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輿論都聚焦在滴滴樂清事件時,國內乃至全球對于互聯網的態度都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卻極有可能影響行業未來格局,乃至影響到每個使用互聯網的用戶,但這些都被熱點事件淹沒了。
先來看一組新聞報道:
華盛頓時間周二早上,川普一大清早發了一篇推文,劍指谷歌,質疑其篡改搜索結果,導致搜索自己的新聞時,結果只會顯示假新聞媒體的內容。隨后,一位川普的高級顧問稱,當局正在檢視谷歌是否應該受到政府監管。
8月27日至8月31日,國內相關部門正在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進行四審,據媒體報道,其中關于平臺責任的條款修改引起爭議,四稿中將平臺經營者的“連帶責任”修改為“補充責任”,從法律上講,一詞之變,卻大大降低了平臺的責任。這一修改甚至受到了中消協負責人的怒懟。
今天,有媒體爆出,近期有創投機構接到相關部門通知,需要補交過去多年的所得稅,數額高達數億元。就在寫這篇文章時,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回應,基本與報道吻合。其原因在于某些地方之前的優惠政策,現在國家認為違反了規定,需要補交;其結果,導致本就越來越難的募資工作雪上加霜。聯想一下,國內最大的一級市場融資大戶是誰?互聯網當仁不讓,一級市場的風吹草動都會迅速傳導至產業。
看似毫不相干的三條新聞,其實對于未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背后的邏輯即政策正在越來越多的介入,相比滴滴針對個案而進行的產品服務調整,政策一旦出手,影響的勢必是所有人,并且具備法律效力。
互聯網野蠻時代結束
至今,騰訊成立已20年,阿里19年,百度18年,在人們的生活中,三家公司的影子已無處不在;京東、滴滴、美團、小米和今日頭條等新貴也成為數億人的必需品。谷歌成立也整整20年,其不僅影響著美國人,包括歐洲、南美乃至非洲,都在通過Google接受信息。
互聯網已經不再是新事物了,而是一個能夠影響一國乃至全球人的行業,當一帆風順時,人們只感受到了其便捷,但當互聯網的弊端逐漸暴露并增加時,就像一把雙刃劍刺中了你的心口。而這個時候,勢必會引發多方力量的介入和博弈。
現在或許就是這個時候,川普對谷歌、推特和臉書的批判,絕不是個人恩怨,從其昔日的發推風格來講,背后勢必有著更深層次的邏輯。從公開信息來看,這個引爆點可能還是與川普贏得大選過程中的輿情有關,也就是說川普認為互聯網公司正在影響選情,這對于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顯然是很嚴重的。而再往前看,臉書CEO扎克伯格被國會質詢,同樣是這個原因。
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可以與美國媲美的互聯網圣地,同樣不可避免,并且更多的弊病發生在市場中。從淘寶售假,攜程數據泄露,到百度醫療事件,再到今天的滴滴事故,拼多多山寨商品等等,互聯網平臺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而由于之前寬松的政策環境,互聯網行業相較而言一直處于一個野蠻生長的狀態。現在,隨著弊端的集中暴露,也給了政策介入、規范的一個良機。
巧合的是,就在滴滴樂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電子商務法草案也正在進行新一輪修改,其對于平臺的責任界定,其實不僅有著滴滴的現實對應,更有著更深遠的意義。但是,我們都忽略了,要知道逼著滴滴一家企業去改邪歸正是不現實的,而一旦草案如上修改,不僅無法在事故后對滴滴進行重罰,并且在法律上為其減輕責任做了保障,這不是用戶們希望得到的結果,因此,再次強調,我們應該更關注政策層面的進展。
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因為具體的法律法規還未正式出臺,因此很難確認政策介入后,對于人們的的影響是好是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政策介入已不可逆轉,所謂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政策的介入將直接稀釋互聯網平臺的“權力”,在產品、服務乃至商業模式上,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比如谷歌,一旦美國政府監管,其算法是否要修改?修改之后流量是否會受影響?廣告等收入是否同步受影響?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的政策性成本勢必也將提高,在“唯快不破”為主要原則的互聯網行業,政策的束縛似乎也在所難免。
資本浴火消退
互聯網獲得跨越式發展,資本功不可沒。看看國內的互聯網崛起之路,前端市場無太多政策束縛,以令人吃驚的補貼大戰、沒有下線的黑公關、公然山寨、用戶受損后無處申訴等方式跑馬圈地,而后端,資本一波又一波的把錢送給互聯網公司,動輒一個項目退出的收益就上百倍。
在如此背景下,很長一段時間,一級市場的創投機構們從來不擔心募不到資,先富起來的人大把的撒錢。但是在2018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一本萬利的生意恐怕要暫停一段時間了。
互聯網行業的資本一部分來自美元基金,而隨著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元開始回流太平洋彼岸。同時,人民幣基金也好不到哪里去,隨著國內去杠桿等相關政策的雷厲風行,市場流動性已經被大大壓制,諸如上市公司及老板、政府產業基金等主要LP們自身難保,直接向下傳遞到創投機構,就是募資越來越難。
這就是本輪資本寒冬的深層次原因,所以我們看到了小米、美團、同程藝龍、拼多多等互聯網公司都忙著趕赴二級市場融資。同時,跑贏了時間的互聯網巨無霸們也開始收縮開支,優惠活動越來越少,而收費項目則與日俱增。沒有了后援供其“燒錢”后,整個互聯網打法都在改變。
而如今,政策再次加碼,開始對創投機構的稅收動手,在媒體報道中,創投行業人士也表示,這是雪上加霜。一方面,相關部門要求補繳,而很多投資收益已經分紅,難道要讓LP再吐出來?現在已經很難再從LP手中募到錢,更能不可能讓其退還;另一方面,在資本寒冬下,完美退出并非易事,而即便以低價退出,還要繳很大一部分稅,這對于每家創投機構而言,都是需要三思的。
我們并不反對對創投依法課稅,而是從邏輯上演繹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這個影響就是創投機構的變化將直接傳遞給互聯網行業,稅收成本是否要傳到給所投項目?未來的投資是否會更加謹慎?是否會有機構變相避稅而帶來新的風險?無疑,這些都為當前的互聯網行業增加了太多的變數。
至此,互聯網曾經依賴的寬松市場環境和充足資本優勢都在政策這只手中變得越來越弱。我們期待一個規范有序的互聯網環境,但同時也要警惕某些錯誤的導向,比如媒體報道的電子商務法草案第四稿。【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政策介入下的互聯網變局)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