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豐厚資本楊守彬:大裂谷時代下的創業與投資

    【IT時代網編者按】智能互聯時代已經來臨,它讓人們每天都處在一種興奮和恐懼的感覺交替中,因為,變化太大,節奏太快,人們唯恐跟不上這樣一個節奏和時代,唯恐趕不上這次如大裂谷般變化的時代,被時代所拋棄。因此,在危與機交錯的時代,我們應該怎么去做一件成功的事情?

    楊守彬

    本文為9月14日,楊守彬先生在上海朱家角“大陽班”內部分享會上的精彩演講,也是格隆本人近半年聽過的最過癮、觸動極大,也收益極大的演講。楊守彬先生是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春光里創始人,同時擔任中國青年天使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科技創業促進會會長,近4年來,豐厚資本及楊守彬先生投出了像凱叔講故事、美時美刻&小鬼當佳、23魔方、瘋狂老師、微語言、逗哈科技等等高增長企業,而其幽默且深刻的演講風格,深受創投圈追捧。格隆匯第一時間將演講整理出來,做投資的、想要做投資的、正在創業的、已經是成功企業家的,格隆都強烈建議一讀。

    以下為楊守彬演講正文:

    在過去兩年多,我發了很多朋友圈,是關于感嘆:“晚上不舍得睡,早上不敢不起這樣一種狀態。”我往往是夜里兩點鐘左右離開辦公室,不舍得回家睡覺,早上到了七八點鐘又不敢不起。

    “睡覺也是一種浪費”,我就發出了這種感嘆。

    這句話我說了兩年,也沒火,但是,前段時間孫正義先生募集了全世界最大的單項基金,一千億美金,在日本軟銀年會時講了同樣的一句話,“面向未來,睡覺也是一種浪費”!

    這句話一下子在全世界都火了,這充分說明一個名人和人名的差距有多大,一句話我說了兩年也沒火,孫正義一說,全世界刷屏。

    睡覺也是一種浪費,是因為我們都隱約的感知到: 智能互聯時代已經來臨,這個時代的來臨,讓我每天處在一種興奮和恐懼的感覺交替中,你會感到很恐懼,變化太大,節奏太快,你唯恐跟不上這樣一個節奏和時代,唯恐趕不上這次如大裂谷般變化的時代,被時代所拋棄。但是呢,你又會很興奮,說萬一真的趕上這個大的風口,是不是也能做出很多成功的事情?

    一、過去三五年:神奇而快速,血腥而慘烈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先花一點時間,稍微回顧一下過去四五年時間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的一些現象和規律。

    我也做過這個總結,我說:移動互聯三個月就是一年,一年就是過去的五年,而五年就是一個時代。

    怎么講呢,節奏實在是太快,每三個月的變化就相當于過去一年的變化。一回首,很多物是人非,跌宕起伏,各種變化,各種信息,各種事件,各種好的、壞的,非常快。而現在的一年相當于過去的五年,五年就是一個時代,五年徹底翻新生意和生活的場景,一個新的時代的產生,一個舊的時代被替代,真的是非常快。

    在這個時代創業,一方面是神奇而迅速,另一方面也是血腥又慘烈。

    雷軍講: “創業要找到屬于自己的臺風口,說臺風來了,哪怕你是一只豬,也會被吹到天上去。”但是我們都在做創業或者投資,都知道道路是非常艱辛的,因為等我們艱辛努力的爬上臺風口的時候,卻突然悲哀的發現,那兒已經一堆豬了,可臺風很快就會退去,臺風退去之后,你會發現,只有一兩只豬在空中翱翔,絕大多數掉在鍋里熬湯了。

    我們在座的或者說所有人,每個人干的那個行業,都絕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在干,甚至你可能也是一個模仿者進入,哪怕你是一個領先者進去,你以為咱們干的很早,想的比別人早,哇!很快,你左右一環顧,我靠!周圍一堆全是跟你做一樣事情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前有狼后有虎,中間一堆小老鼠,各種廝殺,各種競爭,非常慘烈!很快的這個行業的競爭就結束了,很快的就排出座次來了。所以說,風口也是過的非常快,臺風也不會永遠在,來一陣,啪,就走了,基本上過去這幾年,大概一個風口也就半年時間吧,一個風口來了就走。

    你們說,當下最火的風口是什么?

    當下最火的肯定是各種共享啦! 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這個是當下最熱的風口。甚至我在北京的一個會上,我演講完了,旁邊一個小孩拉了我五次,跟我說:“彬哥彬哥,我一定要跟你說個特別NB的項目。 ”我說,“多NB 阿?”,他把我拉到沒人的地方,最后給我整個共享女朋友項目,這是真事,不是假的。

    再往前是什么風口?

