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買沃爾沃,買奔馳,還不是圖個吉利?

    “是不是該買輛吉利汽車開開了?”

    這是上周“吉利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最大股東”后,身邊的一位朋友發出的感嘆。

    買買買似乎成為了吉利汽車在海外不斷擴張的一大利器,剛剛開年,吉利又完成一次大手筆海外收購。這是目前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收購案中最大的行業新聞。

    24日下午3點左右,吉利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官方渠道宣布,公司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具有表決權,市值90億美元。

    這意味著,吉利汽車在世界汽車的舞臺上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90億美元入股奔馳母公司,吉利的資金從哪來?

    按照戴姆勒發布的文件顯示,目前戴姆勒總共發行了1069837447股,吉利此次收購了其中103619340股。

    按照戴姆勒最新股價70.41歐元計算,戴姆勒目前總市值753.27億歐元,吉利所持有的部分價值72.99億歐元,約合89.74億美元。

    此次入股完成后,吉利集團將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并承諾長期持有后者股權。從金額上看,這是中國對海外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投資。

    2010年收購沃爾沃時,18億美元對于當時的吉利來說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次90億美元的收購案,是收購沃爾沃汽車的5倍之多。

    這些年來,吉利一直在買買買的路上未曾停歇,連年的收購股權,吉利的錢究竟從何而來?要知道,90億美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對于這筆巨額投資,之前外媒報道稱是李書福的個人投資,不過事后李書福公開回應這并非是他的個人投資行為。

    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耗資90億美元,對于這筆資金的來源,吉利集團財務部負責人表示,收購資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收購資金自我平衡,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

    事實上,吉利對戴姆勒的這次收購所花費的90億并非一次性都要拿出來。像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這樣的優質資產,海外財團是很愿意幫助吉利完成收購的。

    據知情人士向IT時代網透露,該財團主要由興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組成,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資金來源于摩根士丹利。由此可以推斷,李書福實際掏出的現金可能最多只有30億美元。不過,吉利方面并未對此作出回應。

    事實上,吉利汽車這幾年在產銷方面也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今年1月份,吉利汽車銷售154035輛,同比增長51%,排名躍升至第4,力壓東風日產。以創歷史新高的成績迎來2018年市場的開門紅。


    因此,吉利汽車在產銷上的實力,也進一步佐證了吉利現在有能力收購戴姆勒的股份,這并非是外界所述的“蛇吞象”現象。

    用資本撬動技術,吉利汽車還得走多久?

    這些年來,李書福海外收購動作頻頻,這一系列的收購絕不僅僅是立足于財務上的投資,更多的是為了促使吉利與戴姆勒進行后續戰略聯盟。

    “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于非汽車行業公司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斗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為了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伙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對戴姆勒的投資正是出于這種戰略思考。”

    在李書福看來,戴姆勒是全球汽車領導者,吉利希望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方面與戴姆勒結盟,在研發、生產等諸多領域進行合作。

    據相關媒體報道稱,吉利正在爭分奪秒地制造電動汽車。據了解吉利的人士表示,吉利有望與戴姆勒就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進行深入合作,并在湖北武漢投資建廠。

    而一位吉利汽車的前高管也特別強調:“吉利之所以選擇戴姆勒,主要是后者技術創新能力最強、產品系列最全、潛力最大、股東比較多而且股權分散。至于戴姆勒資源如何被吉利所用?短期來看還用不了,主要是戰略布局。長期來看,技術創新合作、合資都有可能。”

    在戴姆勒轎車、豪車、卡車、商務車、客車等眾多業務板塊中,有很多是吉利業務的短板。比如說卡車、商務車和客車。

    作為一家勵志打造國際性汽車公司的企業,“補缺”是迅速成長的有效手段,而入股戴姆勒,吉利或許會在商務車方面有所建樹。

    面對合作的種種猜測,2月26日,吉利汽車發布最新公告稱,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購戴姆勒的訂約方,且就該收購而言并無與吉利控股合作。同時稱,公司不排除將來尋求與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潛在合作機會的可能性。

    下一個收購對象,路虎捷豹?

    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使吉利旗下車型的自動變速器至今受益于DSI技術;

    2010年,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處于困境中的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意味著中國首次登上全球汽車行業舞臺;

    2013年,吉利集團以1104萬英鎊收購了瀕臨破產的英國錳銅控股(倫敦出租車公司)業務與核心資產;

    在外人看來,李書福就像是一個救世主一樣,哪家不行救哪家,但他深知自己并不是一個救世主,如今,沃爾沃也為吉利提供著豐厚的利潤,倫敦出租車公司也生機勃勃。

    但李書福的海外并購之路卻從未停手,也從未失手。

    2017年,吉利集團收購DRB旗下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2017年11月13日,吉利集團收購美國太力公司全部業務和資產,太力公司是全球首家飛行汽車企業。


    似乎嘗到了海外并購的甜頭,吉利的觸角從澳洲到歐洲又到美洲再到東南亞,幾乎是全球撒網。

    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開始,李書福布的這個龐大的網,包括了吉利所需的一切。而李書福謀劃的這一系列并購,都源自于李書福對于技術的極度渴求、充分尊重和價值認同。

    所以,這次收購戴姆勒的股份,當然也是李書福布的這張大網上的一個有力分支。

    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李書福的海外之路就算是走完了?可能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少人猜測,吉利極有可能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之內將觸角伸至捷豹路虎甚至是FCA(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只是相較于收購戴姆勒的股份,李書福欲收購捷豹路虎和FCA的股份就更難了。

    捷豹路虎作為兩個頂級奢華品牌,已經成為印度塔塔集團最大的搖錢樹。去年9月份,塔塔汽車以200億盧比(約合3.12億美元)的價格向塔塔有限公司出售了旗下股份,借此來防止捷豹路虎被外部集團收購。

    同時,捷豹路虎國內的另一伙伴奇瑞,也成為吉利在和捷豹路虎交易時的一大障礙。

    而FCA旗下最優質的資產Jeep是長城和廣汽爭奪的對象,吉利雖然表示的極大興趣,但還需要在競爭中提出更為優厚的條件,才能贏得FCA的芳心。


    但不論怎么講,李書福的海外擴張總是給人帶來不斷的驚喜,正如一些段子手所言,不論你是要買沃爾沃,還是要買奔馳,還不都是討個吉利?

    而李書福的野心,也奠定了未來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那就是聯盟、合作。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國人對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自信:要不買個吉利開開?

    民族自信,就是通過不斷征服那些比你優秀的企業從而證明你的優秀,這在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里,吉利是第一個,但絕不是最后一個。【責任編輯/楊雅倩】

    注:本文為IT時代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買沃爾沃,買奔馳,還不是圖個吉利?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