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 騰訊和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巨頭,其投資風格的差異也十分顯著:騰訊已經成為中國事實上最大的PE機構,而阿里的投資則圍繞既有的商業版圖,顯示出極強的實業屬性。
2017年行將過去,各種年度盤點紛至沓來。日前,媒體發布的2017年BAT投資成績單在網上大熱,從這張榜單上,我們幾乎可以得窺中國新經濟投資的全貌,而騰訊和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巨頭,其投資風格的差異也十分顯著:騰訊已經成為中國事實上最大的PE機構,而阿里的投資則圍繞既有的商業版圖,顯示出極強的實業屬性。
投早期的騰訊 VS 投晚期的阿里
從表面上看,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在社交和游戲領域獨領風騷,而阿里巴巴則在電商領域占有優勢,在自身絕對強勢的主業之外,騰訊和阿里都紛紛進行對外投資,在中國的投資領域都已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從2017年騰訊和阿里的投資布局來看,兩家公司的投資風格完全不同。
先來看投資項目數。騰訊的投資項目數,最近兩年都明顯多于阿里巴巴,2016年騰訊投資75個項目,阿里投資37個項目;2017年騰訊投資113個項目,阿里投資45個項目。騰訊投資的項目總數都是阿里巴巴的兩倍左右。
再來看投資輪次。在2017年可以統計的項目中,騰訊A輪以前的投資占投資項目總數的10%,A輪項目占31%,C輪及以前的項目占56%,超過所有項目的半數。而E輪以后、戰略投資和PIPE(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項目合計只占項目總數的25%。
再來看阿里,在可統計的范圍中,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的項目,E輪以后、戰略投資和PIPE投資項目的比例達到59%,而騰訊對應的數字是25%,而A輪及A輪以前項目只占16%,而騰訊對應的比例是41%。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楚的事實,騰訊的投資相對而言貫穿了企業從創業到成長的全過程,尤其是相對重視早期投資,具有明顯的成長型投資特征;而阿里巴巴則相對聚焦在中后期甚至上市公司投資,帶有明顯的實業投資色彩。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騰訊2017年投資案例中至少有二十多家投資金額低于1億人民幣,而阿里投資金額低于1億人民幣的項目在可統計的范圍中只有5個。騰訊投的項目相對偏小,而周期偏早;阿里投資的項目相對偏大,周期也偏晚。到底是什么,讓騰訊和阿里兩家巨頭的投資風格如此迥異?
玩投資的騰訊 VS 做實業的阿里
騰訊的投資邏輯在于,通過流量和資本的優勢,快速進入每一個賽道扶持現有的優勢企業,推動其快速成長、上市或在資本市場上實現市值增長,從而獲取超額的回報,更以收獲長期“收稅”的“稅源”與擴大業務版圖互相推進、循環往復。
上圖展示了騰訊2017年對項目的投資方式,騰訊獨立投資的項目只占投資項目總數的32%,和其他機構聯合投資的占68%,其中確認由騰訊領投的只有31%,而跟投的比例高達23%。騰訊的這種投資方式,和典型的PE/VC的投資模式比例結構非常相近。
我們再來看阿里,情形和騰訊完全不同。2017年阿里巴巴投資的項目中,獨立投資的占到38%,領投的占40%,二者合計達到78%,遠高于騰訊的63%,而阿里巴巴跟投的比例只有4%,幾乎只相當于騰訊的零頭。阿里對已投企業的話語權總體強于騰訊,但這樣相對強勢的投資方式,實際上源于實業企業而非投資機構的投資邏輯。
騰訊營收和利潤主要來源于游戲業務,而通過強有力的社交業務,騰訊掌握了全網最大的流量入口,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對全網流量的壟斷。在社交、游戲、文娛領域之外,騰訊主要通過參股投資的方式和更多的企業達成關系,在投后管理上也比較松散。
而阿里巴巴則不同,阿里的模式相對騰訊要重。從零售、貿易,到數據、物流,阿里巴巴是一整套面向全球的商業基礎設施,因而阿里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實業企業。在阿里看來,投資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阿里的投資中,控股投資和持股比例較高的戰略投資比較多,阿里的投資不是為了像騰訊一樣獲得股權的增值,而是為了形成更龐大的實業版圖。
“溫和”的騰訊VS“苛刻”的阿里?
