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特別報道】(記者/蘇洛)從2005年開始,國內井噴式涌現的分類信息公司,因為平臺簡單、實用、維護成本低廉等優點,吸引著無數創業者加入到這一熱潮中。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2年,國內分類信息網站達到近200家,然而僅僅3年,就倒下了九成。
經過市場的篩選與考驗,分類信息行業終于從舉步維艱邁入正軌。趕集網、58同城和百姓網一度成為市場領軍的三家,是少數挨過殘酷廝殺的個體。而近年來,隨著不斷涌入的資本和O2O入口爭奪戰的加劇,58同城與趕集網在規模上不斷擴張,營銷上硝煙四起,而曾經在“三國殺”中擔當重要角色的百姓網,卻甚是低調。
百姓網創始人王建碩在接受IT時代周刊采訪時表示:“與娛樂、資訊等互聯網業務不同,舊貨品的私人買賣是一個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業務模式,它對生活的影響是一種時代潮流的跨越,堪與當年比爾?蓋茨創辦微軟相比。”而脫胎于eBay旗下分類信息集團ECG在中國的分站,掃清了“跨國公司本土化”以及“大公司中的創業公司”兩個障礙,百姓網應對分類信息行業的激烈競爭顯得靈活許多。
那么,醉心于小而美的百姓網,經過市場洗牌后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資本時代求得生存?
成本優勢決定盈利無壓力
百姓網之所以能在“大浪淘沙”后生存下來,在王建碩看來,首先是成本領先,競爭最核心的部分還是要看哪家公司的效率最高。“58跟趕集的競爭,看誰拼的人多,而百姓網用平臺的方式能把同樣的事情做到。”其次是資本使用效率,很多投資者認可百姓網的可擴張性。第三是免費,行業里很多收費的產品和服務,百姓網都免費。
事實上,百姓網常要面對“為何不像58和趕集一樣全國大范圍投廣告”的疑問。“這個問題我們很認真地思考過,通過對三、四線用戶調研,我們發現,在分類領域品牌的知曉度和網站使用率關聯度并不高。”王建碩認為,“畢竟分類不是高頻的用戶行為。”
不同的互聯網價值觀導致了分類信息行業兩個截然對立的產品模式和商業模式,盡管粗看網站都很像,但是運行機制卻差異很大。從收入結構來看盈利模式,58同城和趕集網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會員費,而百姓網不收取會員費,主要是提供一些附加值服務按需付費。銷售方式上,58同城與趕集網以銷售地推為主,建立了幾千人的銷售團隊;百姓網以自助銷售為主,在公司內部沒有設置銷售團隊,用戶均是通過自助購買置頂等服務,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銷售成本,用戶承擔的價格也就下降了。“百姓網主要依靠自發流量,購買的流量占比很低,95%都是用戶自己過來的。”
實際上當一個企業建立銷售團隊,每天有人打電話去向用戶銷售時,總收入固然增高,但成本也必然會上去,最終還是要轉嫁到用戶頭上。而百姓網在做的事情,就是把銷售成本返還給用戶。當然,人也是百姓網目前最大的成本,但由于采用純文本網站,其帶寬費還不如房租貴,測算下來,百姓網的毛利率可以高達95%左右。
相比商業化進度更快的另外兩家網站,58去年才實現微薄盈利,趕集網情況差不多,有低成本優勢的百姓網一直處于不錯的盈利水平,從2009年就開始盈利,但未曾公開的具體數額,也暗示出其在市場份額上稍遜一籌。“純正的分類信息玩法是要讓用戶受益,中國的分類市場還需要培養。我們還是堅持讓人人都可以打廣告,打得起廣告,不單單是在一二線城市,更重要的是在3-4甚至5-6線的地區。”王建碩表示。
“離交易太遠”是個偽命題
“分類信息行業的關鍵字是‘個人對個人’以及‘見面交易’。”王建碩談到,二手分類信息網站是2C的生意,大部分落腳點是個人。
然而長久以來,分類信息網站“離交易太遠”的問題一直在業內備受爭議,百姓網卻始終堅持見面交易,相比許多互聯網、電商企業追求的交易閉環似乎有些背道而馳。對此,王建碩解釋了兩種模式的不同:“電商是銷售平臺,即有商鋪租賃也有自營超市,賣的是商品,必須閉環;而分類信息領域歸根結底是廣告平臺,就像一個是社區的公告牌,是連接本地用戶的平臺,是免費且開放的。”
“我一直把百姓網比作‘森林’而不是‘城市’,我們不對森林的發展做過多的干預,比如針對網絡上大家遇到的虛假信息或者欺騙行為,我們堅持讓用戶見面交易識別。”王建碩堅持,“我們希望能讓消費者有一個意識:你需要有基本識別的能力,沒有一家企業或者個人可以杜絕網絡上虛假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因為在現實社會中,情況是一樣的,這是個社會問題。”
重資本沖擊下小清新玩個性
“對于資本,我們是很open的。”這是王建碩在接受IT時代周刊采訪時,最意味深長的一句。
在互聯網生活服務分類信息平臺這一塊從來不缺高明的玩家,58同城已經在2013年10月正式在紐約掛牌交易,共融資1 .87億美元。2014年6月,騰訊斥資7.36億美元入股58同城,獲得19 .9%股份。一度讓分類信息走到了中國互聯網更核心的聚光燈下。到了8月,趕集網宣布融資2億美金,公司計劃于2015年上市。
