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區塊鏈的游戲錯覺

    區塊鏈的錯覺游戲

    最近,我發現原先探討吃喝玩樂和西二旗八卦的互聯網群,話題只剩下了買幣和買股票;在一次參加媒體活動的時候,身邊兩位同行一個說剛投資了某區塊鏈企業賺了十倍,另一個說過完年他們要發行中國第一份自媒體虛擬幣,要實現財務自由……事情好像有點不對。

    作為一種信息加密手段,無論是給虛擬幣當背書技術,還是作為智能合約的實現方式,區塊鏈不算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技術概念,說白了就是關于信息可靠性的安全鎖。這種技術當然很好,應用場景也確實非常廣泛,加以時日或許我們真的會把區塊鏈當做生活中的常態。但恐怕從各個角度想,這都跟短時間實現財富自由沒什么關系吧?

    那么2018年區塊鏈的第一把火,到底是如何燒上大伙心頭的呢?要我說,這次突然襲來的區塊鏈大潮,就像曾經我們見到的很多次“風口”一樣,運用了人類大腦中的一個基本反映:錯覺。

    吹泡沫、割韭菜也是個技術活,必須煽動起足夠的付款熱情,才能盼來豐收的喜悅。一整套關于技術概念、產業風口和資本預期的,似是而非的錯覺游戲蔓延開來。最終結果是我們好像都知道區塊鏈,但是我們腦子里的區塊鏈和維基百科上的說法怎么也合不到一起去了。

    我們來總結一下關于區塊鏈的錯覺。回頭想想,大家會發現始終只是名詞在變,話術在變;但套路沒變,韭菜也沒變……

    “打錢” 錯覺

    有一個已經被大家玩爛的梗叫做“我,秦始皇,打錢”。


    一個早些時候大家都見過的詐騙短信

    這個騙局,在“秦始皇”出來之后就變成了梗。但在“蔣介石”那個版本里,甚至還能騙到一些人。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讓打錢大家都不信了,但是其他版本里前面的信息和最后的“打錢”似乎還有點模模糊糊,或真或假的聯系,反正短信很便宜,萬里有一信了就好。

    這個錯覺,在邏輯學上叫做“強加因果”。前面亂七八糟的信息和后面的“打錢”其實沒啥關系,根本說不通,但我們的大腦卻會主動為他們牽線。

    除了硬蹭區塊鏈對資本市場講故事的項目之外,大部分希望一夜暴富的區塊鏈項目,實際都運用了這種詐騙短信里的錯位關系:實際上還是炒幣和ICO,只是必須要在前面加一個盡可能復雜的帽子,讓我們先從智能合約、嵌入式信任之類的詞說起,再講講中國、講講硅谷、講講多少萬億的市場、講講巧妙的商業模式。最后落腳點呢,其實還是“我,區塊鏈,炒幣”。

    這樣似乎就可以逃離監管的閘刀,同時達到了快速升值的夢想。就像迅雷大起大落的故事一樣,前面分布式計算、上行寬帶利用等等故事可謂鋪平墊穩,中間繞道玩客云的硬件也沒什么問題。直到玩客幣的出現,無論迅雷是有意還是無意,在玩家的眼里只看到四個字:有幣!能炒!

    這也是為什么迅雷這套東西被定義為變相ICO的原因,很快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當然了,迅雷的區塊鏈邏輯其實是這輪大火里很踏實的一種了。很多不必提名字的融資項目,邏輯那叫一個牽強,簡直能給郭德綱當素材了。當然,也正是這些急于上手圈錢的“區塊鏈項目”,才把“打錢”的主體拉到了“秦始皇”的段位。

    還有一種“打錢錯覺”,是用來給自己的區塊鏈項目或者虛擬幣背書。

    比如我們能看到,很多知名學者、銀行高管最近討論區塊鏈時,確實用了“轉折點”“顛覆”一類的詞,然后咱們身邊的“明白人”,就會在群里猛發這些鏈接,告訴你偉大時代終于到來了,咱們擼起袖子趕緊上吧。

    但問題是,人家說的是區塊鏈可以降低信任成本,提高社會共識的達成效率,在社會經濟學的角度看并沒有什么問題。但群里討論的是某個幣又要漲價,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啊!

    這種就屬于偷換概念式錯覺,把其他模糊近似的東西和我要說的“打錢”強行串在一起。這就好比人家說電能改變世界,我說對啊對啊,那咱們趕快去用電棍搶劫吧…..

    關鍵詞聯想錯覺

    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有本神書叫《貨幣戰爭》。大概現在大伙都知道這書很搞笑了,當時可是唬住不少人的。這本書里是這么描寫美國總統遇刺的:林肯總統表面上被南方暗殺,實際他是在簽署了某金融協議后被殺害的;肯尼迪總統遇刺前簽署了某總統令,宣布收回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限;里根總統在簽署某金融協議,削減某某大財團的利益后就遭到刺殺。

    想來不少讀者看過這段之后,也許會說:“原來如此,美聯儲這么黑暗呢。”但實際上呢?這些總統遇刺前一年到底簽署了什么相同或類似的協議,作者沒挑明,只是把金融協議和遇刺兩個關鍵詞拿了出來,剩下的交給讀者自己聯想。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關鍵詞聯想錯覺,也就是邏輯學上的“錯誤歸因”。我們把整體語境抹去,只拿出一些關鍵詞,然后借題發揮,最后受眾感知的可能就完全是另一個意思。

