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丁磊在母校的演講:全班倒數第六,高考語文不及格

    【IT時代網綜合報道】11月16日下午,網易創始人丁磊出現在母校——奉化中學的新校區遷入儀式上,與廣大的師生校友們見面,并受邀做了一次30分鐘的演講。

    在全程脫稿演講中,丁磊回憶了高中時不為人知的經歷。他透露說,其高考語文是不及格的,如果再有一門不及格,他將連大學也考不上。并且,高考化學時,有一頁卷紙忘記做了。他剛剛看到學校送的當年的成績單,丁磊高三最后一個學期的化學成績是96分,但他記得是69分。那時候,考大學三天連著考七門課,化學是在當天下午考試。丁磊回憶說,當時考完以后的心理壓力極大,覺得最后一頁沒有做,會不會考不上大學。很幸運的是,考試成績比重點分數線高了一分。

    丁磊教導學生即便離開了學校,也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人為什么要一輩子不停地學習?我想,學習可以讓你更從容地理解這個時代,并且和這個時代相處。因為學習,你不會落伍,你會和優秀的人永遠在一起,齊頭并進,分享探索世界的樂趣。”【責任編輯/古飛燕】

    以下為丁磊在奉化中學演講全文:

    尊敬的校長,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其實,很久以前高書記(注:奉化區委書記高浩孟)就邀請我說,有沒有機會在奉化中學搬到新址的時候給同學們講一講,我說好。今年2月份,我就已經到這個校區踩過點了,我覺得能夠在這么環境優美的地方讀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我對奉化有非常多美好的回憶。1971年,我在奉化讀書時,奉化總共有三個小學、兩個中學。在11年的讀書生涯里,把這五個學校全讀遍了。

    讀書給我留下什么印象呢?其實很痛苦,極為痛苦。(笑聲)我讀小學的時候,我記得第一個小學是三小,讀了一年半以后,因為三小要拆了,莫名其妙被并到了一小,那個在城東。后來,我家從城東搬到城西,又讀了二小。等我在五年級小學升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有兩個中學可以選,一個是錦屏中學、一個是奉化中學,我去了錦屏中學讀書。

    那時候,我心理壓力很大,因為錦屏中學從來沒有人考上過大學。(笑聲)我1986年去錦屏中學的時候,我爸爸是大學生,他特別喜歡我,那時候他也跟我說:要不努力下,把我弄到奉化一中去。我說不用,我還有一次機會。在初中轉高中的時候,我終于考到了奉化中學,和在座的老師、同學們成了校友。

    考到奉化中學以后,我其實成績并不好。那時候我們班上有54個同學,我是全班倒數第六名。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把我們最后倒數六名同學拉到教室門外罵一頓,他說:你們拖了我們班的后腿,這個印象很深刻。

    本來我以為考上奉化中學以后可以放松一些,因為那時候大家說:考上奉化中學,一只腳已經踩到了大學的門檻里面。但很遺憾的是,那時候大學的錄取率是在22%左右,不像現在那么高。倒數第六名意味著什么?兩只腳都不在門檻里面,考上大學還是很難的。

    我們那個時候,工作都是國家分配,你如果沒有讀好書的話,基本上沒有什么選擇。這使得對我來說,能不能考上大學、考到一個好的大學變得非常重要。很幸運的是,我從班上的倒數第六名,經過每一個學期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努力,在最后考大學的時候,考到了高中讀書時最理想的成績,全班第十名。然后我又以比重點分數線多一分的成績考上了一本,以多一分的機會去讀了最喜歡的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當時,我松了一口氣,終于把這十一年痛苦讀書的過程給邁過去了。

    但是回想這十一年,我也在想:什么樣的事情造成了我讀書那么痛苦?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印象中,我高考語文是不及格的,如果再有一門不及格,我連大學也考不上。很不幸,高考時,我化學有一頁紙忘記做了。剛剛看到學校送的當年的成績單,我高三最后一個學期的化學成績是96分,但我記得我高考化學成績是69分。那時候,考大學三天連著考七門課,化學是在當天下午考試。當時考完以后,我心理壓力極大,覺得最后一頁沒有做,會不會考不上大學。很幸運的是,分數線下來以后,我比重點分數線高了一分。很幸運。其實,多一分跟多二十分是一樣的,因為我只想去那所大學。

