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地球尚未流浪,馬斯克和貝索斯已在太空較勁20年

    1

    1999年的一天,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和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相約看了場電影《十月的天空》。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美國礦井小鎮的普通高中生霍默造火箭,這看起來和今天快手里一堆造航母賣航模的老鐵們也差不多,但這位小弟的火箭雖然沒有逃離大氣層,但飛了足足六英里之高……后來的故事就不必多說了,大家可以自行豆瓣下。

    看完電影后,貝索斯告訴尼爾,他一直想創辦一家太空公司。然后,2000年,藍色運營有限公司成立了,這就是今天航空界大名鼎鼎的藍色起源公司的前身。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家公司只有一名正式員工——尼爾·斯蒂芬森。后來陸續加入了尼爾推薦的一些人,但這家公司的架構依然十分原始,大部分員工的頭銜都是「成員、技術人員」。

    這是貝索斯太空故事的起點,看上去非常地好萊塢。在過去二十年來,作為全世界最有錢的男人,貝索斯為人所知的是身份是:全球最大電商的創始人、有著麒麟臂的中年健身狂、出軌女主播的丈夫,而對于他的太空夢想和藍色起源這家公司,在最初幾年,鮮有曝光,可謂低調至極。

    貝索斯的太空競爭對手伊隆·馬斯克,風格迥然不同。

    2003年,馬斯克和他創辦的Space X爆得大名。當時,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辦一場派對,紀念萊特兄弟首次進行動力飛行一百周年。馬斯克知道這個消息后,把space X火箭模型從加州一路橫跨北美大陸運送到首都華盛頓,這個高達七層樓的龐然大物被安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正對面,路過的行人無不為之駐足,其中就包括NASA的人。當時,貝索斯也參觀了這個活動,他和馬斯克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里聊了一下午,卻對藍色運營這家公司只字未提。

    馬斯克把喬布斯發布蘋果產品的加州作派,原封不動地搬到了華盛頓和航空航天業,也是毀譽參半。那年,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記住了這個年輕人和他的火箭,馬斯克的高調登場部分地沖淡了人們的悲觀情緒。這年,美國的太空夢再次遭遇挫折,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在返回地球大氣層時突然解體,導致七名宇航員喪生。這次事故也讓NASA在載人航天上趨于保守。特別是當NASA內部員工平均年齡超過50歲之后,當初登月那股年輕無敵的氣勢也消失殆盡了。這也正是馬斯克和貝索斯要讓美國振作太空的重要原因。

    在華盛頓高調亮相時,距離馬斯克決定去火星不過一年。就在頭一年,2002年,31歲的馬斯克把PayPal出售給了eBay,從中凈賺1.8億美元。在這之前,他已經著手尋找下一個創業機會。

    馬斯克賣掉PayPal那年,NASA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所在的軌道離地球很近,甚至預測稱它會在2029年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大災難。馬斯克決定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特別是「地球最終滅絕」發生的可能性。

    這讓他找到了下一個創業的方向:從人類的未來中獲利。馬斯克得出的最初解決方案是,尋找另一個宜居行星,讓人類成為跨行星生存的物種,金星的大氣酸度太高,水星離太陽太近。于是,他把寶押在了殖民火星上。后來,從特斯拉電動車到Space X火箭,都是若干年后馬斯克交給自己的答卷。

    馬斯克當時把NASA官網里的角角落落都點擊了一遍,也沒有找到了任何火星載人計劃,但他注意到了「火星探路者號」這項目,并找到了負責設計改項目的著名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首席工程師羅布·曼寧。

    后來,馬斯克專門組織了一場研討會,他在會上專門請教羅布·曼寧發射一枚火箭到火星需要多少錢。后者后來把這個數字寫在一張紙條上——1.8億美元,這筆馬斯克想象中的花費要小得多。

    這年3月,馬斯克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與此同時,馬斯克還發現一個事實,要想去火星絕對離不開NASA,這可不像半個世紀前霍默在自家后院點燃火箭的引線那么簡單。如何讓NASA原意合作?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千里運送火箭的一幕。

    2

    當NASA官員在2004年第一次到訪Space X時,他們發現了不少航天業的熟面孔,都是此前曾服務于世界級的頂級航天公司的技術精英,在后來提交的報告中NASA官員評價馬斯克采取了「非常激進的雇傭標準,(都是)高智商且精心挑選的隊伍。」

    但是與NASA的第一次合作,就讓馬斯克決定采取法律措施抗議NASA的不合規——在那個調查團離開后不久,馬斯克獲知NASA把一份價值2.27億美元的合同給了一家已經破產的商業太空公司奇石樂,而馬斯克想搞明白,為什么NASA沒有通知Space X參與這次招標。最終,馬斯克告贏了NASA,但他卻在華盛頓卻人緣盡失。此外,波音、洛克希德這些老牌航空航天公司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2004年,當馬斯克得知貝索斯也搞了家太空公司后,就約他一起吃了個飯,「我們談了談火箭工程,在技術上,他明顯就搞錯了,我們當時還想盡可能給他一些建議,但大部分都被無視了。」不過這也是馬斯克和貝索斯最后一次稱得上友好的會見。

    藍色起源公司的吉祥物是兩只仰望星空的烏龜,這也體現了貝索斯喜歡的格言,來自美國海軍海軍突擊隊的訓練課程「慢就是順,順就是快」。而馬斯克則是急性子,他給Space X樹立的座右銘是「埋頭苦干,辛苦耕耘」。《下一站火星》的作者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是馬斯克和貝索斯的共同好友,他把二人之間的太空競賽稱為現代版龜兔賽跑的伊索寓言。

