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團購鼻祖Groupon業績慘淡,國內團購小伙伴們如何破局

    【IT時代周刊編者按】團購網站的就像一道閃電般,來的快去的也快,在看到團購鼻祖美國網站Groupon的崛起之后,中國的科技團隊紛紛效仿,只是只得其形沒得其精髓,所以死了大片,只要少數幾家也生存艱難。而現在Groupon的新一季財報異常慘烈,股價也順勢下滑,市值蒸發3/4,給中國的團購網站們敲響了警鐘,或許團購網站的終結時代就要來了。本土的團購網站們能從Groupon的失敗中汲取教訓,順利存活么?

    Groupon的財報透露著“破罐子破摔”的無奈感。

    8月6日,Groupon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但去掉支出之后,凈虧損2290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760萬美元。當然,第一季度財報更慘烈,凈虧損8120萬美元。

    這樣的數據讓資本絕望,開盤之后猛跌17%。跟其股價高峰時期的30多美元相比,Groupon現價為7美元左右,其市值已經蒸發了四分之三。

    究其本質,Groupon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團購只是一種短期促銷的手段。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其從根本上無法實現商戶、平臺、用戶利益鏈條的良性運轉。

    美國投資人喬斯·費拉雷的看法更為極端,他認為團購無法創造價值,其運作模式就是“龐氏騙局”,5年之內Groupon會消亡。

    如果說Groupon的衰落會讓國人產生一絲隔岸觀火的唏噓,那么幸存的國內團購網站又將如何破解這個魔咒呢?

    Groupon衰落本質

    從2008年開始,Groupon在世界范圍內引爆了“團購”這個概念。隨著Groupon的興起,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創業者紛紛跟風,從百團大戰迅速擴張到千團大戰。

    其實,Groupon的本意是聚集一定數量的用戶實現集體采購,從而降低商品的采購價格。當然,更多商戶愿意把團購作為一種營銷而非營收手段,換句話說,團購其實是一種廣告,一種快速觸達用戶的方式。

    Groupon將從商品售賣中獲利,在初期實物團購領域,Groupon能會得到銷售傭金的30%~40%。一位在紐約生活的朋友說,Groupon最初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大家都很開心、很便宜地買了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產品。

    初期,Groupon并未對商戶類型做嚴格限制,只要符合Groupon極端低價的需求,可以吸引用戶達到成單數量,就可以上線。

    Groupon初期的展示甚至用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為了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困難,其每天只上一個團購單。當然,這一做法在后來被擯棄,因為商戶和用戶都需要更多位置。

    2010年,站在風口浪尖的Groupon曾經拒絕谷歌60億美元的收購。當然,在當時看來,這確實不是太遺憾的事情,因為2011年,Groupon上市,開盤價20美元,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上市之后Groupon股價曾一度超過30美元,但不久就走上了一蹶不振的道路。現在看來,Groupon 衰落有各種原因,急速在全球擴張了500多個城市,并雇傭大量線下地推團隊開展本地業務,急速加大的公司成本。而從產品角度來看,隨著交易信息的增加,Groupon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商戶覺得達不到推廣效果,而用戶經常會感覺受到欺騙。

    綜合來看,Groupon衰落最本質的原因是,團購本身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越發達的地區,用戶對極端折扣的需求越低。而以營銷為初衷的商戶,根本無法達到其期望的推廣效果。換句話說,單一的團購模式無法實現商戶、平臺、用戶三個利益鏈條的正向循環,只能此消彼長。

    美國投資人喬斯·費拉雷的說法更為極端,他認為與Facebook等新興社交媒體企業不同,Groupon并沒有創造價值,而是創造了一種并不穩定的均衡狀態。它的整個運作模式就像是一場“龐氏騙局”,并將在5年內瓦解。

