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一早報】產業鏈兩頭在外,日本斷炊對韓國半導體業意味著什么?


    日本內閣還是下了狠手,正式批準通過《出口貿易管理令》修訂案,將韓國移除出貿易“白名單”。本月底實施后,后者不再享有其出口戰略物資和重要技術時簡化手續的優待措施。按照韓聯社的說法,韓國幾乎所有產業的近千種產品都將受影響。

    東亞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糾紛已持續近一個月之久。7月4日,日本方面宣布限制向韓國出口包括含氟聚酰亞胺、光刻膠以及高純度氟化氫在內的三項重要半導體及OLED面板原材料,對包括三星在內的韓國半導體產業造成了重大打擊。

    與已經“失去了三十年”的日本不同,“三星共和國”的“漢江奇跡”似乎尚未終結,至少在代表了信息革命的半導體行業,韓國企業的強勢地位始終無法被撼動。

    在按營收排名的世界半導體企業榜單中,第一和第三名就分別歸屬于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

    具體到消費電子品的高附加值部分,三星不僅占有OLED屏幕市場超過90%的份額,而且和SK海力士聯手擁有DRAM內存芯片超過70%以及NAND內存芯片將近50%的市占率。即便是在手機最核心的基帶芯片領域,三星也同樣憑借13%的占有率成功擠入第一梯隊,并持續威脅著霸主高通的寶座。

    更令韓國人感到自豪的是,三星除了能夠在半導體市場上呼風喚雨,更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市場巨無霸。根據IDC的數據,2018全年三星憑借2.9億部手機的出貨量依然穩坐世界第一把交椅。

    依托于三星們的強勢,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從2010年開始就超越傳統的汽車業、鋼鐵業和造船業,一躍成為該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不過,看似風光無限的韓國半導體行業卻絕非無懈可擊。

    在這個人口僅有5000萬的中等后發國家,被視為支柱產業的半導體行業始終無法改變市場和產業鏈上游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更為微妙的是,市場和產業鏈上游的重要參與者卻又偏偏是與韓國關系若即若離的鄰邦中國和日本。

    以半導體行業最具代表性的集成電路為例,整條產業鏈上就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封裝測試等多個環節。而最為消費者所熟悉的國際半導體廠商們則幾乎全部集中于中游的設計與制造環節。

    從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美光、德州儀器到亞洲的三星、東芝、聯發科、華為海思,這些經營著集成電路設計的巨頭們再加上精于集成電路制造的臺積電、三星以及富士通們,這似乎就是人們心中對于半導體行業的全部印象。

    但事實上,在半導體材料商和設備商中卻存在著大量的隱形冠軍。不同于汽車行業技術含量相對平凡的前端產業鏈環節,半導體行業的前端環節不僅技術壟斷更為明顯,而且子行業的集中度也比廠商數量一個手都數不過來的設計和制造環節更高。

    (其中,半導體材料大致又可細分為硅晶圓、光刻膠、光掩模版、電子特種氣體、CMP拋光材料、超凈高純試劑、濺射靶材、封裝材料等細分領域;而制造所需的半導體設備也同樣包含單晶爐、氧化爐、PVD(物理氣相沉積)、PECVD(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光刻機、涂膠顯影機、干法刻蝕機等多個大類。)

    不同于三星在設計和制造環節的強勢,除了光掩膜版之外,韓國人在材料和設備領域幾乎毫無建樹。

    如果說半導體設備是以荷蘭光刻機廠商ASML為代表的歐洲人的天下,那么日本人就是半導體材料當之無愧的操盤者。

    日本人在產業鏈上游強大的掌控能力首先就體現在最為基礎的硅晶圓以及光刻膠之上。硅晶圓作為幾乎所有半導體的物理載體,也是半導體材料市場高度壟斷性的絕佳代表。日本信越化工和SUMCO株式會社兩家企業就瓜分了超過50%的市占率。而光刻工藝的基礎——光刻膠的市場上,日本合成橡膠和東京日化也同樣把持著近一半的市場供給,光刻膠也正是此次日本制裁韓國的“三大神器”之一。

    包含光刻膠和光刻機的光刻工藝不僅占集成電路制造成本的35%,更是需耗費整個生產工藝50%的工時,因此也被譽為半導體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藝。隨著當今各種芯片先后跨入微納米級別,光刻膠對應的波長也相應地不斷減小。目前較為主流的光刻膠波長主要有g線(436納米)、i線(365納米)、KrF(248納米)、ArF(193納米)以及最新的EUV(13.5納米)。其中商用最為廣泛的KrF和ArF更是日本人的天下,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給出的數據,韓國超過91.9%的光刻膠依賴從日本進口。

    除了硅晶圓和光刻膠之外,日本企業在包含顯影液、刻蝕液、清洗液在內的超凈高純試劑市場上也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

    之前同樣被日本列入限制出口名單的高純度氟化氫的主要用途就是半導體的濕式刻蝕。盡管全世界各大廠生產的氟化氫幾乎都能99.99%的純度,但卻唯有日本廠商的氟化氫能將純度達到99.999%。在7納米工藝開始量產、以及半導體愈發高精密化的當下,濕式刻蝕因為其各向同樣的特點,從而使得芯片制造廠商對于氟化氫的純度要求也水漲船高。目前,從日本進口的高純度氟化氫占到了韓國總進口額的43.9%。

    比高純度氟化氫更令韓國人棘手的無疑是含氟聚酰亞胺。

    就如同無法掌控產業鏈上游的韓國集成電路制造商一樣,即便占據了90% OLED市場份額的三星在面板原材料問題上也依然不得不仰人鼻息。

    隨著曲面屏甚至是折疊屏的流行,具有柔性的OLED面板一直都是三星獨步天下的獨門絕招。而OLED最常用的柔性電路板基板材料就是聚酰亞胺,這其中又以透光性最佳的含氟聚酰亞胺最為重要。目前全球約90%的含氟聚酰亞胺產能都由日本提供,甚至是今年年初的Galaxy Fold折疊屏手機,其屏幕的電路板基板材料也是由日本住友化學提供。

    OLED屏幕一旦無力繼續生產,對于三星的打擊必然是巨大的。不過,日韓貿易爭端對全球半導體和消費電子品的影響卻仍是可控的。一方面,使用含氟聚酰亞胺作為原材料的OLED屏幕主要應用于三星自家的部分曲面屏手機之上,普通OLED屏幕所需的原材料只是目前仍不受限制的聚酰亞胺;另一方面,對于積壓了大量內存芯片庫存的三星而言,光刻膠的斷供短期上甚至是個去庫存的絕佳機會,至少目前的內存價格尚未出現大幅波動;而有著中國和俄羅斯產高純度氟化氫作為B計劃的韓國人,暫時也不需要為刻蝕液問題撓破頭皮。

    盡管當下仍未到十萬火急之時,但是已經被斷了糧草的三星們急需關心的問題還是,此前積壓的原材料儲備量還能支撐多久?盡管不同機構給出了大約1至3個月的估算,但若考慮到具有腐蝕性的高純度氟化氫往往不會堆積大量儲備,韓國半導體制造商的窘境可能比表面上的更緊迫。

    相比之下,東京方面可以打的牌則還有許多。不論是住友化學和日礦金屬主導的濺射靶材,還是信越化學、京瓷化學生產的晶圓封裝材料,掌控著十余種關鍵原材料的日本人若想要徹底癱瘓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似乎也只是信手拈來。【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產業鏈兩頭在外,日本斷炊對韓國半導體業意味著什么?
    兩國世仇再添新賬 日本準備掐斷韓國半導體材料供應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