    今天在宣傳區塊鏈項目的時候,這也是一種相當常規的操作。最常見的方案,是用關鍵詞聯想的方式來把區塊鏈萬能化。在宣傳區塊鏈項目的時候,一些項目發起人、投資人和KOL會故意隱去詳細的說明,只保留像“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變性、顛覆所有行業”這些極具聯想空間的關鍵詞。

    事實上,假如各行各業都用了區塊鏈,那確實是顛覆了所有行業(雖然顛覆程度可能不是很大)。但問題是,到底是已經顛覆,還是必定顛覆、馬上顛覆、可能顛覆?這就沒人解釋得了,只是告訴你“顛覆了,打錢”,哦不對,應該是“顛覆了,打幣”。

    想要把一個并不復雜的技術動因,吹成碩大的泡沫,這套關鍵詞的聯想邏輯近乎是無往而不利的。可能人性中期待的就是自己從事的事情足夠復雜,足夠萬能,但又不能太晦澀讓自己搞不懂。

    所以在講區塊鏈的時候,不能講“區塊鏈是利用哈希算法進行的散列值構建鏈式結構”這種技術語言,也不能講“區塊鏈就是把錢上的防偽技術放到各種地方”這樣的大白話。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觀眾想聽的吹泡沫了。

    對于區塊鏈,今天能看到的大量所謂專家,都是在提取關鍵詞后粉飾以各種“互聯網話術”,最終導出各種各樣宏大的結論,比如什么區塊鏈思想、區塊鏈信仰。

    回首一下P2P吧。吹偽裝的理論泡沫時,P2P跟今天的區塊鏈是一模一樣的。不信的話去百度一下“P2P顛覆”,出來的內容絕對親切。還有種說法是P2P要在兩年內顛覆銀行90%以上的業務呢。

    再想想“重塑世界商業價值的O2O”“一定變成全民參與的直播”“改變人類認識世界方式的VR”,這些關鍵詞錯覺我們真的見過太多了。

    說實話,有點膩了。

    “喝啤酒”錯覺

    還有一種錯覺,不是邏輯上的,而是心理上的。這就是我們在經歷ICO時就聽說過的那句話:“區塊鏈是一杯啤酒,上邊泡沫,下邊才是酒。”

    這話乍一聽非常之有道理,仔細想想有點像廢話,不是各行各業都這樣嗎?但是再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更像是給今天為區塊鏈瘋狂的人們設下的錯覺。

    還是要回到區塊鏈的技術本質上。很多專家都認為,區塊鏈的應用分三步,第一步是代幣,第二步是合約,第三步是各種行業與金融應用。作為一種信息加密技術,它的本質是給各種信息存儲與流通提供服務,那么它的真正價值,當然也是在信息體足夠龐大,認證方式足夠多元之后。

    換句話說,區塊鏈真的發生極大的產業效應,很可能是在代幣之后的第二、第三步,甚至很多步之后。啤酒是有啊,可是客官你這么急,好像是等不到啊……要不喝點泡沫算了?

    事實上,關于區塊鏈的投資和炒幣神話,非常專注于將模模糊糊的個案和灰色收入夸大,粉飾成一種可重復、可模仿,只是有一定幾率發生的事件。

    換言之,是把今天區塊鏈相關的投資和炒幣、炒股,包裝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的喝啤酒。再讓人一想啤酒上邊的泡沫比例,好像喝到酒的幾率還蠻大的咧?


    這是一種概念偷換之后的心理博弈游戲。利用的就是人們對于自己運氣、能力以及人脈的盲目自信,在夸大一定成功比率之后,讓參與游戲者以為自己是有選擇,可控制局面的。

    其實呢,作為一個個體投資者,今天能接觸到區塊鏈的方式大概只有:拿錢換幣,拿錢換玩幣公司的股票,拿錢給某個大明白,讓他做項目帶你飛——貌似無論怎么樣,都是你拿錢?區塊鏈帶來的信息不變性紅利,可能在很長時間里跟普通人一點關系都沒有。咱的那點信息,可能變不變也不太要緊。換句話說,我們能接觸的全是泡沫,沒有啤酒。

    把人為抬升出的短期效益理想化,視做必然的,可重復的,只是有賴于用戶選擇的。這種錯覺下,大家都會認為自己是聰明到能喝啤酒的人。當然了,即使很少一部分人覺得能喝啤酒也不要緊,反正在中國,人是很多的。

    其實想一想,這類互聯網金融類的風口炒作,套路基本都差不多: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把復雜的東西神話,最后再給你一個看似勵志的雞湯故事,告訴你挺住,勝利就在眼前。結局往往是你挺住了,莊家的勝利就在眼前。

    這種故事一再重演,不知道還要經歷幾次。至少在今天的區塊鏈故事中,假如沒有監管全面切入,更復雜的故事還會再聚起熱錢。但不管怎么說,各種錯覺游戲都是人導演的,區塊鏈是個好東西,千萬不要讓它陪葬。【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區塊鏈的錯覺游戲)

    來源:虎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半年報探營262只區塊鏈概念股成色:集體避談相關收入
    【觀點】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未來何在
    中國第一批區塊鏈科班學生將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畢業
    【區塊鏈】爭搶“頭名”身份 區塊鏈服務商跑馬圈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