    再往前,大概比如說去年吧,2016年,就是AI人工智能。當然人工智能其實我認為它不是風口,它是一個時代和趨勢,不是來了就走,不是短暫的機會,而是可能會持續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一個時代趨勢。它不會“啪”的就爆發了,抓住了就有,不抓住這機會就沒有。其實人工智能大數據會是蜂窩狀的、此起彼伏的成熟起來。

    那么,再往前就是直播。

    2016年直播,從開始,映客一家崛起,到后來一堆幾十家、幾百家直播,到一直播、花椒、斗魚到虎牙….一堆,各種大的平臺。

    再往前就是O2O,再往前就是共享約車,共享打車,都是很快的,風口半年就差不多過去了,很慘烈。

    基本上產品數據線、PR線、融資線、團隊線、四條線“duang~”都是同時競爭,這就是移動互聯時代,決定生死的四條線,你要四條線可能真的都非常NB就上去了,不然就會被人干掉。所以,在這個時代創業就要站的高,看的遠,喊的響,干的狠,否則死的會很慘。

    最近我有另外一個感觸:如果你不是這個業界內的,如果你不是這些事情真正的參與者或經歷者,一個吃瓜群眾看這些事件和一個真正在業內去做的人去看這個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女人,我們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比如說像滴滴、Uber,像OFO、摩拜,如此成功,但是其實背后他有多少次都可能死掉?包括因為競爭,因為政策,中間任何一顆救命稻草的斷裂,都可能會死掉。

    像打車軟件,其實政策上已經要取締網約車了,在那個曾經很恐慌的階段,只能各種溝通,各種解決出現的問題。因為打車軟件帶來便利的同時確實也都造成了諸多新的社會問題,最后,相關部門給了半年的時間,如果說半年時間還這么多抗議,還這么多問題,那可能管理部門就會限制,最起碼說只發一兩家牌照,不會允許你弄出這么大問題還繼續做。如果沒有這些溝通,沒有人幫著努力去解決問題,這個事情可能也就停了。由此可見,公關能力也是至關重要,你的團隊,你背后的股東,人脈關系都起到很大作用,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企業投靠BAT的原因,現在創業也是一個拼“干爹”,找“爸爸”,靠“大樹”的時代,如果沒有這些“呵護”,如今,如此成功的企業,在當時就可能夭折了。

    共享單車也是一樣,很多城市爆出很多問題,最后也是都一項一項解決,扛下來了。

    我們看到的都是創業成功的故事,但其實,背后都是一個個事故,每一個創業的坑都有可能一不小心都將企業搞死。

    所以我不斷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質和外界的看法,各種評論的差距,怎么通過這種現象去看到事情的本質,這也是焦慮的原因。很多事情,你做投資,看不清楚事情背后的本質你就不太敢去投。

    再比如說美圖,外面很多人都說,靠,你們看美圖,連蔡文勝的兒子都把股票賣了,6家投資人都把股票賣了,這就是典型吃瓜群眾的外圍觀摩,其實背后不是這樣的。實際上這些公司,投資公司的股票都被協議收回了,根本不是說不看好,是因為有人比他們更看好。

    實際上我轉做創投到今年來說,我們的內部回報還是非常不錯的,不管是從成功率,賬面回報率來說,都比業內很多短期投資要好。但是呢,也會越投資,越焦慮,很多事情我們就要不斷的去思考。

    我們看到了過去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神奇,我們看到了一家三年多時間做到市值500億美金的公司,但是,實際上你如果過去認識他的時候,他們也那么普通,如果按照正常的投資標準,肯定是不會投的。

    所以,創業與投資都是勇敢者和冒險者的游戲。

    趣店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趣店的創始人羅敏,在做趣店之前已經連續三次創業失敗,流產性創業失敗。這時候,是你,你敢投資他嗎?是你,你敢第四次創業嗎?但是,人家就敢,從14年1月份成立到15年的2月份,不到13個月,融了四次資,公司也從3個人一年多發展到7000多人,現在人家馬上就要赴美上市了。

    包括像滴滴、小米、趣店,這些真的你難以想象,抓對了機會就能做成一個幾十億、幾百億的公司,但,對機會的把握足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幸運。

    包括我們在座的各位,現在我們都差不多,但是通過這幾年的移動互聯網和未來的人工智能,我們看著差不多的同學,會因為在這個時代下抓住了某個關鍵機會,形成在事業上可能量級或暫時一種量級的巨大差異。

