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當你還在吐槽電影院那些排好重錄、制作粗糙的3D電影時,4K視頻已經來了!今年4K電視增長速度超過去年10倍,難道4K的黃金發展期來了?本文的作者認為,目前4K電視仍存三大痛點:第一,面板受制于人,利潤都給韓企了;第二,概念性產品,只停留在概念階段;第三,缺乏內容片源,淪為顯示器。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
還沒來得及適應電影院應接不暇、拍好重錄、制作粗糙 的3D電影,4K技術就已經來了。所謂4K,是指電視的分辨率是全高清(FHD.1920×1080)的4倍,約是高清(HD.1280×720)的9 倍,4K電視也被稱為UHDTV,是UltraHighDefinitionTelevision的簡寫,代表“超高清電視”。
據奧維咨詢統計,去年國內市場4K電視銷售90萬 臺,今年有望達到1000萬臺,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索尼、三星、海信、創維等國內外11家電視廠商推出自己的4K電視產品,型號超過了200款,增長速度超過去年10倍。難道說,中國4K電視的黃金發展期到來了嗎?目前尚有三大痛點:
痛點之一:面板受制于人,利潤都給韓企了
4K電視最核心的地方,仍舊是其液晶面板,而這一塊,國產的面板廠商雖然在大舉建設,規模化量產(比如華星光電),但是在4K與OLED等領域,仍然受制于韓國面板制造商。
根據Display Search的面板報告顯示,2014年8月份全球4K電視面板首次超過了230萬片,其中韓國面板廠商(主要是三星顯示器和LG顯示器)的出貨量就占了100萬片左右,臺灣面板廠商出貨也在100萬片上下,中國只有30萬元左右。
以目前液晶電視面板占據液晶電視成本的60%來看,中國彩電企業每向國內消費者銷售一臺4K電視,大部分的利潤都貢獻給了韓國,也難怪今年韓企面板商的業績普漲。也就是說,國內4K電視廠商們在為別人打工。
痛點之二:概念性產品,只停留在概念階段
你能說得清什么是4K電視嗎?
之所以說4K是概念性產品,一方面是消費者還沒有完 全接受3D技術,4K就來了。在某機構做過的一項調查中大部分消費者不懂4K的意思,只有很少一部分至少4K和清晰度有關,而問及4K的技術標準,不僅消 費者茫然,就連廠商們自己也存在較大的分歧:“以LG為代表的一批電視廠商著力推廣自己的OLED顯示技術,而其他一些廠商則認為曲面電視的新穎形態比起 4K顯示更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另一方面,4K電視的價格普遍較高,也使得4K停留 在概念階段,而不能大規模普及。目前4K電視的價格從6K至上萬不等,4K電視可不僅僅是4000就夠了,再加上寬帶網速限制,消費者還需要大幅度的升級 自己的寬帶產品(可能需要從8M升級十倍以上),這又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痛點之三:缺乏內容片源,4K電視淪為4K顯示器
就算你愿意為概念性的4K買單,你也很難看得到4K電視。就以北京的歌華有線為例,目前尚只有一個3D頻道,并且還缺乏好的3D節目和3D片源,更別說4K了。
據了解,在全球范圍內都沒有一個4K電視頻道,在4K最發達的日本需要2020年才有商用4K頻道,索尼影業希望在今年內才能拍攝100部4K影片……
如果沒有4K片源和節目內容,你真的敢買4K電視嗎?倘若你愿意為未來的概念買單,為國內的電視廠商做貢獻,過自己家里添置一臺當展示、做炫耀的高清的4K顯示器的話,當然可以。
【IT時代周刊編后】4K內容片源匱乏,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還沒有4K頻道,4K頻道商用或許要等到2020年,而4k產業上游拍攝采集端門檻高,而且處于壟斷之勢,幾大廠商今年預計引入的幾百部片源,都是杯水車薪,比如樂視上個月推出了4K頻道,但是真正采用4K技術拍攝的視頻資源又有多少?這不是一家公司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全行業從生態圈上共同為之努力。【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張小湖,微信公眾號zhang-xiaohu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