    今年以來,Groupon頻頻自救但毫無章法,增加了婚慶頻道但不久之后就關閉了,收購了韓國團購網站Ticket Monster,甚至收購了網絡服飾零售商ideeli來轉型電商。近期又引入Linkedin前高管帕克·巴黎利來擔任其產品高級副總裁。

    雖然在不斷嘗試,但截至目前看來,Groupon依然深陷泥潭,并未看到解脫的曙光。

    國內團購如何破咒

    事實上,經過百團、千團大戰之后幸存下來的各個團購公司,已經在用“腳”投票,做出解除團購模式困境的嘗試。

    目前,糯米被百度收購,滿座被蘇寧收購,拉手、窩窩的市場份額在逐步被排名前三的網站吞噬,而大眾點評的團購僅僅是其多種業務中的一種。目前以團購為核心業務并保持獨立發展的,只剩下美團一家。

    從時間看來,Groupon比國內團購網站發展早1-2年,那么Groupon遭遇的模式困境,國內團購行業同樣會遇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但目前看來,美團在中國沒有遭到Groupon的困境,并且發展勢頭迅猛,去年完成了200億交易額,今年將沖刺400億元的目標。

    據筆者實際調研,美團未遇到模式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有數量眾多三四線城市。從城市形態來講,中國的北上廣深更接近國外的城市,而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是Groupon從未經歷過的好環境。

    中國的三四線城市人口密度高,新鮮事物容易傳播,消費者平均收入比較低、對價格敏感,且有旺盛的消費欲望,可以說這種環節與團購模式先天匹配。團購行業在不同城市的發展格局可以證明這一點。

    大眾點評依靠其點評、推廣模式,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擁有穩固的地位,即使同樣在團購領域的對決,美團也是落于下風的。

    此外,雖然團購不是一種完整的商業模式,但其與其他業務相結合之后可以取得乘法效應。比如百度糯米作為LBS部門的主打產品,其背靠百度地圖的流量,并可以與百度旅游、推廣等業務相結合,來共同推進本地生活領域市場。

    而大眾點評依托著點評的基礎,結合推廣、團購、預訂、外賣等多項業務,可以為商戶提供一個綜合的營銷平臺,根據商戶的需求來做自由的組合和搭配。這種模式更容易得到包括高端品牌商戶在內的更廣泛商戶的青睞。當然,如果用戶和商戶的需求都是團購,大眾點評同樣可以提供這種業務。

    可以說,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已經通過業務整合、借助外部資源等方式,破解了Groupon所遭遇的模式困境。

    反觀美團,囿于團購很難聚集高端用戶的魔咒,為了不斷沖擊更高的營業額,現在只能加大力度向更多的三四線城市進軍,其今年要達成開設300個城市分站的目標。

    慶幸的是,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數量眾多,目前依然是增量市場的階段。不幸的是,三四線城市商戶經過幾年市場培育之后,同樣會意識到單一團購并不能達到期望的營銷或者營收效果。

    而且,今年以來隨著隨著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的下沉,美團的三四線城市優勢已經受到一些影響。由此看來,美團的天花板并不遠。

    為此,美團也在嘗試從垂直行業發力,其美團酒店、貓眼電影都是其試圖轉型本地生活O2O領域的嘗試。

    另外,前不久窩窩團CEO徐茂棟追加了對窩窩團的投資,而近期有傳言說拉手也將獲得新一輪融資,如能僥幸不死,且看其如何破局Groupon魔咒。

    【IT時代周刊編后】Groupon的衰落給中國的團購網站敲響了警鐘。一方面對中國團購網站有所警示,給他們的發展提供了喘息之機。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多元化也給中國的團購網站們增加了轉型的時間和契機。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鑒于團購網站不是完整的商業模式,所以捆綁其他業務做深度整合,比如結合LBS做本土化服務,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向。【責任編輯/馮敏】

    本文作者:舉個栗子,互聯網評論員。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團購鼻祖Groupon業績慘淡,國內團購小伙伴們如何破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