    比如今天坐在底下的肖國華,我沒記錯的話當時應該是在武漢,組織創業黑馬大賽,國華是那年黑馬大賽其實要被淘汰的選手。我跟組織者說,我怎么看著要進決賽的這些沒幾個行啊,我說再把參賽的所有人都再扒一扒吧。一看國華這個叫膠囊機器人,不明覺厲,我說這一類技術要么就是大忽悠,要么就是真行,就又把國華叫過來聊聊。我們聊了一會兒,覺得這個人不像騙子,然后就讓他進了武漢的決賽,在然后又進了全國的黑馬大賽,拿了冠軍。

    可能國華他們遲早也能成功,但如果沒有這么一次偶然的機會,就不一定有這么快。你想他未來故事寫起來就是一個差點被淘汰的選手,最后成為冠軍,公司現在估值二十億還是三十多億,我不知道具體數。國華,你可以跟大家講一下你的公司現在估值是多少?(國華:是60多億。)看到沒?

    這個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偉大之處,把“傻逼”快速變成“牛逼”了,開個玩笑,他肯定不是傻逼,但至少之前沒這么牛逼,對吧?幾年時間,做出一個60億的公司,對不對?

    我覺得這個時代真的給我們特別神奇的機會,就看誰能抓住。過去我們能想自己可以做出一個幾十億的公司嗎?至少我是從來沒敢想過。我在北京做創業、做投資之前,我覺得幾億都不敢想,但現在沒個十億,你都不好意思出門,時代太神奇了。

    血腥而慘烈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覺得另外一個方面,移動互聯網也是血腥而慘烈的。

    有些時候你能深刻地感覺到你的競爭因素不夠的時候,你做再多的努力都沒用,你會感覺到一種非常強的無力感。你跟你的同行,你的競爭對手一比,你產品還沒做過人家,你的PR能力也不行,融資能力也差一點,對吧,組織團隊也弱一點,你直接就有一種無力感。

    我投了這么多企業,截止到現在加上我個人大概有投了170家企業。我數了數,大概也死了有十七八家了,有的是在清算,有的是在清算的邊緣,反正我也知道差不多不行了。你跟他們開會,一梳理,數據和同行之間一對比,真的非常慘烈,那真是就不行了。而且這種不行,基本是靠人的努力無法彌補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失敗了誰也不要怪,不是路不平,而是你不行!

    移動互聯網的這種慘烈,我在2014年的時候就講過,我說移動互聯網一定是一個勝者為王,贏家通吃的單寡頭模式。在很多垂直細分領域,其實我們看到的景象就是,一開始一兩家做,后來二三十家做,再后來兩三百家做,到最后各種競爭就剩那么幾家。

    我們看到的景象就是老大和老二打架,把小三小四小五干死了,最后老大老二合并成唯一的一家,進入單寡頭。

    PC互聯網之前是多寡頭的時代,一個行業有很多家成功,因為互聯網沒把世界推平,信息還不完全對稱,而且大家不是在同一個平面競爭。但是,現在競爭是完全透明的,在同一個平面上競爭。

    PC時代是三寡頭時代,任何一個行業大概都會有三家成功,你像新聞有新浪、搜狐、網易,旅行的攜程、去哪兒、途牛,反正都有幾家。

    進入移動互聯網,很多領域就剩一家,你越在前沿,就越會看到競爭的各種變化,非常血腥和慘烈。

    團購不就是這樣嗎?從我們一開始叫幾團,后來百團,后來千團大戰,其實,到最后真正成功的就一團,現在基本都死了。有的是被并購,有的是關門跑了,當時融資超過1000萬美金的團購網站就有21家,幾年下來,都不見了。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看到的是0和1的生死,沒有什么中間狀態。當然并不是所有領域,我是說:如果你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最前沿細分領域中競爭,那么就是生和死的關系,沒有中間狀態。

    這個時候就是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的產品要迭代的快,然后你的業務數據要發展的快,你的融資還要快,你的團隊的升級還要快,你的PR的反應要快,慢了哪一環都不行,一切都對這個創業的要求非常之高。

    像滴滴打敗快的最核心的競爭要素,就差三個月時間,就是因為這個柳青加盟滴滴以后,帶著7億美金的融資進來。這7億美金一宣布,快的的投資人就不敢投了,其實意向都談的差不多了,但是人家那邊款一到賬,這邊就不敢投了。為什么?當時正好在補貼大戰的時候,7億美金往市場上一投,基本上別人沒法跟進了。所以其實就差那三個月,那個時候用戶量,車的數量,什么都差不多,最后只有被兼并了。

