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北京通信展特別報道之專訪嚴治慶:微軟“移動為先,云為先,中國為先”背后的商業邏輯

    【IT時代周刊特別報道】盡管沒有在今年的北京通信展上設立展臺,旗下的諾基亞也并未出現在展會上,但這并不妨礙謀求“變身”的微軟,成為這屆展會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新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走馬上任,微軟在與那個舊的自己告別的時候,也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移動為先,云為先”,期望著外界也能夠重新審視他們,因為這關乎微軟的未來。

    不出人們意料的是,在北京通信展的開幕論壇上亮相的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營銷及運營總經理嚴治慶,演講的題目仍然是“移動為先,云為先”,稍有變化的是,題目最后加了個“中國為先”,這也顯現出微軟對國內市場的重視,新的業務如果可以在國內順利啟動和運行,微軟中國的形象及商業模式會相應出現改變,它將不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那個四處銷售Windows操作系統的軟件廠商。中國市場對于微軟,也會變成新的“金礦”......那么,在這期間,角色的轉變,帶給微軟哪些策略上的變化?他們將如何建立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他們的產品線,又會往哪個方向延伸?《IT時代周刊》帶著相關的種種疑問,對嚴治慶進行了采訪。

    表面上看,自從蘋果、谷歌等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里橫行霸道后,微軟在移動端的表現似乎一直不盡人意,但實際上,微軟一直在暗中準備,期待成為后起之秀。這種對基因進行自我再造(向云端出擊),其實從鮑爾默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納德拉接棒后,微軟只不過是想讓這條早已確定下來的路,走得更順暢而已。其中,龐大且潛力十足的中國市場,被微軟寄予厚望。

    今年春季,微軟云計算業務的兩大核心產品——Azure及Office 365正式實現商用,作為微軟云業務在中國的負責人,在接受IT時代周刊采訪時,嚴治慶并未透露兩款產品商用至今在國內的具體數字,只是強調均實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Azure,自從去年6月進入中國市場后,至今“有了幾倍的增長”。談到原因,他告訴記者,首先是微軟做好了基礎性的工作。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微軟與世紀互聯達成戰略合作,由后者負責搭建和運營Azure和Office 365。也就是說,微軟的數據中心設立在國內,云平臺中所有的應用,也都設在中國。而微軟中國有著幾千人的團隊,不僅包括市場和銷售,更重要的還在于研發。在打造了高安全性平臺之后,微軟希望帶給國內客戶的是一個完善的生態鏈條,在這上面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和客戶共同參與推動。

    在今年4月《IT時代周刊》組織的“自媒體人走進微軟”的活動中,記者從世紀互聯方面曾了解到,CNTV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直播,成了Azure應用的典型案例。CNTV為應對春晚視頻流量的急速增加,按照通常的做法,需要采購服務器、租用帶寬等,可這樣一來,時間上無法保證。而采用了Azure平臺后,CNTV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部分的技術準備工作。而且,由于Azure的可擴展能力及可以按需付費,CNTV的春晚直播的成本,較以往節約了九成成本。記者了解到,在世界500強企業中,選擇Azure平臺的比例超過了50%。

    “Azure的帶寬的前200T是免費的,可以幫助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大量節約帶寬成本,帶寬成本通常會占到他們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嚴治慶向記者舉例,例如國內的大眾點評網,他們采用的是Office 365,除了可以解決信息協同不通暢的問題外,還能幫助他們在資源分配、財務保障、成本控制、業務拓展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他分析道,Office 365不僅作為辦公自動化組件,還包括有即時通信、企業社交、商業智能、電話和視頻會議以及協同協作等功能,企業可以實現整體快速部署,并且無需投入基礎設施。據《IT時代周刊》了解,包括CNTV、大眾點評在內,藍汛、金蝶、樂蜂網、藍港在線、PPTV、嘀嘀打車等都是Azure或Office 365的企業級用戶?!坝捎趧幼餮杆?,以至于國內很多企業背后,都能看到‘微軟云’的影子。”曾有分析師這樣告訴《IT時代周刊》。

