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上周,亞馬遜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7-9月,亞馬遜實現營業收入437.4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包括了來自全食超市的近13億美元。運營利潤3.47億美元,同比下跌40%。凈利潤2.5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財報公布后,亞馬遜股價大漲。周五更是上演了單日上漲13%的好戲,對于一家市值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本周一,亞馬遜延續了上周的漲勢,收盤于1110.85美元,不少分析師將其目標股價提高到1300美元以上。
股價大漲來自于超預期,而超預期又可能來自于原本的預期較保守。亞馬遜在2季報中對自己3季度的展望是營收392.5億美元到417.5億美元,實際是437.4億美元。運營收入為-4億美元到3億美元,實際是3.47億美元。原本擔心出現的虧損沒有出現,這可能是最大的驚喜。
因為此前亞馬遜發布2季報后之后的兩個交易日,股價分別下跌2.48%和3.16%。三季報除了營收高于預期以外,亞馬遜的資本支出同樣高于分析師的預測。三季度57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比華爾街的預測還要高3億美元,更高的投入將帶來更高的回報,這或許也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因。
今年以來,亞馬遜的股價已經上漲了47%,是表現最佳的大市值公司,貝索斯也順勢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富有的人。
股價的強勢表現奪走了不少眼球,在經歷了上周的瘋狂后,讓我們靜下心來,挖掘本季財報中的亮點。
實體店收入首次被單獨展示
本次財報首次將實體店(Physicalstores)收入作為獨立項展示出來。亞馬遜對它的定義是“用戶在門店中選擇的實物商品”(Includesproduct sales where our customers physically select items in a store)。
雖然亞馬遜現有12家實體書店,但本季度實體店的12.76億美元收入幾乎都來自于并購的全食超市。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因為相較于全食460多家門店,12家書店的體量還太小。進一步來看,這其實印證了此前部分人士的推測,即書店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賣書,而是為了展示亞馬遜各種硬件產品(如Echo、Kindle等)以及更好地服務于Prime會員。
說起Prime會員制度,這又是一個不斷創造驚奇的東西。本季度,以Prime會員訂閱費為主的訂閱服務收入(Subscription services)達到了24.41億美元。在基數不斷變大的情況下,該業務的增速居然在不斷提升。
從上表可以看出,去年4季度增速為33%,今年1季度達到52%,2季度為53%,本季度更是實現了59%的同比增長。而且由于Prime會員的年費自2015年被上調至99美元后就再也沒有變動過,也就是說推升業績成長的因素并非漲價而是會員人數的增長。
亞馬遜在美國已經擁有8500萬Prime會員(CIRP今年7月的報告),又是什么在驅動會員人數的上升呢?我們認為首先是亞馬遜將該業務拓展至其他地區,擴大了服務范圍。
以中國為例,去年10月登陸中國的Prime會員制度在今年6月的時候已經增長了近10倍。其次是將線上的體驗復制到線下,增加用戶粘性的同時吸引新的用戶。
以他們的書店為例,我們都知道亞馬遜網站上的書價比實體書店更加便宜,如果你是Prime會員,當進入一家亞馬遜的線下書店,你可以享受到亞馬遜網站的價格;如果不是,那價格和其他的實體書店是沒有區別的。
換句話說,就非會員而言,亞馬遜的書店唯一的優勢就只有感受Kindle等產品。通過Prime會員制度,亞馬遜創造了一種線上體驗,目前他們正通過線下的實體門店,將這種體驗延伸到線下,更好的服務Prime會員。現在是書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是全食超市。AmazonFresh和Amazon Now顯然可以和全食產生互動。
線上霸主加速落地
本季度全食超市貢獻了約12.76億美元的營收,占亞馬遜總收入的比例為3%。考慮到收購時間是在8月,所以第4季度,該比例必將有所提升。
2016年10月到2017年1月(全食超市財年的一季度,共16周),全食實現營業收入48億美元。由于全食2016財年的增速僅僅為2%,所以我們可以推測今年第4季度其營收可能在36億美元左右。亞馬遜展望自己在4季度的收入將達到580億美元左右。因此,第四季度Physical stores的收入貢獻很可能由現在的3%上升到6.5%。
相較于京東入股永輝、阿里投資蘇寧,亞馬遜對線下連鎖超市的投資晚了2年。8月,當收購全食的消息傳出時,還有美國媒體表示這是亞馬遜在“偷師”阿里巴巴。現在看來,亞馬遜雖然起步更晚,但是速度要快得多。阿里巴巴在大談盒馬鮮生和新零售概念的時候,亞馬遜已經開始獲得實體店收入了。
東哥資本認為,會出現這種情況和中美兩國的零售業發展格局有關。全球電商均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左右,彼時美國零售業已經發展幾十年了。
沃爾瑪成立于1962年,1995年的時候就已經擁有1300多家門店。所以當時新生的美國電商企業所面對的是一個實力強勁、布局完善的巨無霸。相比之下,中國的實體零售業要稚嫩得多。以京東入股的永輝超市為例,永輝成立于1997年,幾乎和京東是同時誕生的。到2016年底,永輝的超市數量也不過487家。
此外,美國人的購物習慣和物流成本也不利于電商發展。在美國,開車去大賣場購物已經成了很多美國家庭每周必備的活動,早已成為了一種傳統。
在中國,由于零售業本身存在的時間就不長,用戶的購物習慣當然也就沒有養成。此外,國內低廉的人力成本是推動網購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幾塊錢就可以實現次日達。而美國由于人力成本更貴,網購產品往往要2-3天以后才能送到,這當然影響了購物體驗。
這些不利因素都壓制了整個美國電商業的發展。亞馬遜在美國網購行業未逢敵手,但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其近兩年線上零售(Online stores)業務的增速不過20%左右。京東在國內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增速還遠超亞馬遜。因此,亞馬遜比阿里和京東都更渴望切入線下。
接下來的一個季度令人期待,我們將看到亞馬遜如何和全食超市產生聯動及其效果。這必將吸引阿里巴巴、京東等眾多中國零售企業的關注。【責任編輯/何維宗】
(原標題:亞馬遜首次披露門店收入,Prime會員利器將收割線下)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