    OFO和摩拜的競爭也是如此。摩拜宣布6億美金的融資,其實OFO也已經幾乎完成了,但是他們又去找了1個多億美金補進來,宣布我們是超過7億,必須要多一點。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最后競爭到這種慘烈的程度。因為我也看到了這個行業太多的這種磁場,確實形勢比人強,確實時間內抓住這種機會產生的這種能量,比人的意志強,光有意志和閱歷是不行的。

    直播行業也是一樣,前年下半年,直播行業開始崛起,就有一堆直播公司。我對直播這個領域也是有深度的觀察或者投資,我也參與投資了映客,同時跟花椒、一直播關系都還比較好,所以就發現,競爭太慘烈了!

    后來,我總結每一個行業的這種創業機會和投資機會成功到底屬于誰。我發現像直播這種行業,最后得是有很多年互聯網基因的老炮才能成功。因為他對一個創業公司的單位時間內、短期內,要求的素質太高了。你既要懂產品,還要懂用戶,還要懂流量,還要懂商業變現,什么都得懂。所以你會發現截止到現在,在直播領域里相對做得比較成功的,都是40歲左右的互聯網老炮。

    像花椒,是周鴻祎自己操盤;映客的奉佑生,那是跟著劉曉松A8音樂做了很多年,后來又做哆米以后,孵化做了一個映客; 一直播的韓坤,最早都是搜狐做了多少年的這種技術人員,后來被邀請出來擔任董事長,又做了小咖秀,秒拍,最后才做了一直播。這些人都是40歲左右,絕對老炮。競爭太慘烈了,你要沒有硬功夫,這些活根本干不了。

    我在2014年的時候出來講這個觀點,那時候在投資行業我資歷尚淺,所以那時候出來分享什么觀點并不一定會引起業界的認同。我就說移動互聯網的慘烈,一定是勝者為王,贏家通吃的單寡頭時代,但是當時誰也不會認同或者愿意承認這一點。但最后從2015年開始其實到現在,就是驗證了這事實。2014年的2月14號滴滴快滴合并,然后攜程合并了去哪兒,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再其后的美麗說蘑菇街合并。

    中間發生的58和趕集的合并,是最富有戲劇性的。因為這兩家公司在過去的PC時代,在城市分類信息領域,競爭對抗打壓了10年不分上下。姚勁波和楊浩涌基本上形成一山不容二虎之勢。

    58和趕集競爭最慘烈的時候,卻發生了核心高管挖角跳槽,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加重了這種對抗。你想,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把你的技術的功臣給挖走了,問問在座的各位,你心態是什么?恐怕殺了他的心都有了吧。

    我曾經就有過這種心態, 彼時我有個公司,正在和一家擬上市公司談并購,但后來因為盡調時間拉的比較長,我就決定放棄了,可萬萬沒想到,我前腳剛放棄,后腳他們就把我CEO給挖走了,那個時候我可謂是五雷轟頂,guang!guang!guang! 所以那種心態我是特別能夠理解的。

    但是就姚勁波和楊浩涌這樣的兩個頂級賽手,在15年大概5月份吧,被背后的投資人在北京三里屯威斯汀酒店,給他倆包了總統套房,把他倆關到屋里,說我們要的結果是合并,談累了,歇會,繼續談,餓了有人送飯。

    這倆哥們兒29個小時沒睡覺,來回談判,各種妥協,各種讓步,各種糾結,各種憤怒,29個小時,無休無眠,然后他們推門而出,向全世界宣布,我們要合并。

    難道是真的這倆人冰釋前嫌,格局立馬提高了嗎?我想如果是,也不全是。

    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來自于他們對移動互聯網的共同恐懼。這種慘烈競爭,不盈利對抗競爭的環境下,他們怕另外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第三個分類信息公司崛起。

    ▌二、未來三五年:大裂谷下的智能互聯

    移動互聯網競爭就是這么慘烈,大概過去4、5年就是這個樣子。但是我重點講的不是回顧過去這些年,我重點要講的是接下來的這幾年。

    造成人與人最大差別的原因是什么?

    思想和認知!