    所以,我到了大學以后非常開心,因為大學實行學分制,有必修課也有輔修課。在電子科技大學的四年大學生涯,是我最開心的讀書時光。

    在大學里,我超出了學校對我們學分的要求,學了很多輔修課的專業知識。那時候我去圖書館學習就有個習慣,一定要讀原版的材料。在大學最后一年的時候,我讀到了《Byte雜志》上寫的互聯網。其實那時候我們還不叫“互聯網”,而是說有一群電腦可以連在一起相互通信,電腦和電腦之間信息傳輸的速度非常快,就這么一個概念。我在畢業的時候就想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去體驗一下這個網絡是什么東西。

    其實,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班上比我學習優秀的人非常多,不止一個,是幾十個這樣的規模。像我們班上前十名的同學,后面我們也有聯絡,但我感覺大家好像在事業上都不是那么如意。我就在想,為什么這些人到了社會上跟我有很大的不一樣?(掌聲)他們的學習比我好,應該說能力比我強,為什么有這種差異存在呢?

    我后來覺得,其中有一條,因為我是從小有興趣的人。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他是一個熱愛電子的工程師。我爸爸在我6歲的時候就開始逼我每個月和他一起閱讀雜志。那時候家里一共三本雜志,一個是《大眾科學》、一個是《無線電》、一個是《科學畫報》。每次看雜志,我爸爸就跟我分享說,世界有哪些技術正在影響和改變整個人類社會。

    有一次,我記得是1977年,也就是我6歲的時候,我爸爸看到《無線電》雜志上有張電路圖,教大家怎么做一臺電視機。我是親眼看到他去買零件,去向別人請教。于是,我們家有了那個年代奉化鎮上第一臺電視機,那是一個9英寸的電視機。這個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一輩子難以忘懷,是他培養了我對電子的興趣。

    后來到1983年,我非常感謝奉化有個青少年宮辦了一個興趣小組,叫“無線電興趣小組”。當時我就報名參加了這個小組,做了一個六管收音機。那時候很多家長不理解,你一個小孩子不好好把成績弄好,反而去學習無線電這些東西,有什么價值。但對我們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可以去理解整個電子世界是怎么運作的機會。

    這種興趣、這種求知欲,后來我一直終身保持。到現在,我每天晚上一有空會抽出時間來看三本雜志的摘要,一個是《Nature》自然雜志,一個是《CELL》細胞雜志,一個是《Science》科學雜志,然后去理解這個世界上那些創新的東西對今天的改變。

    因為有這樣一個興趣,我在奉化中學的時候,也會在讀書之余,在學校的電腦上用Basic語言寫游戲程序。總體而說,我是一個比較不務正業的人,喜歡為自己的興趣投資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后來我在工作中,看到很多人來網易工作,不是因為興趣,只是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我有時候會很疑惑,你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興趣?你的興趣又在哪里?其實今天,很多畢業生來網易找工作的時候,我發現在他們身上找不到興趣這兩個字。他只是說,爸媽要求,我想找一份工作,想穩定。

    但是,這個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興趣驅使的。我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羅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羅大佑是優秀的音樂人、是歌手、是個詞曲作家,但他其實原本是個放射科的醫生。那時,我體會到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今天很多同學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偏科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也在思考今天的教育,因為我自己有一個比較痛苦的讀書經歷,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讀得輕松一點、開心一點。我看到,我們的東西方教育有一個差異,中國很多課程設計,都希望你能夠全面發展。但在國外,更希望你在某一個方面出類拔萃。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數理化基本是全班前三,但是語文一直不好,英語馬馬虎虎,所以并不是一個很全面發展的人。但因為對數理化有無限熱愛,一直很受益。

    這里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經歷。我到電子科技大學以后,有一年大學物理極為難考, 班上只有三個人及格,剩下27名都不及格,但我一個人考到了85分。我沒有用多長時間復習,只是隨便看看書,就理解了里面的內容。(掌聲)

    所以,我自己也希望大家可以改變對偏科的看法。像現在學校里的考試都設置了滿分,很多人讀書的目的,就是在補差距,比如數學120分滿分,你考97分,那就要想方設法地為這23分差距努力。我個人建議,如果你是真的很喜歡物理、化學,那么請你更多地投入在這門功課上,一路攻克,一直往前走。

    對于學習過程,我還想分享一樣東西,就是學習方法。我曾經生物考得很差,經常班上倒數。那時候,我媽一個朋友的小孩經常考班上第一名、第二名,我媽媽跟我說:要不要找一個時間跟他聊聊,看看他讀書有什么秘訣。很幸運的是,這個同學給了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啟發。我大概跟他聊了1個小時,聊完以后,我如夢初醒,找到秘訣,在以后的所有的生物考試里面,我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考到近滿分的成績。(掌聲)

