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頭越來越大,四肢越來越小”。
在中國聯通混改方案實施近4個月后,董事長王曉初直指問題所在。在過去半年中,聯通從內到外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瘦身健體”、股權重設、戰略合作、成立新公司、市場化導向……
在經歷了最初的喧囂與質疑后,各界對于混改已逐漸趨于理性,大家開始重新思考混改的目的與方向。而對于友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來說,他們亦在時刻關注混改動向,畢竟這一舉措牽動著中國整個電信行業。
改革大跨步:
1、員工轉崗不下崗
2016年9月底,聯通被列入首批國企混改試點單位,在歷經10個多月后,混改面紗終被揭開。
聯通曾發布公告,參與混改的企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多家公司,共引入巨資達780億元。
混改隨即開始,“大刀”最先砍在了人員編制上。
“這不是裁員,是轉崗但不下崗,轉到什么崗位因人而異”。
根據聯通官方的數據,混改后的“精簡瘦身”,總部部門數量減少33.3%,人員編制減少51.6%;省分公司機構減少20.5%,人員職數減少15.5%。
在聯通高管看來,此舉是“提質增效”的決心,事實也證明,從運營效率、成本結構和人力成本上,“瘦身”后都有明顯向好的趨勢。
不過,轉崗就意味著重新調配工作。王曉初也對此表示過擔憂:“廟拆掉了,和尚不好安排,這是最困難的事情”。
“管理層是想讓員工都動起來,也有人因此離開了”,聯通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稱,過往的很多年中,有些員工養成了松散的工作態度,讓這些人去營業廳辦公并不現實,“瘦身”對此類人的影響很大。但從聯通內部的框架看,此輪“瘦身”退出企業的員工數量會控制在1%,“聯通全國的員工已經超過了25萬人,1%意味著2500人,即便離開了,對整個企業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
2、3%員工持股激勵
“員工要得到期權,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不久前,王曉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聯通混改要讓核心員工與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所以將有3%的員工股票激勵。
近期,聯通多家分公司已就持股名單進行了公示,公示期為10天,目前已有部分員工完成了持股簽約。
“我們的名單多是副處級以上的領導”,聯通一家分公司員工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透露,此次員工持股不僅在職位等級上有要求,而且還受到了眾多條件的限制,例如前兩年為禁售期,禁止轉讓,解鎖期為3年等,最重要的是,3年內業績均要達到考核標準,否則“前功盡棄”。
該員工坦言,聯通要獲取更多用戶,肯定會從友商手中“搶奪”,目前已給部分分公司下達了新指標,普遍反應業績壓力較大。
據悉,聯通將于近日公布最終持股名單。
3、李彥宏等擬進管理層
除員工調崗和股權激勵外,聯通管理層的變動始終受到外界關注。
1月23日,聯通發布公告稱,公司董監事會擬提前換屆,引入新的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代表擔任公司董事或監事。
據悉,中國聯通董事會成員擬由7名擴大至13名,董事會中非獨立董事共8名。
新浪科技注意到,在8人的名單中,有5人非聯通背景。其中包括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盧山、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和中國人壽保險副總裁尹兆君。而其他三人為聯通董事長王曉初、總經理陸益民和黨組副書記李福申。
從當初引入民營戰略投資金額來看,BATJ分別投資了70億、43億、110億和50億。
對于李彥宏等人的加入,外界普遍認為是在助推聯通加快市場化的步伐。