    在將近八個多月,從今年春節前開始我基本上就是“去四化”工程——去主持化、去德撲化、去社會活動化、去旅游化。我春節以后,除了跟李開復老師做完人機大戰以后,德撲沒再打過,直接戒了。過去,我大概我每年有個十幾次出國旅游,今年沒有,唯一一次去美國。還是工作。

    為什么要把這些“愛好”都去掉,因為我隱約確定地感覺到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在大機會面前絕不能做機會主義者。

    當然我們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就有可能很快速的被時代淘汰,成為時代的庸眾——平庸的觀眾。

    這種感覺是投資帶給我的,而且通過投資,我是充滿感恩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感恩的,因為我覺得創業是最好的修行,而投資是我所能選擇的最好的生命方式。

    有個真實的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大概也是十多年以前了,我那時還住在西四環。那個時候回家的路上等公交車,我看著一個人掉了一百塊錢,旁邊有個盲人撿著了。本來我覺得盲人應該馬上摸一摸,都比咱分辨能力強,按照咱們理解,撿一百塊錢他應該很高興才是啊。我看到他偷偷地捏一捏是一百塊錢,然后把錢放進兜里了。但是我看到這哥們卻在那流眼淚,我就問他,撿了一百塊錢為什么哭呢?

    他說:我要是不瞎,我得撿多少錢呀?

    我的意思就是大家要知足,你撿了還不滿足,那你怎么能滿足呢?所以我覺得就是知足而不辱,知止而不恥。

    這就是我為什么感恩,同時又特別努力,并對新時代充滿一種期待和恐懼。

    我也建議我們在投資的同學多看多投,沒在投資的,在創業或者創業有成的同學們,拿一點時間出來研究投資和做一點投資。未來是創投混搭的時代,而投資給我們最大的回報,并不僅僅是讓你的財富增值和保值,最大的收獲是讓你保持你的思想和認知能不斷迭代!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好處。你每天要研究很多行業,全世界、全球各種領域,跟各種牛逼的、聰明的、大智慧的人接觸聊天、投資。這些將保持你自己思想和認知的不斷迭代,不斷升級。

    回過頭來,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或者造成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么?思想和認知。

    我認為這就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或者是造成任何人最大差異的根本。

    馬云能比我們在座的各位勤奮嗎?我不認為。時間對所有人是最公平的,每個人每天就是二十四小時,每小時就是60分,每1分鐘就是60秒,不多不少,任何人都一樣。但為什么相同的單位時間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不同的產出?我認為就是思想和認知的層次上,馬云的確比我們高,我們的確在思想和認知的層次上不如人家,這必須要承認。

    我也把當今所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家所共知的企業家排了一個圖譜,誰在什么層次上。誰的思想和認知在哪個層次上,你只能做與這個思想和認知層次相對應的那么大的事。每個人的層次不一樣,江南春,周鴻祎、雷軍、馬化騰、馬云,李彥宏啊,所有這些人我都給他們排了一個層次,其實你就一目可見,為什么馬云、馬化騰如此厲害。

    所以我就每天非常想要抓住機會,因為馬上要進入的智能互聯時代,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加慘烈,創業更加不容易。

    這個時代創業要么你快上去,要么你慢下來,其實我覺得,快不上去、慢不下來的創業都是煎熬,甚至都是挑戰。要么你就快上去,有些競爭慘烈的行業,快速的行業你就是要很快獲得支撐;但反過來,有些快不上去就慢下來,有些需要匠心,需要慢工的創業又不能快,所以你要找到你創業所在行業的本質。

    比如說餐飲行業,快的所有都死了,甭管弄的多熱鬧。,再互聯網思維,再什么樣,你做的東西不好吃,也沒人買單,因為那就是要慢下來,要靠匠心。

    接下來這個時代被叫作智能互聯時代,就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為基礎的智能互聯網時代。

    這個時代我們必須去參與去抓住,要不然就會被淘汰,而且過去很多的規律或原則都很快會被打破。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時代,未來進入1:99的更慘烈的財富分配時代。

    過去我們大家都叫二八原則:就是80%的顧客貢獻了20%的收入,全世界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二八原則其實已經是不公平的,對于財富來講,20%的人就掙了80%的錢,很不公平。

    但未來很快會進入1:99更加慘烈的新財富分配,新的力量對比新的世界關系的時代,就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為代表的新時代的來臨。

    其實人類發展到今天,經歷過幾個時代,從農耕社會到蒸汽機時代,到電的時代,到信息時代,再到今天移動互聯網和未來的智能互聯時代。我們會發現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的迭代越來越快。比如說從農耕到蒸汽機幾千年,從蒸汽機到電,兩三百年,從電到信息,一百多年,從信息到移動互聯網幾十年,從移動互聯網到智能互聯可能就一二十年。啪!就到那個時代去了。

