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2017創業圈的亂象年中盤點:昨天眾星捧月,今天已哀鴻遍野!

    【IT時代網編者按】2017年已過去大半,創業圈的亂象已令人啼笑皆非,感慨萬千。如果說2016年的倒閉潮是因為凌冽寒冬,那2017年,很多項目的倒閉是因為自我毀滅。資本可以把行業吹上風口,獨角獸們估值百億,身后卻哀鴻遍野,一地雞毛。

    一個產品或公司的死去固然令人嘆息,但后人如能從中獲得經驗教訓,也能讓前輩略感欣慰。

    2017知名企業“陣亡”名單

    悟空單車:被巨頭碾壓

    關鍵詞:共享單車


    6月13日,悟空單車的運營方重慶戰國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宣布,由于公司戰略發生調整,自2017年6月起,將正式終止對悟空單車提供支持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悟空單車也成為行業首家徹底退出的企業。

    悟空單車的90后創始人雷厚義表示,在ofo和摩拜等企業已經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時,悟空單車難以形成規模,在持續燒個人資金且賬上余額所剩不多的情況下,只能停止運營。

    “悟空單車”于2017年1月7日正式對外運營,曾計劃于今年6月份,在10座城市投放30萬輛單車,在12月份,預計投放300萬輛單車,入駐城市達100座。它大約沒想到失敗來得這么快。

    創始人雷厚義也一敗成名:“企業停運的原因歸結于合伙人模式失敗、融資問題、供應鏈和人才問題。”

    悟空單車帶給行業的啟示正是時候,單車市場的洗牌期已經到來,朱嘯虎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下一步首先是清場,未來的幾個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單車項目自己關掉。因為它們的體量和規模太小,收購價值不大。”

    如同當年團購和O2O百家爭鳴一樣,共享單車也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差異,而門檻低、可復制性強等特點,也導致入局者的魚龍混雜。

    空空狐:與投資人反目成仇

    關鍵詞:垂直電商


    5月4日,空空狐創始人余小丹發文,稱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通過其他途徑知悉投資方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欲關閉空空狐,并表示希望用剩余的10%股份來交換之后的運營權。

    5月6日,周亞輝發布長文反擊,稱余小丹“斷章取義,拼湊故事”,指責其敗光5000萬投資,私自亂花投資款,包括“在最貴的私人醫院看病、用公司的錢給個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用投資款給自己發獎金、用公司錢給自己的干媽(不在公司上班)每月發5萬工資、經常在微博曬包、花公司錢跟男朋友去國外旅游”等。

    空空狐于2014年4月創立,是一家國內二手服飾垂直領域的C2C平臺,主要經營女性二手衣服、鞋子、包包的閑置交易。2015年6月,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2000萬人民幣A輪風險投資,同年8月又獲得由昆侖萬維領投的1500萬美金B輪風險投資。如今,還沒有關于“空空狐”的最新報道,但曾經風光的創業項目落得如此,與投資人反目成仇,令人唏噓不已。

    創業者一旦獲得融資,應根據股權比例與投資人共享風險和收益。如果還抱著“這是我的項目,死活都由我”的心態,對團隊和公司都百害而無一利。

    完美幻境:行業趨冷

    關鍵詞:VR


    今年3月,全景相機公司完美幻境被深圳法院查封,公司CEO趙博疑似失聯。

    據該公司員工爆料,2月27日,完美幻境裁掉了除CEO、市場總監、技術總監與銷售總監4人外的全部24名員工。被裁員工的工資也尚未完成結算。而自全年8月起,完美幻境就已經開始大范圍裁員。

    完美幻境成立于2013年,是國內最早進入VR全景相機行業的企業,擁有自主研發的Eyesir系列VR相機產品。在VR行業興起的時候,每一次發布會和路演,我們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VR行業即將迎來爆發。

    狼來了的故事聽多了,便再也不會有人相信。VR并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早在1995年,任天堂九層推出過Virtual Boy游戲機,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按照正常科技產品的普及演進規律,新產品必須先經受開發者與發燒友的考驗,才可能得到大眾普及。高端VR硬件產品的聲畫體驗依然有改進空間。而受制于如今的硬件重量與電池技術,VR產品的佩戴舒適度與續航能力也亟待增強。