    私人公司的崛起,讓美國人重拾對太空的興趣。馬斯克說,「最讓我興奮的是,我認為這是我可以想象的最偉大的冒險,我想不出來還有什么比未來的火星更令人興奮、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這將非常困難,可能會有很多人犧牲,而且一路上還會發生很多可怕的事情。但美國建國的歷程也是。」

    但交惡不可避免,從爭奪NASA的訂單到爭奪技術人員,馬斯克和貝索斯幾乎針鋒相對。馬斯克很早就懷疑貝索斯竊取他們的海上平臺著陸火箭的專利,這個官司到現在也沒個定論。在這次專利糾紛之前,馬斯克和貝索斯還為誰的公司能夠使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發射臺而鬧的不可開交。在SpaceX公司獲得租賃權利之后,藍色起源公司向政府問責局提出了申訴,但是未能成功。

    2016年,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結果回收失敗不久,Blue Origin公司的New Shepard火箭第四次成功發射并著陸,盡管New Shepard火箭的回收難度明顯要小于Space X。在Blue Oringin成功回收火箭之后,馬斯克就第一時間在Twitter上向貝佐斯發去了祝賀。不過,他后來還補充了兩句:在「不應該搞混太空和軌道的含義。」而且他還@貝佐斯說,亞軌道火箭發射后回收并不罕見,自家的「蚱蜢」(Grasshopper)火星早就成功回收過6次了。

    火箭回收技術是馬斯克和貝索斯進入太空領域的切入點。傳統火箭的發射都是一次性的,在承擔發射任務,中途燃料耗盡后,就會從天空降落并墜毀,而馬斯克們通過對火箭部分重要部件(通常是一級助推器)進行回收重復使用,從而把傳統發射火箭的成本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二。SpaceX在2017年推出的獵鷹9號Block 5型火箭,其最初設計為可重復飛行10次以上。

    追根溯源,兩人的太空夢也各有不同:馬斯克的愿景是帶著人類移民火星,而貝索斯的注意力集中在月球上,并且視之為人類沖出地球的第一跳板,而近期的目標更多的集中在亞軌道領域。一如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說,拯救地球并不是真正激勵他去火星的原因,真正的驅動力來自馬斯克內心的對冒險的熱愛。

    3

    在成立十多年后,Space X和藍色起源成了太空市場無法回避的兩大力量。從目前看,前者優勢在于更多成熟的重載火箭和豐富的發射經驗,而后者卻在火箭引擎正悄然彎道超車。

    SpaceX 不但打破了ULA 的壟斷,拿到了五角大樓的合同;在航天飛機退役之后長達1100多天里無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同時還贏得了數十億美元的商業發射合同。在過去的2018年,Space X進行了超過20次的發射任務,占美國市場的三分之二,占全球發射市場總量的五分之一,而此時距離Space X完成第一次商業衛星發射過去才不到兩年。

    在最近一年,藍色起源也贏得了包括衛星通信公司Telesat、聯合發射聯盟(ULA)公司等一波大客戶。2018年10月份,美國空軍授予藍色起源5億美元合同,用于支持其開發新格倫火箭。藍色起源研發的可重復利用的BE-4引擎如今成為公司的明星產品,甚至連由波音(Boeing)和洛克希德-馬丁成立的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火箭也開始采購BE-4引擎,合同價值據稱高達數十億美元。

    美國科技作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認為,兩家公司成功崛起的兩大原因在于做對了兩件事:一件是他們從零開始,他們沒有陷入行業常見的問題,無論是融資模式,分包,還是不信任現成組件的問題。他們真的是說,讓我們以盡可能低的成本來做這個,并將此作為我們的目標。第二件事是,他們愿意承擔NASA當初不愿承擔的風險,特別是在投資于這種可重復使用的火箭系統上面,那使得他們能夠使得自己的太空飛船比競爭對手便宜得多。

    一如《下一站火星:馬斯克、貝佐斯與太空爭奪戰》的作者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所說,競爭是最好的推動火箭發展的燃料。在上個世紀,因為有競爭,美國人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在這個十年,因為Space X和藍色起源的競爭,美國火箭發射價格經歷了大跳水。

    達文波特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采訪時被問及更看好哪家公司,他說,「很難抉擇。馬斯克擁有很多成功記錄,貝佐斯的錢多到你無法把他排除到這場競爭之外。維珍銀河公司曾遭遇巨大挫折,但似乎已經從中吸取教訓并取得進展。所以,目前來看,很難說。他們都雄心勃勃,都動力十足,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都有錢。」

    雖然夢想都很遠大,但無論是貝索斯還是馬斯克都意識到他們的夢想無法在一代人之內實現。貝索斯說:「但是我沒法活到這一切都成為現實的時刻。」而馬斯卡在提及火星殖民化時也提到:「我可能沒法活到一切都自給自足的時候。」但他們已經把名字雕刻在了太空。【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地球尚未流浪,馬斯克和貝索斯已在太空較勁20年)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地球尚未流浪,馬斯克和貝索斯已在太空較勁20年
    【深度】25萬美元"游太空":離地面80公里 停留90分鐘
    太空鏈被揚州公安立案,地球已經容不下他們了!
    資深太空迷貝索斯又來安利自己的太空夢了,你這么叼馬斯克知道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