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智商統計圖 中國人第一)
中國人是否比日本人聰明,是坊間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
不少人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拿出許多案例和權威的統計數字,從正反兩方面論證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中國人確實比日本人聰明。
他們認真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嚴密求證得出的結論也讓國人振奮。至于結論能否深入人心或者做到智行合一,那就另說了。
其實作為一個懷疑論者,經常犯有鉆牛角尖的毛病,唯獨對此事跟大眾保持出奇的一致。因為在某個領域,我由衷感到:中國人確實比日本人不是一絲半點的聰明。
這個領域,就是無人貨架。
新零售的風口就是大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的各大寫字樓里,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各種無人貨架。
甫一出場,無人貨架便被嘰嘰喳喳的小女生們圍住了。
因為里面有她們愛吃的辣條、薯片、蝦條、糖果,重要的是就在辦公室門口,手機掃一掃就能享用,同時還有各種力度到家的優惠券。
不用說,這種很互聯網+的做派頗受歡迎,懵懂的同學還以為是公司新增的零食福利。
表面上看,無人貨架簡單到沒什么技術含量,放個貨架、擺上零食飲料、貼上二維碼,就可以開張了,逼格高點兒的整個攝像頭、重力感應什么的。
基本不上鎖,沒有店面,占地面積小大多在1平方米以內,無人值守,用戶自行取貨+掃碼付款。
這樣低門檻的模式很快聚集了眾多玩家,著實培養了不少的忠實用戶。
但是,千萬不要就此小瞧了無人貨架,因為它有一個逼格很高的標簽:新零售。不少玩家正是籍此,融到大把銀子,開啟了瘋狂的擴張模式。
自從被馬云“開光”后,專注于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的新零售,就成了互聯網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熱詞。
遭遇增長天花板的電商平臺、前路艱難的線下實體,無不指著新零售這根“救命稻草”。
在眾多巨頭的涉足下,新零售風口迅速起飛。無人貨架把新零售的標簽往身上一貼,也跟著飛了起來。
既然有新零售的光環加持,無人貨架的來頭就顯得不簡單。
流行的說法是:在一、二線城市中,有近一億的上班族,且以80、90后為主力人群,恰好是零食的主流消費群體。
無人貨架瞄準的就是“辦公室零食經濟”,市場少說也是千億級別。
自2017年9月以來,無人貨架就成了繼共享單車之后最大的一個現象級風口,短短90天,入局者就超過50家,行業融資總額達20億元。
道德止損,比共享單車生猛
挑戰人性這么富有爭議性的事件,共享單車干過,無人貨架也在這么干。
無人貨架在辦公室廣受歡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防盜設置,消費過程沒有約束,全靠道德自覺。
這樣風格激進的挑戰人性的設計,創業者其實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無人貨架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面向辦公室白領群體。白領群體怎么著?素質高,文化高,收入高。
而且,消費過程還有高素質同事之間的互相監督。
熟人面前,你好意思白吃白拿?你就缺那點錢?一旦你敢偷吃,我用道德譴責你,我用眼神殺死你。
這樣你還敢嗎?自然是不敢了。
如此一來,無人貨架的想象空間就大得去了。偷拿忽略不計,貨損這塊就剩誤拿了。沒有店面,無人值守,甚至連鎖錢都省了,無人貨架要是不賺錢似乎天理難容。
本來,無人貨架的貨損率在10%以上,在風口起飛后,貨損率更是有所降低。大伙一致將貨損率降到了5%,甚至更低。
有位創業者很認真地算了筆帳:30%左右的毛利,12%的配送成本、5%的貨損、10%的綜合運營成本,運營得當的話可以有3%的凈利。
不過,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現實總是讓人意外——寄予厚望的道德止損失效了,白吃白拿竟然很普遍……
白領們,這是你們的鍋
一名消費者說,“我們單位有一個無人貨架,上架一個多月就撤柜了。拿的人多,付款的人少,每天都要補貨。”
無人貨架的內部員工表示,無人貨架的商品丟失很嚴重,有些點位的商品幾乎全部丟失,“有些員工可能以為是公司福利,但即使做出提醒,對方還是一樣白吃白拿。”
并且,由于缺乏監管,部分丟失的商品可能是補貨人員自己順走了。
有調查顯示,凡宣稱能把貨損控制在5%到10%的無人貨架都是說瞎話,行業的實際平均貨損率至少在30%以上,有的能到50%甚至更高。