    在VR行業未能迎來爆發的當下,還會有更多的PPT驅動型VR企業走在倒閉的路上。

    小馬過河:資金鏈斷裂

    關鍵詞:教育培訓


    3月3日,留學培訓品牌“小馬過河”創始人之一的許建軍發布《關于小馬“破產”危機的聲明》,稱公司“經營不善”,“無奈破產清算,員工離職”,“所有能動用的、可以變賣的資產都在盡力挽救公司的時候悉數用盡。”許建軍在聲明中承諾,對于已經繳費的同學,保證上完課;欠員工的兩個月工資,會以最快速度補發。

    十天后,許建軍開始在朋友圈求助,向朋友們借錢,渡過此劫難。

    小馬最終還是沒有過去河,創始人將失敗歸結為經營不善,而該項目在2013年營收5600萬元,利潤將近3000萬元,在最高峰時,曾達到1.4億元營收。

    2014年5月,原老虎基金中國區總裁陳小紅A輪投資500萬美金。2015年1月,獲得小米順為基金1000萬美金B輪。有了資本注入后,小馬過河開始快速擴張并轉線上產品開發,希望增加用戶數量,在百度推廣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規模做起來后,通過導流進而變現。

    小馬過河在擴張高峰時,員工規模一度達到900人,其中技術人員有200多人,計劃開發100個APP。但這時全面從線下轉型線上,原有的盈利項目停賣,低價導流產品每月又收入太少,短期內的營收并不能維持日常運營成本,導致資金鏈斷裂。

    京東到家:用戶難尋

    關鍵詞:O2O


    京東到家于今年1月宣布,將于2月10日關閉上門服務。此后,京東到家將僅保留生鮮等商品配送服務,家政等服務將下線。

    京東稱,關閉上門服務是因為,用戶更傾向于使用京東到家購買商品,而非選擇上門服務。京東到家商品服務將整合入此前與京東到家合并的新達達內。很顯然,到家業務的核心是上門服務,而非商品配送。失去了上門服務的京東到家,本質上已經死亡。

    在O2O概念火熱的時代,多家巨頭與眾多創業者紛紛進入了上門O2O的市場。創業門檻低、模式簡單、補貼能顯著刺激消費,都成為了上門O2O的優勢。但高企的運營成本與無法形成壁壘的商業模式,讓這些上門O2O項目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幾乎消失殆盡。

    如今的上門O2O服務,幸存下來的只有少數巨頭與垂直細分行業的創業者。不可否認的是,上門O2O的市場確實存在,但在很多領域,其體量還難以支撐起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運營。

    斯凱智能:產品利潤空間有限

    關鍵詞:無人機

    今年年初,有媒體爆料稱,西安無人機企業斯凱智能已經破產倒閉,仍拖欠員工三個月工資。倒閉主要原因為產品滯銷積壓,導致資金鏈斷裂。

    凱撒無人機曾獲得百度原副總裁李明遠投資,占股約10%。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Parrot、億航、零度等多家無人機行業公司都傳出了裁員消息。斯凱無人機的倒閉,并非孤例。

    無人機市場在2015年突然被引爆。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過低的產品售價也意味著產品的利潤空間有限,依賴于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企業,不知還能否熬到無人機真正爆發的春天。

    反思:

    風口造就明星,也帶來一地雞毛

    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有勝利者。在上述單中,眾多創業公司衰敗的原因不難歸納。他們曾被時代追捧,最終又被時代拋棄。

    時代把一個又一個行業吹上風口,又將他們拉下神壇。資本造就了行業的明星,也帶來了一地雞毛。反觀2017上半年,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1、巨頭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失敗誰都有

    反觀2017年死亡名單,不難發現,存在大量巨頭內部孵化的項目。其實縱使強大如BAT,也不可能總是成功,甚至,他們失敗的案例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多一些。從中不難看出,大公司的業務也在不斷調整,或能從中窺見市場形式。

    今年2月8日,百度將移動醫療事業部整體裁撤。這個成立于2015年1月,曾被百度內部寄予眾望的事業部走到了終點;一個月后的3月3日,百度宣布關停百度醫生服務,4月1日,百度醫生的數據將全部清除。

    4月10日,騰訊短視頻分享社區微視關停服務。

    4月20日,因業務發展需要,搜狐社區正式停止。

    2、無數的人,排隊跳進同樣的坑

    最近幾年,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企業依靠燒錢補貼爭搶市場份額并迅速取得領先的故事,足以讓一大批創業者和投資人跟風效仿。但并不是所有的創業領域都能誕生像滴滴、摩拜一樣的勝利者。悟空單車絕對不會是第一個倒下的企業。

