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觀點】鴻茅藥酒獲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獎 "含金量"幾何?

    履行社會責任,就一家企業而言,為消費者提供不損害身心權益的合格產品當是責任底線。

    據報道,12月21日,在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2019年中國中藥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中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鴻茅藥業被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榮譽稱號,鴻茅藥業副總裁鮑東奇則拿下2018年度履行社會責任年度人物獎”。這一新聞一經傳出就引發不小爭議。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有媒體聯系獎項主辦方中國中藥協會,詢問鴻茅藥酒獲得該獎項是否有標準可循,中國中藥協會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肯定有標準,也有評的依據,但不方便透露。上述工作人員強調 “這是我們行業內的事”。該工作人員還稱,我們評的是當下和公司的將來。不要盯著人家的過去不放。

    不要盯著一家企業的過去,從邏輯上是講得通的。但鴻茅藥酒究竟因何而獲獎,中藥協會拒絕透露其獲獎理由以及評獎標準,也就讓這個評獎活動指向封閉式運作,難免不讓人擔憂其中可能會有貓膩。

    公眾和輿論之所以關注鴻茅藥酒,恰恰在于鴻茅藥酒銷量不低,涉及用戶面廣,而其本身又纏繞了大量負面事件。據媒體2018年的報道顯示:過去10年間,鴻茅藥酒曾被通報違法2630次,相當于每個月收到22次通報,其中被暫停銷售數十次。鴻茅藥酒屢屢出現違法事實、甚至曾被曝報復寫文章質疑其療效的醫生,在如此多不堪過往之后,這家企業究竟以怎樣的行動來履行社會責任,并因此獲得“明星企業“的榮譽?鴻茅藥酒及中藥協會沉默是金,顯然不是應有的回應之道。

    履行社會責任,就一家企業而言,為消費者提供不損害身心權益的合格產品當是責任底線。數千次被通報違法、乃至被醫藥界人士質疑“含有毒性物質”的鴻茅藥酒,如果在這一維度上無法達標,社會各界對于其獲獎也就難以信服。

    據觀察,中國中藥協會近期有不少發榜發獎的相關新聞。就在前幾天,中藥協會發布了“中國中藥品牌建設行動計劃”、“2019年度中國中藥品牌”系列榜單,據報道,中國中藥協會將依托《中國中藥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和中國中藥品牌集群發展聯盟平臺,持續開展品牌研究,計劃用5年時間,培育出100-200個中國中藥品牌,評價發布200—300個中國中藥品牌。

    作為行業協會,中藥協會推動中藥品牌發展當然沒錯。不過,近年來圍繞各類品牌評獎現象存在諸多爭議。之前某些機構出現濫發獎項、有償發獎等問題,被民政部處罰乃至撤銷登記,暴露出這些機構將發榜發獎作為牟利工具,通過批發獎項獲取暴利,而愿意為此買單的企業則收獲了看似高大上的各類獎項,作為未來企業品牌宣傳的案例。一個圖名、一個圖利,導致此類現象屢禁不止。

    正因如此,當下各機構在發獎評選時應秉承更加慎重的態度,做到評選及發獎過程公開透明,經得起各種質疑。中藥協會就不能僅僅將鴻茅藥酒獲獎當成“行業內部的事情“,而應及時回應外界疑慮,將評選標準等關鍵信息公開。

    與此同時,中藥協會與鴻茅藥酒對于獲獎的回應是一方面,這有助于信息公開,確保公眾對其獲獎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對于目前各類評獎活動,有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嚴查各種借發獎收取高昂費用的現象,避免再出現獎項只有利益“含金量“而無社會、行業價值”含金量“的怪事。【責任編輯/江小白】

    (作者為財經評論人)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反轉】中藥協就近期輿情事件正式道歉:撤銷鴻茅藥業表彰
    【觀點】鴻茅藥酒獲履行社會責任明星企業獎 "含金量"幾何?
    【周四早報】頒獎鴻茅背后中藥協會:年費會員三個檔次 最高3萬
    【獨家報道】鴻茅藥酒跨省抓個人,火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