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央視新聞報道痛批視覺中國,看的真是大快人心。央視新聞直言視覺中國能以“能奈我何”的嘴臉,把法務做成銷售,侵犯原創者合法權益,一邊又對使用者“維權敲詐”,是版權交易的吸血毒瘤。
這都被央視點名實錘了,視覺中國還是有點死了的鴨子嘴還硬的架勢。
首先他們高冷,創始人柴繼軍接受鞭牛士采訪,柴繼軍強調自媒體不懂版權的很多,侵權行為嚴重,說視覺中國只是努力傳遞版權意識。
不過,隨著國旗國徽圖片被曝光,視覺中國不得不“低頭”,先自己關閉官網,然后發了一封道歉信。
這封道歉信中,視覺中國表示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平臺審核不嚴”導致,所以視覺中國自己主動自查自糾,關閉網站。
對于這封道歉信,三言君表示完全無法接受啊!
這都2019年了,視覺中國誕生到現在也近20年了。如果20年前你們說審核不力還情有可原;20年后的今天,你們擁有強大的盜版圖片檢索技術,卻沒有技術審核圖片是否符合要求,這符合邏輯嗎?
所以,今天,三言君要向視覺中國發起“靈魂三問”!
第一問
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賴以起家的6000圈膠卷版權是誰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早年的報道顯示,2000年,在《中國青年報》已工作5年的攝影記者柴繼軍和工作3年的文字記者李學凌一起萌生創辦一個互聯網圖片資源庫的想法。柴繼軍稱自己家中囤有6000圈膠卷,于是也就是這6000圈膠卷成為視覺中國起家的初始資本。
2015年中國青年報發表了題為《柴繼軍:不做個二三十年 那不叫文化企業》的人物報道,據該報道,柴繼軍的工作每天需要處理全國各地攝影師用特快專遞寄來的圖片。這些圖片受限于題材和版面,往往都會扔掉,這讓柴繼軍感到可惜。于是柴繼軍開始將沒有選中的攝影作品保留,以供其他媒體同行挑選。
柴繼軍創業時家中囤了6000圈膠卷,同時也在公開渠道承認自己收集、存儲未被報社選用的圖片。這些圖片雖然未被錄用,但是仍屬攝影師為報社供稿的職務行為,版權屬報社所有。
問題來了。
在柴繼軍最初擁有的這6000圈膠卷中,有多少是柴繼軍以個人行為自由拍攝的?有多少是自己任職中青報的職務行為拍攝的?
如果有職務行為拍攝的,版權應該屬于中青報。那么利用中青報的資源,創業盈利賺錢,當初是否支付中青報版權費用呢?
其次,柴繼軍收集的來自全國各地攝影師投稿、未被報社使用的照片,有沒有被用于創業的啟動資源售賣?如果有,有沒有支付這些攝影師版權費呢?
第二問
視覺中國可以用軟件監控全網侵權行為 為何事到如今仍然存在“審核不力”問題?
在經緯創投張穎講述自己被視覺中國控告的過程中,提到了視覺中國開發了專門的軟件監控全網自己的圖片被盜用情況。
柴繼軍本人在接受鞭牛士采訪時,也同樣承認公司存在這種軟件,目的是為了保護版權。
那么三言君想問,現如今互聯網上信息繁雜,如此復雜的環境下你們視覺中國還能通過技術手段查到圖片被盜用。
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不開發一款合適的審核機制,預防今天出現的這些問題呢?難道視覺中國的圖片庫已經龐大的超出你們技術水平了?
第三問
攝影師以職務行為拍攝的照片上傳至視覺中國版權歸誰?
視覺中國作為圖片版權方,卻屢屢被指有敲詐嫌疑。更有網友稱,自己被視覺中國索賠的圖片版權根本就不屬于視覺中國,沒想到對方仍然強行宣稱其擁有版權。
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也發微博喊冤稱,公司曾在2017年接到視覺中國電話,聲稱自己望京SOHO照片侵犯視覺中國版權。實際上這些圖片攝影師都是潘石屹自己公司聘請,不存在一稿多投。
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本人作為攝影記者出身,對于職務行為拍攝的照片版權歸屬問題應該十分清楚。
那么,三言君想問,攝影師以職務行為拍攝的照片,被上傳至視覺中國的情況下,該照片屬于誰?
既然柴繼軍在接受采訪時誠懇表示視覺中國存在問題,那么也相信視覺中國能夠對今天這三個問題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柴繼軍,我們等著你回復。【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視覺中國請回答:你起家的6000筒膠卷版權是誰的?)
來源:三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