據報道,無人貨架“用點心吧”鋪設64個無人貨架,用戶數量超過5000個,貨損突破10%,最嚴重的甚至達到39%,甚至出現后臺顯示架上還有不少商品,現場卻發現什么都不剩。
“用點心吧”創始人易濤復盤項目時,更是給出了最高貨損達50%的數據。
不用說,這又是一起典型的國民素質的鍋:白領素質也高不哪去。
一位無人貨架創始人就忿忿不平:“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拿了東西卻不付款,雖然都是寫字樓里的白領,但也不見得就有多高的覺悟和素質。”
更有甚者,一位名叫“浪味仙不浪”的網友“厚顏無恥”地寫信,公開宣稱:我們吃垮兩家無人貨架了。
作為一個激進的創新產品,無人貨架遭遇高貨損率,著實讓人痛心。但戳穿白領高素質的真面目,很有必要,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去年,共享單車的高損毀率就引發了一場國民素質的大討論,某種程度上倒逼國民素質得到了提升——雖然沒有數據,但至少感覺上是這樣,大街上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少了。
何況共享單車中的ofo和摩拜,各自坐擁2億用戶,融資沖到E輪,融資加一塊都有數十億美元,估值更是蹭蹭蹭往上漲,儼然成了行業巨頭。
誰能保證在新一輪的白領素質大討論后,在無人貨架的千億市場里,不會出一個ofo和摩拜?顯然是個不用拍腦袋,也能得出結論的問題。
只是,無人貨架既然可以甩鍋給白領,明明貨損率高達百分之30,為什么卻要撒謊呢?
創業者當然不是無的放失了,這也并非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
加油,一切TO VC
前面說,創業者經過計算得出,無人貨架的市場至少是千億級別。千億市場是怎么算出來的姑且不管,但至少有一點,投資人喜歡。
這幾年創業開始變得浮躁,人傻錢多的VC成了競相爭奪的目標。一切TO VC,成了許多創業者最明智最現實的選擇:簡單粗暴,效果還好。
所以,投資人喜歡什么,創業者就做什么。
這么一來,無人貨架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解釋了。
為什么高貨損率的情況下,創業者要故意撒謊?因為TO VC,數字好看,要給投資人以盈利的希望。
為什么高貨損率的情況下,不對無人貨架技術改進?因為TO VC,技術改進無人貨架會增加成本,資產變重,投資人可能不喜歡。
為什么高貨損率的情況下,對無人貨架技術改進?因為TO VC,技術改進無人貨架可以降低貨損率,要給投資人以盈利的希望。
為什么高貨損率的情況下,仍要繼續擴張計劃?因為TO VC,數字好看,要給投資人以盈利的希望。
…… ……
創業者不是不明白防盜機制的重要性,只是在第一階段,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市場問題,把市場放在了貨損的前面。
搶占市場是戰略問題,控制貨損是戰術問題。
“說白了就是燒錢培養用戶習慣。”一位投資人表示,“所有人都在想著以后靠壟斷點位和精準營銷把錢賺回來。”
有O2O、網約車、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無人貨架的各種“燒錢”打法,創業者、投資人都玩得輕車熟路。
在這種情況下,無人貨架的某些亂象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
為了搶下一些優質點位,很多無人貨架不惜用“返利”給企業的方式來擠走對手的貨架,你給500,我就給1000。
在其他家把進駐企業的人數門檻提高到50人的情況下,某頭部無人貨架仍然愿意進駐30人的企業。
更有一家無人貨架企業,為了搶占網點,竟然宣稱“貨架上的商品隨便吃”。
但無論如何,大家都無比相信:付出總有回報,總有一天,你吃進去的會給我加倍吐出來。
日本人果真不如中國人聰明
日光之下無新事。
近來飛起來的無人貨架,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與自動售貨機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或許,發明無人貨架者就是受了自動售貨機的某種啟發。
自動售貨機于上世紀70年代在日本發展起來,據日本自動售貨機制造商協會的數據,目前,日本自動販賣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0萬臺,年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
算下來,大約平均23個日本人,就擁有一臺自動販賣機。
這些自動販賣機什么都賣,包括報紙、雜志、雨傘、鮮花,避孕套、水果、內衣、手信、制作販賣名片在內的6000多種商品。
對比國內,自動售貨機總數不到30萬臺,見得最多的,大概就是24小時成人用品的無人售貨柜了。
所以問題又來了,為什么無人貨架的風口發生在中國,而不是日本?