近年來,關于騰訊和阿里投資風格的討論從未間斷。有種論調認為:騰訊對已投企業的管控相對較少,而阿里對已投企業則表現得比較強勢。
這既源于“PE式”與“實業式”的不同投資邏輯,也源于騰訊與阿里迥然不同的商業本質。騰訊以參股投資為主的投資方式,和阿里以戰略投資為主的投資方式,必然導致騰訊和阿里在投資領域的形象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的背后,也體現兩家公司在行業中所處位置的不同。
互聯網深刻改變了經濟生活,也在深刻地影響投資領域。在全新的時代,流量資源已經是一種特殊的資本,誰掌握流量,誰就成了互聯網上的“土地所有者”,或者說是一條“高速公路”。在互聯網上的所有玩家,要種地就得交地租,要開車就得交買路錢。在這個時代,不僅真金白銀可以換得股權,流量更可以換股權。這是騰訊得以快速擴張其投資版圖的最大秘密。
在互聯網產業鏈中,騰訊實際上居于所有其他玩家的上游。雖然馬化騰說“把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但實際上騰訊對其合作伙伴的依賴程度并不高,在騰訊的核心業務版圖社交和游戲領域,騰訊幾乎沒有對手。而在騰訊著力和阿里開展競爭的領域,投資圈內比喻為“小狼狗”戰術,通過京東、新美大等自己參股的企業,和阿里開展競爭,這些企業對騰訊流量的依賴程度其實是很高的。
騰訊做的是股權投資,但利潤比股權投資還要厚。因為騰訊在產業鏈上游,所有的已投企業如果做得不好,對它這個投資機構而言不過是概率上的損失,但已投企業一旦做得好,騰訊因為扼住了上游的流量和數據咽喉,隨時可以和已投企業談分成,至于怎么分,騰訊具有絕對的主動權。簡單地說,做蛋糕是已投企業的事,蛋糕做大之后怎么分,誰多分誰少分,基本是騰訊說了算。
與表面上的溫情觀感不同,“騰訊系”企業其實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騰訊系”企業高度依賴騰訊的流量輸入,它們自己在經營上保持一定“獨立性”的背后,卻是騰訊在資本和流量上對他們的雙重綁定。給已投企業的東西,騰訊只要高興可以隨時拿走,正因為如此,公開的秘密是,企業在獲取騰訊流量后拼命做的事情正是把流量往外面洗(導流到自己的APP上)。
而阿里巴巴做的是產業投資。阿里巴巴并不是一個流量入口,而是一家商業公司,阿里投資習慣的邏輯是,雙方先要有業務合作的空間,然后再做股權上的合作。這種深度合作的達成,需要雙方首先厘清在合作中的定位,明確你負責那個環節賺哪個環節的錢,我負責哪個環節賺哪個環節的錢,在這種模式下,做蛋糕是阿里和已投企業雙方的事,蛋糕做大之后雙方各自該怎么分就怎么分。
平心而論,由于阿里做的更多是產業投資,阿里必然要求與被投資方有強得多的商業綁定,互相之間的業務磨合也更加深入。與騰訊的“PE”式投資不同,由此與被投企業產生更多的摩擦甚至齟齬,也是正常的。
在流量時代,誰控制了流量入口,誰就是大航海時期把握海上商路的西班牙、二戰后把握石油與金融命脈的美國。騰訊雖然還未到這一步,但已接近可以對所有迫切需求流量入口的企業尤其是早中期企業“收稅”的地位。手握流量的騰訊居于絕對操盤地位,與Pony馬在烏鎮飯局上的核心座次一模一樣。
阿里自成生態,是中國互聯網格局中少有的無需給騰訊“交稅”的公司,也擁有手淘、支付寶兩座流量金山,但基本內部消化并不做流量生意,與被投企業是商業領域的上下游合作關系。
理解到這一點才會發現有意思的地方:與一般觀感恰恰相反,對被投企業而言,“溫和”的騰訊實際占據了絕對強勢的地位,而“苛刻”的阿里實際操控力卻相對更弱。
游戲帝國VS商業聯盟
事實上,騰訊已經是中國中國最大的股權投資機構,目前騰訊累計投資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美元,而在中國PE機構中管理規模居于前列的的高瓴資本(也是騰訊和京東的戰略投資者)、鼎暉投資的管理規模也分別只有約300億和200億美元。騰訊已經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帝國,不過這個帝國最重要的現金來源,不是實業,也不是保險公司,而是游戲業務。
也只有到了游戲(或許還有社交)這個領域,在爭奪“小學生的早飯錢”上,騰訊才會亮出牙齒。騰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它的游戲版圖還在不斷擴張。對于市場上的游戲公司,騰訊慣常的做法是,你要么整個公司全部賣給我,要么接受我的流量輸入同時以8:2甚至9:1的苛刻條件分成。
以最近最火的“吃雞”游戲來說,騰訊一邊推出仿品,一邊和游戲版權方談判,兩手準備、軟硬兼施。騰訊在游戲投資這一領域的強勢,遠遠超過阿里在零售領域。正是通過極強的控制力,除了網易等個別玩家還能獨立運作以外,整個中國游戲行業幾乎為騰訊所壟斷。
從“游戲帝國”到“金融帝國”,騰訊將游戲的流量變成了真金白銀的股權,并坐享股權快速增值的收益,這的確是個“城會玩”的高明生意。相較騰訊而言,阿里的日子就顯得苦哈哈了。
懂投資的人都知道,中后期的實業投資,對產業運營能力的要求遠高于騰訊的成長型投資。阿里巴巴的投資正是以實業投資為主的,數據也可以清晰地說明這一點,2017年阿里絕大部分的投資投向了新零售、電商、物流和企業服務等自身核心業務周邊,其投資策略和集團的“五新”戰略高度吻合。阿里的投資,核心是對傳統產業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本質上是做實體經濟。
外界對騰訊阿里投資風格的很多觀察流于表象,在表象背后,是游戲起家的騰訊和商業起家的阿里完全不同的基因。打個比方吧,騰訊投資是個典型的做PE的富二代,而阿里投資則更像是個在實業領域耕地種田的。騰訊投資的確已經到了風輕云淡氣定神閑的狀態,流汗下力的阿里巴巴就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的詩情畫意了。【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騰訊的投資帝國 VS 阿里的實業版圖:詳解投資數據背后的玄機)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