    這里,同學們肯定會想,這個人到底傳了什么秘訣?這個人跟我說:生物其實很好學,根本不用背,隨便聽一聽,考試基本滿分。我問,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說,你在上生物課之前,要把課程內容認真讀一遍,腦子里面想這個細胞、細胞核、草履蟲都是怎么一個形象?每一個零件是怎樣的關系?要在腦子里放電影一樣放一遍,然后問自己有哪些沒搞懂。當你帶著這些不懂的問題到課堂上去聽,聽完以后基本都能理解。

    我覺得,其實他教我的這套方法就是,對于任何知識的理解都要有一套邏輯,邏輯是最主要的。沒有邏輯,光死記硬背是非常難掌握的。

    在這個同學告訴我這個方法以后,我把它應用到了物理等等所有的學習中。只要是有邏輯的課程,我學習起來基本上非常輕松。當然,很多要靠死記硬背的東西,我還是會掉鏈子。比如:英語、語文。(笑聲)在邏輯開啟了我的學習之路以后,我覺得在我們的學習里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要跟大家分享,就是要臉皮厚。

    我在讀書的時候發現,成績優秀的人,他不愿意問別人問題。但恰恰我是一個臉皮比較厚、成績比較差的人,所以后來我在大學和工作當中,我會不停地向身邊優秀的人去請教各種問題。“不恥下問”,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話,我非常欣賞。人在江湖上行走,有機會一定要多跟別人請教。

    像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是沒有人教給我互聯網的,老師也沒有教過。除了在《Byte雜志》看到的文章外,我是有一次看廣告,看到在北京有人架了BBS。那時候,很幸運在寧波郵電局,我可以免費地打長途電話,我就馬上打電話去問他:這個東西是真的嗎?可不可以教我一下?

    所以,如果說,在今天,學習是一件需要終身努力的事情,那么在學習方法上,首先第一個是要有邏輯,第二個就是要不恥下問,跟身邊最優秀的人學習。還有一個就是,認準了方向之后永遠不要放棄。我之前說過,我剛進奉化中學讀書的時候,是倒數第六名,后來,我就靠每個學期不停地進步,不停地進步,最后有機會考上大學。如果沒有中國的大學教育,今天我估計不會有這樣的發展。

    除了在學校里讀書,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即便離開了學校,你也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很多人說:人為什么要一輩子不停地學習?我想,學習可以讓你更從容地理解這個時代,并且和這個時代相處。因為學習,你不會落伍,你會和優秀的人永遠在一起,齊頭并進,分享探索世界的樂趣。

    我創業20多年到今天,關于互聯網的知識都是自己學習的。我記得,當初為了借三本PCPIP的書,我要坐4個小時的火車,從寧波跑到杭州,還得請人家吃飯,最后書借回來以后只能看一個禮拜。在那個禮拜里,我做了無數的筆記,因為那是我的興趣,那是我的熱愛。后來,我在互聯網創業過程中,我也沒學過管理,所以我去中國商學院讀管理。每次遇到問題,我都會去看其他優秀的企業、其他優秀的老板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我認為,當你能保持終身學習的時候,你就不會落伍,你也不會心力憔悴。我們有句話說,這個時代會犒勞終身學習的人。美國有位投資大師巴菲特,我有幾個朋友請他吃過一頓飯。(笑聲)當然這頓飯很貴,上百萬美金。吃飯的時候,肯定不是去談這個飯好不好吃,大家都會帶著問題去問他,去當面請教他,怎么看一個企業的價值?怎樣有作為?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不管貧窮和富裕,都應該學習認清這個世界,更新自我。如果說,這世上有什么習慣是值得你堅持一輩子的,那就是終身學習,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的話,會促使你更主動地終身學習。

    最后我想說,今天,我們在學校學習所有的東西,都是有教材,都是有標準的,老師上課講什么,考試考個好成績,你排第幾,大家一目了然。但是到了社會上,其實,市場上的競爭是沒有公式的,也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想要在未來的社會競爭里勝出的話,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第二個,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熱情和追尋夢想的勇氣。我希望大家能夠一直保持熱愛,保持勇氣,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精神。在未來的路上,腳步不停,大放異彩。謝謝!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白天敲鐘晚上帶貨 丁磊能否把前浪網易留在互聯網中心
    丁磊在母校的演講:全班倒數第六,高考語文不及格
    【IPO】繼有道IPO后 網易計劃讓旗下云音樂子公司上市
    變賣瘦身!生意人丁磊的本命年注定不平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