日本人坐擁數百萬臺的自動售貨機,有著數十年的使用經歷,難道就想不到無人貨架作為新零售,也可以變出一個千億市場來?
其實,早在 1998 年,日本企業江崎格力高就推出了無人小賣部 Office Glico,據統計貨款回收率高達 95% 以上,現在全日本有超過 13 萬臺 Office Glico 放置在辦公室。
但問題是,日本無人貨架創業公司都很沉寂,跟中國這波聲勢浩大、非搞出個巨頭不可的創業風潮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于無人貨架這樣巨大的流量入口,通過簡單的復制合并,進而產生行業巨頭的想象空間,一貫標榜科學嚴謹的日本人竟然意識不到,或者視而不見,簡直匪夷所思,這幾乎不能用智商來解釋了。
這充分說明:在移動互聯時代,日本已經全面落伍,移動支付不行,O2O不行,網約車不行,共享單車不行,無人貨架更不行,世界的未來發展只能看中國。
而尤其令國人振奮的是,2017年12月以來,擔心錯過風口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入場了。
2017年11月,順豐宣布旗下無人貨架品牌“豐e足食”,京東到家新一代智能貨柜——京東到家Go正式對外運營;
12月,阿里聯合美的發布無人零售新產品—小賣柜,騰訊領投每日優鮮便利購;
2018年1月,蘇寧宣布將在全國布局5萬組無人貨架“蘇寧小店Biu”;
2月,中通旗下的中通商業與無人貨架平臺考拉便利開始達成戰略合作;
至此,阿里、京東、騰訊、蘇寧、順豐等互聯網巨頭,均完成對無人貨架的業務布局。
有這么多巨頭在背后撐腰、站臺,無人貨架要想在中國不成功,怕是很難的。
因此,那些認為無人貨架會死的論調,是極其愚蠢的。中國人比日本人聰明,也是極其肯定的。至于聰明多少,我猜大概是1000倍。
狗年,我們來了
2017年8月,領蛙獲得長嶺資本數千萬元 A 輪融資。彼時,無人貨架剛開始起飛,仗打得熱火朝天。
鋅財經曾對作為“無人貨架開創者及領跑者”的領蛙,做了一個專訪,文章的題目讓人印象深刻:《一家300,一萬家就是300萬,領蛙或成為下一個摩拜》
2018年1月,便利蜂宣布以數千萬的價格收購領蛙。這也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購 51 零食之后,無人貨架行業的又一次重大整合。
與此同時,無人貨架的玩家們貌似出了一些狀況。
成都的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被曝停運,與其隸屬同一家公司的“GOGO無人超市”也暫停運營。
七只考拉被曝大裁員90%以上,僅保留物流和倉儲部門,并將基本告別無人貨架行業。
2017年融資近5億元的猩便利在2018年1月10日,接連傳出關閉首家便利店、疑在多個城市撤柜、裁員的消息。
當被質問為何要出售公司時,領蛙CEO胡雙勇說了這樣一句話:“除了你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市場已經完蛋了,沒有機會了,要盡快撤出。”
胡雙勇的話或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聲。
但其實,胡雙勇同學在這里至少犯了兩個錯誤:
一,創業九死一生,經受不了挫折和考驗,心理素質有待加強;二,竟然懷疑無人貨架的風口,這等于宣稱自己比資本、比巨頭更聰明。
試問,美團、滴滴、摩拜,哪個不是摸爬滾打、死人堆里殺出一條血路來的?資本和巨頭需要你來教它們怎么做事嗎?
在資本、創業者更加成熟的情況下,在巨頭紛紛入駐的背景下,處于風口的某個行業,洗牌時間只會提前、縮短,該掛的掛,該并的并,這都是正常現象。
耗到最后,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因此,胡雙勇同學的話很可能是他個人的情緒發泄,對無人貨架的整個行業,并無參考價值。
畢竟,不能以偏概全,以管窺天,而要善于用發展的,全面的,甚至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新生的千億市場。
最近陷入負面漩渦的猩便利,其堪稱經典的回應,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雖然北京的晚上寒冷徹骨,但街道兩旁火紅的燈籠亮了,它們以融融的暖意告訴人們:要過年了,喜慶的日子就要到了。
是的,新年新氣象,一切都欣欣向榮,看起來如此美好。【責任編輯/wind】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