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阿里巴巴集團本周五終于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市值就已經達2314.39億美元超越美國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成為僅此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要知道,此前,時代周刊等撰文,都曾表達過阿里巴巴市值最終不會超越Facebook,但阿里巴巴的現實的表現還是令人吃驚。阿里巴巴首秀,便讓資本市場如此瘋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阿里巴巴股票的定價區間偏低,為后續股價的上揚提供了想象空間。阿里巴巴的股票定價最終確定在68美元。其實定價是個技術活兒。當被問及給一份資產確定一個數字時,應該問問自己最基本的一個問題:是為了給資產估值還是定價?如果任務是為了協助完成交易,就像IPO上市過程中投行的工作,任務是定價,那么所有該做的就是確保不出現重大落差和失敗。阿里的選擇的顯然就是求穩。這個結果也是阿里通過不斷路演,根據投資者對價格的反映程度得出的數據。
但投資者們熱衷的可不是得到合適的股價,而是偏離的價格。定價合適的IPO是,開盤日股票上升10-15%,減輕投行承購的責任,迅速地回報核心客戶(愿意按照開盤價認購),為媒體制造轟動話題,為發行者留有價格上漲的空間以便后續發行。而阿里巴巴上市首日暴漲38% 市值超2300億美元,顯然這個定價做的還算完美。
其次,來自資本市場的炒作。按照馬云的幽默:這次上市的目的,就是多要錢。簡單直白的話,投射公司上市的基本訴求融資,而上市將為阿里拓展最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阿里巴巴的體量越來越大, 未來發展自然是需要大量投資的,不過這不是唯一目的。
更重要的是,長期投資阿里的股東們終于可以套現。上市后,股東權益衡量標準發生變化,原來所擁有的資產,只能通過資產評估的價格反映價值,但將資產證券化以后,通常用二級市場交易的價格直接反映股東價值,股東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而為了讓這種價值最大化,阿里的持股人或者公司盡量保證讓股價維持穩定增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上,阿里巴巴除了本身作為中國最大電商平臺比較惹眼外,自身對上市的持續造勢吸引眼球也是為了保證市場對公司的持續關注,以獲得較高的估值。而對那些投資阿里的機構而言,給阿里股價托盤,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當務之急。
第三,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積蓄的勢能,終于得到了爆發。《晉書·杜預傳》有云:“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而阿里巴巴此時,是積蓄了好久的勢能終于得到了爆發。這種大勢是阻擋不了的。而且是在上市的第一天,所以直接晉身全美估值前十的公司,其實也并不意外。
阿里巴巴并沒有照搬西方已有的商業模式,而是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地化的創新。而馬云所堅持的“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理念,最終也得到了中國本土市場的認可。幫助小企業成功,發展支付業務,“農村包圍城市”等的戰略,都是阿里的創新。而最后的事實也證明阿里成功了。
以上都是阿里巴巴成功IPO的原因,但是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也并非全無隱憂。
淘寶的假貨、阿里巴巴衛哲及團隊的集體欺詐事件、商業貪污問題、馬云的在支付寶事件中的表現等,都是阿里巴巴遇到過的問題。但是,事物總是在發展中前進的,阿里巴巴體量龐大,出現問題也屬正常。雖然這是過去式,但還是讓部分投資者心有余悸。
而現在對部分投資者而言,不會選擇投資阿里也仍舊有他們現實的理由。不少分析師指出,要對投資阿里保持謹慎。這里面的兩大原因除了不可控的VIE架構外,就是馬云的合伙人制度已經控制了董事會的組成,股東們的控制力很薄弱。
而這些已經存在或者潛在的問題,都在影響著投資者們對阿里的判斷。而阿里此外還要警惕的是,渾水等做空機構的暗箭。
所以,縱使阿里巴巴現在風頭正盛,但也不可掉以輕心。畢竟成功上市只是開始,如何保證阿里巴巴業績在上市之后持續穩定的增長,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才是融資的根本。【責任編輯/馮敏】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