    而我們在當下,正處在兩個時代交替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方法和我們的行為,如果不能接過去,可能就被留在過去那個舊時代了。

    所以為什么我把現在叫做大裂谷時代?就像地殼運動的東非大裂谷時期一樣。

    我拿這個來舉例子,大家在座的50來個人,我們都坐在這,大家都在一個平面,似乎很平等,沒什么差別,但其實裂縫已經從我們中間開始了。這個縫會越裂越大,越裂越大,有的人“啪”就被裂到那個新時代去了,有的人就被裂到舊時代,沒法過去了,這個峽谷越來越深,你要過去的話,基本上跨越很難。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帶給我們的生意和生活的變化,正在產生,而且這種產生和影響,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是從一開始就去進入,去積累,去學習的話,很快我們就趕不上了。

    因為對大數據而言,基礎數據積累越多,機器學習和分析越成熟的話,后來者的追趕是越來越難的。因為他們是以更成熟的幾何加速度在發展,他甩開你的速度都是非常大的加速度。

    我們舉幾個場景方便大家理解。其實未來將有50%乃至以上的人群被機器替代,因為這些人將變得沒有勞動價值。 更慘的是什么呢?就是全世界的財富可能會集中到百分之一的人手里,那百分之一就是掌握未來科技的人、掌握未來技術的人,那99%的人只能去分那可憐的1%。

    因為每一次技術的進步和替代,其實并不是以造就就業為結果,而是以造成失業為結果。

    比如,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城市都有很多紡織廠,甚至棉紡廠,棉紡一廠、棉紡二廠等等,一個城市60%的工人都是紡織工人,我們看那個時候。你說到今天還是那么多紡織工人嗎?還看到那么多紡織廠嗎?紡織工人早就幾乎都沒有了,為什么呢?是因為今天穿衣服比以前少了嗎?需求變少了?不是,其實穿得衣服變多了,小的時候咱就一年買個一兩件,當今這個時候一年咱要買個一兩百件吧。不是需求變少了,而是生產力技術急速提高,替代了,不需要了。我們原來還手工紡紗,后來還開機器,現在開機器都不需要了。

    未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移動的數據生成器。

    我們拿旅游行業為例,我為什么說很快五年以內旅游行業會有50%的人就被機器替代了或者被智能替代?

    現在每個城市還有很多掛上門面的各種旅游社、各種旅行公司的分布,各種門頭,門頭里邊大概養十個八個業務人員,再加上各種服務人員。現在主要的方式就是打電話約人,賣關鍵詞勾人,然后人來了之后,口吐白沫,花上四五十分鐘賣一個旅游產品給你。

    “大哥您貴姓啊?”“啊,姓蔣。”“家里幾口人啊?”“你大概月收入是多少啊”“都去過哪兒啊?你想去哪兒啊?”各種問,還有這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不徹底的,還有攻防戰術,有些秘密我還不能告訴你。40分鐘辦理一個12000的巴厘島旅游,這是現在的這個作業模式。

    花那么高的價錢租一個門面,還要裝修,還得養那么多人,很快,這些人和租金就不需要了。為什么?其實這個技術肯定很明白,雖然有人說,他們要我數據是違法的,可賣你數據的時候把一些透明的技術去掉,再幾個數據往那一組合,那么數據匹配出來就是每一個單個的數據,你采集回來的時候都不違法。這些數據合在一起,你的精準,你多大年齡、家庭住在哪、每天幾點上班、有幾個女朋友、有幾個存折、有幾個孩子、都去過哪,最近心情好不好,機器全了解。

    比如說我最近老思考生死,那我看的東西一定是跟生啊、死啊、宇宙、世界、銀河呀、佛啊、財啊,跟往事有關。人工智能大數據就能一下就給我彈出來不丹的一個寺廟,一個高僧就能給你開悟人生生死。他直接就完全都做好了,可能我一鍵就選擇,報名就去了,所有中間銷售過程都沒有。

    你說這些店還會有生意嗎?這很快就能實現了,所以在旅游的銷售領域,50%的人就會直接被干掉。

    然后再往下說,定了然后我們再去一個景點,原來去景點要排隊買票,大的景點一排隊好幾個小時,擠那窗口口吐白沫在那選票。在未來還需要排隊買票嗎?我們直接用手機或者在某個終端上就買好了,而且他會提前告訴你哪個景點你訂票的那天人多,明天你別去了,都提前安排好。所以那些訂票的排隊的,馬上就沒工作,都是在網上買的。

