公司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其將海爾智家目標市值上調至1528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海爾智家在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的同時,美的集團已吸并小天鵝,也將增厚美的集團凈利潤。格力電器完成15%股權轉讓事宜,未來國際化與多元化加速,也將助力公司業績增長。
空調是短板,智能家居能否重振海爾?
《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廚衛電器都呈現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空調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均價和規模雙雙下滑;冰洗產品結構升級維持規模相對穩定。
海爾集團作為白電巨頭,在冰箱、洗衣機領域獨占鰲頭,但空調業務2019年以來面臨挑戰。海爾空調業務市場零售份額增長情況在主營業務中墊底。2019年雙十一,格力電器發起空調“價格戰”,美的、海爾等龍頭跟進。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空調線上銷售額,格力占比35.54%,同比增9.18%;美的占比34.54%,同比漲9.01%;海爾占比7.06%,同比下滑0.17%。線下市場銷售額情況,格力占比46.93%,同比增5.69%;美的占比30.97%,同比增長4.2%;海爾占比8.46%,同比下滑0.34%。
國盛證券分析,格力雙十一大促,份額迅速回升;美的積極跟進,韌性超預期;海爾略有沖擊,奧克斯等二三線品牌生存艱難。
海爾集團或許并不在意單一業務的市場表現,更看重整個智慧家庭市場。在海爾集團35周年慶典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第6個戰略發展階段:生態品牌戰略。“物聯網時代,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將被生態覆蓋。”
生態品牌戰略是海爾集團全面布局家電產業的結果。近年來,海爾集團不遺余力地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全場景智慧成套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去年6月,上市公司青島海爾也更名為“海爾智家”。
“家電企業早就從單一硬件比拼,變成了硬件、軟件系統于一體集成的較量,是一個綜合實力的比拼。在智能家居時代,大家都要打造平臺、生態,這樣才能使上下游企業更好發展。建設智慧家庭生態體系,推進智慧家居業務發展,需要建立平臺,搶占入口。”梁振鵬認為。
丁少將分析,海爾進入生態品牌戰略向外界傳達“海爾已換賽道”的信息,從家電換到物聯網生態的賽道。近年來,家電行業下行,增量市場不大。所以,跨界技術融合,以及消費者體驗需求提升,能夠打開新的增長空間。與此同時,也會面臨產品、管理、組織等方面的挑戰。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智慧家庭方興未艾,各大家電企業都推出智能家居系統,包括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但各家電企業均有王牌產品,用戶難以全屋只選擇一家品牌產品,所以未來打破品牌壁壘,實現不同協議終端的互聯互通是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一個海爾”一直是海爾集團對于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的長期戰略規劃,過去幾年,海爾智家的戰略重心主要在全球品牌布局,隨著全球品牌布局基本完成,海爾智家的戰略重心將放在深度整合中國區業務。歷史遺留問題使得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職能重疊及管理體系復雜,帶來效率磨損,私有化海爾電器將有效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結構,統一全球管理和運營,提升零售終端能力。
“陸止于此,海始于斯。”這是張瑞敏在35周年慶典上,引用葡萄牙大航海紀念碑的話。成立35周年的海爾集團正值壯年,能否平穩度過“中年危機”?考驗著張瑞敏和海爾的智慧。【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