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大小問題盤根錯節 智能駕駛離落地還有多遠

    【IT時代網編者按】自汽車誕生以來,這個始終賦予人類出行生活全新想象空間的事物,從未停止進化。智能駕駛想要落地并不輕而易舉,巨大的挑戰一直都在并且還將繼續。


    從1971年到2013年,汽車增添了很多全新的功能,比如防抱死制動系統、前因控制、點穩定控制、車道偏離警告、停車協助等。而近年來,在方向盤面前解放雙手,這樣的想象似乎已經觸手可及。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智能駕駛可能真的不遠了。

    可以看到,L3的奧迪A8將于2018年在車速60km/h以內實現自動駕駛;豐田計劃在2020年投放L4量產車;通用、福特、沃爾沃則會在2021年跟進;而眾車企也在開發L5無人駕駛技術,計劃在2021年實現L5級無人車。

    不過,在技術之外,一連串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已經被提及成百上千次的“究竟是否安全”。的確,筆者認為,智能駕駛想要真正落地,技術上的突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跨越橫亙于前的三座山。

    第一,毫無疑問,如果想要真正商業化,成本必然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現階段而言,若想在一輛普通的車輛上,實現智能駕駛,則必不可少地需要配備上傳感器、激光雷達、散熱器等核心裝備。而這些價格不菲的裝備可能會使一輛車的成本翻倍增長。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劉衛紅告訴筆者,以現階段的技術,這套裝備的價格可能高達60萬元。“若一輛普通20萬的車,增加這么一套裝備,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有點貴的。”

    事實上,技術水平總在進步的路上,而智能駕駛的推動則會與出行成本降低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美國車聯網協會的總裁ScottMcCormick在11月初舉辦的2017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如果可以實現量產和大量的銷售,成本是很明顯可以下降的。

    德勤出行全球負責人Andrey透露,按照德勤的預測,未來平均每公里的成本依舊非常高,大概是0.71元;進入到自動駕駛時代之后,每公里的成本將會繼續降低。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不斷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以適應未來的出行需求。

    第二,則是法律與標準的建立。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對于新興的事物尤是如此。


    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要圍繞自動駕駛等應用基礎較好的細分領域,加快研究制定相關的安全、管理法規,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同時強調要研究法律、倫理還有社會問題,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一種監管機制,實行設計問責和應用監督并重的雙層監管結構。

    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理事、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法律顧問、汽車行業法律研究組負責人何姍姍認為自動駕駛的立法還在摸索中,包括安全標準制定、市場準入、駕駛員的行為、數據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紛繁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與規定。

    除了法律方面,倫理的問題也在被不斷討論。當遇到兩難問題的時候,這樣的決策是否應該被標準化或編程化?人的生命是否可以通過算法決定孰輕孰重?這樣問題的提出也考驗著人類的智慧。比如,一邊是小孩,一邊是懸崖,自動駕駛汽車,是犧牲自己還是撞向小孩?

    第三,當自動駕駛到來之時,我們的城市是否做好準備?這樣的準備更多地體現在基礎建設方面。未來出行的主體是人,隨著城市化不斷加劇,城市人口的密度越來越大,城市的基礎設施能否匹配預期,是智能駕駛落地的重要條件之一。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去看紅綠燈,再去判斷。但我們也可以和政府配合,在紅綠燈上面可以發射信號過來,讓車自動識別。這樣就更加簡單。”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單記章向筆者描述了一幅這樣的畫面。

    的確,包括車與車、車與馬路設施、車與人之間的通信都需要完善的載體。比如,智能網聯想要落地,低延遲、高密度覆蓋的5G則必不可少。

    三個大問題引發的小問題如同樹枝一般盤根錯節,十分復雜,很大程度上又可以互為因果。單記章認為,智能駕駛的落地途徑有很多,但必須是各個產業鏈、各個環節互相配合“一塊塊拼上去的”。【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大小問題盤根錯節 智能駕駛離落地還有多遠)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自動駕駛“駛入”大結盟時代
    【領袖視點】吉利汽車李書福:智能駕駛必須摒棄浮躁的功利主義
    大小問題盤根錯節 智能駕駛離落地還有多遠
    今年的上海車展,雖然沒有了以往的車模,可是這些未來感十足的好東西反而讓人印象更深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