    再說驗票,到了這個旅游景點,現在還自己刷一下,或者再落后一點的,把紙質票一刷,驗完就進去了。馬上就是人臉識別了,是不是你買的票,人往上一站,刷的一下就進去了,還需要人檢票嗎?驗票這些人馬上就沒工作了。

    再說下去,現在都是搞導游帶個擴音機,岳飛廟,岳飛生于哪年、卒于哪年都給大家講。以后不用了,以后進去就戴上VR眼鏡,耳朵里邊就聽著,你走到哪我就講,這幅畫,我給你講這幅畫,出來我這一轉,那么這個就是跟著你的眼睛,身體的轉動直接給你講解。你想還需要人跟著嗎?你看到那個岳母刺字的時候,VR和AI的結合,直接給你還原當年岳母到底是怎么刺岳飛的,你都能看見淌血了。那么還需要導游嗎?

    你想我簡單這么一描繪的旅游場景,這幾個場景下來,旅游行業50%的人就沒有工作了,就被機器替代了。所以,如果我們不去了解、不去掌握、不去進入這個新的時代,是非常可怕和可悲的。尤其是技術在很多領域的應用,都會產生巨大的、意想不到的對行業的影響和摧毀。

    我剛才講的是旅游行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其實在目前中國階段性人工智能或者機器學習領域當中,有一家公司做得還是很卓越的,叫科大訊飛,大家知道嗎?比如說以前開大會,底下幾千人,演講嘉賓演講的時候底下一定坐了三個速記,一個人在講,其他三個人同時在記 。現在根本不用,放一個科大訊飛的那個機器放在那,甭管我的演講是普通話還是非普通話,同步屏幕上就投影出來我講的內容,只會滯后大概0.03秒。速記這個行業過去還各種電線桿上貼廣告,“速記培訓保就業,月薪多少。”那現在這個培訓就沒市場了,這些速記人就被下崗了,放一個科大訊飛的機器就可以了。

    你說神奇嗎?這是直接把一個小行業給摧毀了。再說科大訊飛的小譯,太厲害了,它會把外語的教育培訓就業領域徹底摧毀。這玩意買回來3000多塊錢一個,我這講的山東土話立馬翻譯成英文,好多國語言直接翻譯,甚至罵人也可以翻譯。

    現在還有很多人說,彬哥你出國,要不然就帶著翻譯,要不就得自己學,自己學這個對咱也是挑戰,現在直接拿一個訊飛這個小譯就行了。直接翻譯,我說的是中文,對方聽的就是英文。所以他對整個這個行業產生影響,掌握這種先進技術以后,整個產業鏈就會形成黑洞。

    你們感受一下,就是這么一個小翻譯機,但是如果它能被廣泛應用,運用很大量的話,能把很多行業直接毀滅了。如果翻譯機被廣泛應用的話,誰還會去參加成人教育培訓啊,出國直接拿這玩意去就行了。其次,隨行翻譯這個行業就會大大減少,直接被滅掉。就這么一個小東西,但是它對整個培訓產業鏈的影響是巨大的。

    類似的東西很多,在很多行業,這種智能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在很多行業都是有革命性的,在金融行業也是一樣。人腦的理財、投資再厲害,我現在也投了一些,也知道有一些公司的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的智能投顧才是真厲害。將來可能這些技術能很輕松地幫助一個一二十人人團隊一年掙10億,掙20億,我們用人腦怎么能算過他們?現在對一個資管公司來講,掙個幾億是很困難的事,是掌握這套算法,用這個制度是很容易的。

    這種新時代,已經滲透到了我們很多創業領域和生活場景,如果我們不去擁抱不去學習不去了解的話,我們就有可能被裂谷裂在了過去舊時代這邊。當然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得去干人工智能,去機器學習,我們也不是都有這個天智,但是你不能放棄學習和了解,尤其我們做投資的,或者是我們在很多領域創業的。

    很多時候這種革新真的是非常殘忍,比如說我們小的時候,甚至我們各位上初高中的時候也一定用過柯達的膠卷吧?那時候,滿城市的各種圖片社,而且很掙錢。那時候我大學門口有一個海陸天圖片社,就這么一二十平米的小圖片社,就只是給別人洗圖片,一年利潤有30多萬。數碼相機一出來,這些賣膠卷的知道膠卷的沖印圖片社,柯達,我們中國還有樂凱,全國至少得有幾萬家,甚至幾十萬家賣膠卷和負責沖印的店,一夜之間全沒了,大家都用數碼相機了。