“一般來說,這些董事只會參與戰略方面的制定,對于如何管理和執行不會牽扯太多”,獨立電信分析師馮遠江告訴新浪科技,無論是李彥宏還是胡曉明等,其主要精力都是各自公司和業務的發展,所以他們只會參與聯通戰略的制定,對于如何改革還要依靠聯通自身。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肯定會通過聯通的“管道”下發一些互聯網產品,此舉也是為了促進雙向合作。
成長絆腳石:
1、固網業務停滯不前
1月22日,三大運營商的年底成績單出爐。
在固網寬帶方面,12月份只有中國聯通不增反減,其固網寬帶用戶減少96.4萬戶,累計達7653.9萬戶。而友商中國電信,新增66萬戶,累計1.3353億戶。中國移動的增速喜人,凈增254.8萬戶,總數達1.12687億戶。
“南電信北聯通的說法早被打破了”,馮遠江稱,過往幾年中,電信和聯通以黃河為界劃分了優勢區,北方10省為聯通優勢區,南方21省為電信優勢區,而目前這一所謂的優勢區已不復存在。中國移動近兩年在固網方面迅速崛起,目前已與電信的累計用戶數量十分接近,而聯通則與友商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或許與聯通的戰略有關。對于固網寬帶業務,王曉初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聯通不做主動價格調整應對,將更多從內容和服務方面入手。
但從目前的實際效果看,多數用戶仍會將價格作為選擇的首要因素。
“寬帶市場的紅利在逐漸減退,用戶也被瓜分殆盡,若不進行價格戰,聯通想要再奪回更多的寬帶用戶,難上加難”,馮遠江說道。
2、線下渠道不存優勢
除固網寬帶業務停滯不前外,渠道問題也是困擾聯通多年的痼疾。
一直以來,聯通都在全國建立著龐大的銷售渠道,但密集的店鋪和大量銷售人員帶來的是高額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友商也在用相同的方式鋪設渠道,某些時候的話費補貼力度要高于聯通,在沒有差異化的激烈競爭中,聯通并不存在優勢。
“我們做代理商都是兩三家一起做,誰返點高就會主要推銷誰”,北京朝陽區一家第三方代理商表示,渠道的競爭一直很激烈,從以往經驗看,聯通在返點上的優勢不明顯,這也導致部分店員積極性較低。
此外,與友商相比,聯通的用戶規模相對小,導致銷售業務的商家數量也較少,這同樣不利于聯通線下渠道的發展和維護。
更重要的是,聯通的市場政策較多變,渠道商對客戶的維護工作不到位,從而導致離網率偏高。
聯通也意識到了此種情況,所以欲借助混改扭轉這一局面:一方面,聯通想借助互聯網的渠道優勢降低獲客成本,減少渠道產生的巨額費用。另一方面,互聯網產品可以實現差異化競爭,改變了以往單純的話費補貼,從而達到提升質量的目的。
3、喜憂參半的大王卡
在12月份的成績單中,聯通當月4G用戶凈增443.8萬戶,2017年4G用戶全年累計凈增7032.5萬戶,累計達1.74876億戶。雖然數據不太亮眼,但聯通與騰訊聯合推出的大王卡,已超過了5000萬用戶,此外還有其他互聯網套餐卡的加持,這讓聯通的4G用戶數量較此前增幅不小。
大王卡等是否可以幫助聯通渡過難關?業內專家對此呈現兩派說法。
有專家認為,雖然大王卡的出現增加了4G用戶數量,但其優惠力度正在破壞聯通的現有價格體系,這可能會導致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跌,“(大王卡)流量便宜,誰還會單獨去買你4G流量?”
馮遠江則認為,大王卡這類產品可以優化現有的用戶結構,“現在有些地區還有大量3G用戶,這些互聯網產品可以將這些人轉化為4G用戶”,此外,這類人群的激增也會促進聯通DOU(每月上網流量)的提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此舉利用了騰訊的渠道優勢降低了獲客成本,“這類產品帶來的快速用戶增長,才是聯通反攻的關鍵”。
結語:變革需要時間和市場證明
2018年是聯通混改實際落地的一年,同樣是見成效的一年。
近兩個月來,聯通客服正在不竭余力地推廣著“冰激凌套餐”,試圖以更優惠的價格從友商手中“搶奪”新用戶。而預存話費的各類廣告語也貼滿了各地的營業廳。
王曉初的“連環拳”,無疑正在加速推進著變革,這場變革關系到整個電信行業,但需要時間和市場來證明。正如很多互聯網做事,只有實施了才能明白是否有價值。
也許正如王曉初所言:評價混改好壞的重要標準是企業經營效益是否提升,希望大家拭目以待,中國聯通會給出滿意答案?!矩熑尉庉?孟亮】
(原標題:混改!中國聯通的大跨步和與絆腳石)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