    在搭建了安全平臺的情況下,用戶也可以通過各種硬件產品,通過移動終端,連接到微軟的平臺上。嚴治慶在記者采訪時說,硬件產品對微軟來說十分重要,在硬件產品落后于蘋果和谷歌時,微軟想讓用戶通過Lumia、Surface等移動終端和Xbox這樣的游戲主機,通過連接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獲取軟件服務,移動產品的用戶體驗,畢竟始終是離不開云的。微軟CFO Amy Hood也曾這樣形容過這樣做的好處:“云端軟件使微軟可以更加容易地進行穩定更新和增添新功能,提升軟件對用戶的價值,加強用戶粘性”。

    微軟在推出硬件產品時,在嘗試走出一條與其它大廠截然不同的、更適合自己的路線——既與將Android系統開源的谷歌不同,也與以硬件為主要武器的蘋果不一樣,例如微軟旗下的Lumia系列手機,只是作為一個載體,里面包含著的云服務產品,才是微軟真正核心的、想要推介給消費者的東西,比如Onedrive、比如Office 365。當然了,微軟也不會只用在自己旗下的手機中,其它的比如Surface平板也是如此。嚴治慶表示,現在微軟也已經推出了Office 365的蘋果iPad版本,以后也會延伸到各種非微軟系的終端中。嚴治慶形容“硬件平臺后面有云”,用戶通過“端”產生數據,微軟的云平臺則可以挖掘和處理這些數據,從而形成數據積累。

    IT時代周刊注意到,嚴治慶在北京通信展開幕論壇的演講開始后,首先介紹的是微軟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產品——語音助手“小娜”(Cortana)。它已經被內置到了手機新品Lumia 930中?!斑@是微軟的老本行”,嚴治慶說,手機語音助手小娜的出現,也說明微軟意圖重新定義手機,構筑起手機的新的壁壘。手機用戶與小娜的交互,并不是簡單地基于存儲式的問答,而是對話。它記錄用戶的行為和使用習慣,利用云計算、搜索引擎和“非結構化數據”分析,讀取和“學習”包括手機中的文本文件、電子郵件、圖片、視頻等數據,來理解用戶的語義和語境,從而實現人機交互。“這也會使微軟帶給用戶一種創造性和技術敏感性的感受”,“在移動為先時,大家可以通過小娜,與在國內的眾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將Windows Phone的生態鏈搭建起來”。

    說到生態系統,就不能不提開發者。嚴治慶對IT時代周刊表示,開發者對微軟“非常重要”,這方面會“下大功夫”。開發者在微軟的平臺上面,研發出了一個一個的應用,多達幾百萬。如果將這些應用和云以及大數據結合到一起,這些數據在客戶允許的情況下,就會變成分享平臺,會給客戶帶來非常大的價值。在采訪的最后,對于記者問到的微軟是否會向例如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等領域滲透的問題,嚴治慶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雖然在嚴治慶的描述中,云計算作為微軟最具增長潛力的業務,有著廣闊和樂觀的前景,甚至有一種“獨孤求敗”的意思,一如嚴治慶有些張揚的個性。但是國內現如今的云服務市場現況也不能忽略,國內巨大的體量和市場,讓包括微軟、IBM、亞馬遜、三大電信運營商、“BAT”等背景不同的多種勢力齊聚于此,一場爭奪戰在所難免。雖然具備雄厚的技術實力,但微軟等外企在這塊市場也存在著障礙——例如反壟斷,例如公有云及政務云的可能存在的政策限制,都會阻擋中國市場成為微軟云業務利潤中心的腳步,而這也是需要微軟認真思考的。【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北京通信展特別報道之專訪嚴治慶:微軟“移動為先,云為先,中國為先”背后的商業邏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