有人說,在打的最兇的北京市場,58和趕集已經拼得你死我活,而盤踞上海的百姓網卻格外清靜。“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其實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更加著力于運營,產品,技術這些方面。”互聯網生活信息服務企業紛紛“站隊”,資本戰的序幕已經打響,競爭日益加劇,百姓網雖生于亂世卻似乎活在世外。
“百姓網的資本方比我們更有耐心,他們堅持長期的貪婪,這樣回報的價值會更大,所以會堅持耐心的培育市場和用戶。” 王建碩的這席話顯示出其在國內互聯網領域的特立獨行,“我個人認為IPO在國內有被高估的嫌疑,IPO其實就是另一次的融資行為,百姓網對于上市一直保持著開放且理智的態度。”
誠然,硬幣總有正反面,上市也自然有利有弊:好處是這代表資本市場對于大行業的認可,壞處就是對于財務的壓力和戰略方向都有改變。“我們并不拒絕資本的力量,但只有當水到渠成,且上市將對百姓網業務起到促進作用時才會考慮上市。”從王建碩的話里可以看出,能否長遠發展才是百姓網考慮是否要上市的主要衡量目標。
“我們會堅持用戶口碑的方式推廣。”王建碩對廣告營銷的態度,顯然也與58、趕集大相徑庭,“中國市場很大,都用廣告費砸是沒有止境的,還是那句話,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用戶身上。同時,營銷來的用戶,最終還是要落在解決他們需求的根本點上。”
小而美團隊與大而全公司的殊途能否同歸?
百姓網一直保持小規模,嚴格控制員工人數,現在也不過150人左右,人力成本的優勢間接帶來了更多收費項目的免費,也同時能夠保證盈利。其團隊的穩定性也一直做得不錯,這么多年下來,早期創業班底還基本都在,很長一段時間,百姓網的離職率都低于2%。而相比之下趕集的中高層流動率之高就相形見絀。
從對王建碩的采訪和與其公司員工的聊天中,不難發現,谷歌式的福利目標成為極低人才流失率的關鍵。按照某員工的個人體驗:“在這里沒有森嚴的上下等級,誰都可以坐在老板的桌子上討論一個新產品;沒有繁冗的做事流程,好想法一天就可以上線;沒有苛刻的管理制度,可以邊喝啤酒邊寫代碼。”
“一個小的團隊,你最好找最好的伙伴,因為最終你的工作會和他們平均。對于一個CEO來說,最好找最聰明的人,因為最終你是你找來的所有人平均值的代言人。”王建碩談到。
去年百姓網加大了“大生態 輕公司”的力度,在公司內部裂變,項目成員組團,也更加扁平化。在競爭對手相繼將員工人數擴大到上千人規模的時候,百姓網仍然保持小團隊運作,提倡員工用智慧解決問題,而不是體力。高素質的精英團隊實現以少勝多,也未嘗不可,美國的Craigslist就是最好的證明。
“互聯網精神”,“員工和企業的夢想是一致的”,這些也許是百姓網小團隊高效運轉的根本。
都說百姓網是極具極客范兒的網站,甚至有些極端,像是站在商業模式的對立面,就像同樣與這個極速發展的互聯網世界格格不入的豆瓣。
“分類這個領域和一些領域有本質的差別,我同意有的領域可以快速起來,快到2-3年就可能IPO,但分類不是。”王建碩認為,分類需要線下市場的積累,就像二手車,二手房也是隨著社會一級市場繁榮而興起。
“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top10 的網站都有一家是做分類廣告的。比如Craigslist是全美第七大網站,Marktplaats是荷蘭最大的網站。”王建碩的自信溢于言表,“我一直把百姓網做的事情比喻為:做中國未來互聯網的基礎架構,就像城市的基礎設施。你能想象一個國家沒有電么?你也不能想象中國沒有通信設施,中國沒有搜索。同樣未來,我覺得也無法想象,中國沒有一個基礎設施可以讓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交易。”
誠然,百姓網在盈利與團隊建設上的表現毋庸置疑,但這多少會令人聯想到同樣以毛利率之高而無虧損壓力的當當網,如今不也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停不下來的擴張中逐漸被邊緣。記者在隨機采訪了多位上海周邊的常駐民時,收到的反饋還是“不了解”、“聽說過”、“沒用過”居多,也許在商業化侵蝕到各行各業的現在,“慢”百姓的“快”動作既沒有“顯山”更沒有“露水”。
當然了,冷暖自知,就像居住在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安穩,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機遇,社會衡量價值的標準遠非一種。也許正如王建碩所言,分類的黃金發展期還沒有到來,百姓網要做的是當timing來了,自己是做好準備的那家。【責任編輯/周冬樂】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