    已經倒下的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長期虧損的話,財務投資人就會比較謹慎。

    朱嘯虎在談到接下來共享單車的戰局如何走時,也曾表示:“下一步首先是清場,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車差不多,最后與摩拜 PK,目前沒考慮歸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悟空單車倒下后,仍有新生單車品牌加入陣營。

    3、追趕風口,反而淪為炮灰

    可以說,共享經濟的戰場算得上是2017上半年的一個市場縮影。追風口熱點的“好處”是避免了思考方向的折磨,創業者只需要全力以赴做執行。然而,追風口的公司,在經歷過持久而殘酷的淘汰賽之后,絕大多數都化作了陪跑的炮灰最終消失。

    其實“風口”一開始并不存在,只是某個領域率先跑出了幾家公司,因順應社會趨勢、洞悉用戶需求并擁有很好的市場反饋與發展速度,于是資本開始下注加持,讓大家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廣闊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然后一大波新的創業公司和各路資本競相跟進,所謂的風口就這樣被吹了起來。

    但創業者們需要明白的是,現在市面上所有百億美金身價的獨角獸們,幾乎沒有一家是“追風口”追出來的。相反,優秀的企業都有一些共性特征: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對市場趨勢的獨立判斷,對戰略戰術的篤信,以及面對重大困難挫折的堅持不放棄。

    大家都看到的路,不是給創業公司走的。要想不被巨頭碾壓,只有另辟蹊徑。

    4. 太過高大上,小玩家不宜入局

    其實早在去年,VR行業就經歷過陣痛。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到去年年底,僅VR頭盔生產公司倒閉比例就超過八成。隨著產業開始進入低潮,不少人感覺VR或許只是一場資本催生的泡沫,甚至引發“2017年是VR低谷還是終結”的業內討論。

    實際上,類似VR、無人機這樣的產業,始終處于嬰兒階段,無論消費者還是行業本身都需要經過數年的醞釀,在商業模式并不明朗的前提下,小玩家無法駕馭。種種跡象表明,短期內,這些行業的未來前景不容樂觀,亟需從C端市場轉向發力B端市場。以無人機市場為例,即便強如大疆,也同樣危機重重。歸咎其因,在于消費級市場增長乏力,而企業級市場尚未培育起來,導致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避免踩雷,這些誤區需要扭轉

    誤區一:創新就一定能贏

    對于一家新公司來說,創新反而可能會把自己給搞垮。創新的風險為什么大?首先創新需要很多錢;其次創新的東西需要用戶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很多時候你認為的市場根本不存在;最后,創新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難關。

    在網易丁磊看來,如果你要創新,首先就要把別人的東西搞明白了,摸透了,你再去搞創新。如果都是Follow別人的,能夠不斷地改進,也會變成好的創新。

    誤區二:急功近利,總怕錯過風口

    丁磊曾說過,很多創業者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做很多貪婪的事情。

    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全球的企業家和投資人都犯了一個毛病,要求企業,每個季度、每年都要不停地成長,但這實際上是不符合規律的。把精力都放在增長上,就會無法兼顧其他,一旦產品毀了的,很難東山再起。求快的根本的思維誤區是怕錯過時間窗口,但過于強調時間窗口都是一個偽命題,求快不求精,總是害人害己,機會是隨時都存在的。

    誤區三:我只干“牛逼”的“大事”

    很多創業者身上都有“情懷”光環,認為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世界,改善人們生活,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是非常好的特質,然而有時候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包袱”,只想做有“大市場”的領域。這就容易高估自身綜合實力,并且容易被闖入競爭的巨頭碾壓。殊不知,“見縫插針”才是創業最好的“切入點”。

    誤區四:我是“好牛”,我不吃“回頭草”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都或多或少地積累了一些行業相關的經驗和資源,可一旦辭職準備創業,仿佛就要跟過去徹底告別。在找方向時陌生領域的神秘感和與之伴隨的興趣總是會刺激著創業者的荷爾蒙,于是開始了創業的“大膽試錯”。

    等到該犯的錯都犯了,該趟的坑也都趟了后,回過頭可能才驚訝地發現,自己原來工作的領域竟然跑出了一兩家明星級的創業公司。

    2017已過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責任編輯/楊雅倩】

    (原標題:2017過半,創業圈的亂象已令人啼笑皆非:昨天眾星捧月,今天已哀鴻遍野!)

    來源:正和島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2017創業圈的亂象年中盤點:昨天眾星捧月,今天已哀鴻遍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