    但是很快數碼相機又被淘汰了,原來我們去開會,很多人拿數碼相機啪啪啪,現在開會誰還背著數碼相機啊,大家都是用手機,手機照相功能一強大,像素超過一千萬的時候直接把整個數碼相機的市場淘汰。

    手機就是一個黑洞產業,手機每強化一個功能,就消滅一個行業。手機的照相功能一強大,照相機就沒市場了;攝像功能一強大,攝像機沒市場了;他的存儲功能一強大,還有人拿著移動硬盤到處晃悠嗎?沒有了。手機的辦公的功能一強大,筆記本就沒戲了。

    當然未來還會有東西替代手機,如果我們不去擁抱,不去鏈接上未來,那么這種替代對我們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我們還寄生在一個原來的載體上去思考,去工作創業,一個新的載體來了,直接會把這個底盤全給抽走了。在未來,今天的手機也會被取代,這種變革是非常快的。

    我覺得我們要去擁抱和鏈接這樣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至少我們要有愿力去學習,有愿力去了解,去結合自己的行業。

    ▌三、大裂谷時代:過去正去,未來已來

    這大概就是我說的叫大裂谷時代,或者說過去正去,未來已來。

    因為我的團隊也是比較大,我看的項目,如果說一看完就覺得能夠直接約來談的項目,就兩類:第一類就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個領域,第二類就是金融,尤其是科技金融。

    未來掌握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先權的人,就可能成為這個世界新的統治者。甚至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國與國之間的強弱關系,都有可能因為這個而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因為這就是新時期更先進的武器。

    未來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都是更加先進的武器。數據就是新能源,智能就是新武器,我覺得這個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花各種時間去了解學習去接觸的。

    我的分享大概就到這里,最后我想用未來已來這句話跟大陽班的同學們分享,就是不管我做什么,人生和創業只有三種姿勢:

    第一種姿勢是以過去做現在。我們去分析騰訊是怎么成功的,阿里是怎么成功的,分析新東方怎么成功的,好未來是怎么成功。這些分析有價值有意義,但你分析過去,學習過去永遠不會贏到現在。你照著新東方干怎么可能干得過它呢,你照著騰訊干,你怎么可能干得過騰訊呢?以過去做現在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個是以現在做現在。現在什么熱了什么火了,咱們去模仿去學習或者去做什么,也不可能贏。因為任何行業都有波峰波谷,當這個行業到了波峰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在前一個波谷就已經進入了,到這個高峰馬上到,比如說馬云一發布這個無人零售店,一堆人就馬上跟著做無人零售店。但是人家阿里在兩年半以前就布局了,做很多基礎性的研究布局,然后你去跟風,那你怎么可能做的起來,投多少錢都做不起來,人家有一個系統有一個基礎設施的東西已經在那了。

    所以我覺得以現在去做現在,也不會贏。

    只有以對未來的判斷,倒過來做今天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未來。一個企業家和一個創始人最核心的能力,我認為是對未來的判斷能力,剩下的才是什么組織力、領導力、執行力。如果你未來的方向都判斷錯了,未來的方向都不認識,你能把公司帶到哪里去?

    就像我做投資一樣,我也經常跟各位同學分享,我進投資行業的時候,像熊曉鴿,閻焱,沈南鵬、張穎這些人都干了十多年二十年了,都干得很牛逼了。如果我進入這個行業,也是募、投、融、管、退,這幾個傳統路數,就絕不可能追趕的上他們,因為大家都很努力。

    所以我的思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他們已經是一棵大樹,我們還是這么一個小樹苗,他的裂變和成長速度,同樣的方法一定長得比你更快,你無法超越。

    那我就倒過來,我換樹種換基因,用不同的打法。你是蘋果樹長這么大,但我種的卻是棵葡萄。

    所以從一開始我轉行做投資,我就做主持、做演講、做直播、做創投名人賽,做跨界,甚至出演過電影,做自己的創投CLUB—春光里,到了今天,才能產生一些小小的勢能,回顧過去,我認為我選擇對了這一步,而未來更加是生態化投資的時代,不是比單一什么機構有多少錢,而都是生態化投資,這就不展開講了。總之我們每走一步都應該多花點時間看看未來。

    過去正去,未來已來,歡迎你來,謝謝大家。【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楊守彬:大裂谷時代下的創業與投資)

    來源:格隆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創業】難倒創業團隊的驚險一躍,是“李開復陷阱”
    二次創業崛起——匯容客最強招募,邀您邁入智能新天地
    創業板注冊制來了:放寬漲跌幅至20% 投資門檻僅10萬
    疫情下的創業公司眾生相:不論站著跪著都要活下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