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7月29日12:00整,小米4首發開賣,37秒后首批售罄,但具體數量并未公布,相較于之前的數量即時完全公開,小米也有了不想說的時候。用了三年時間成長到現在的小米無疑是成功的,可當硬件設備沒有辦法推陳出新,軟件又不能形成有利競爭時,小米是否還能繼續?來看作者俊世太保是如何解讀面對中華酷聯錘子一加的來勢洶洶的小米或許已經從邏輯上破產了。
前段時間關于小米的爭議非常多,小米在備受鎂光燈照射的同時,受到了巨大的爭議。期貨模式的破產、高性價比神話的破滅、創新缺失下的尷尬,小米再也無法像去年那般獲得業界一片贊揚之聲 了,甚至于在不少微信群發生了自媒體和小米PR之間展開的各種無節操踢人大戰,黑小米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一種時尚。
從零開始到現在估值超過100億美金,小米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從沒有一家國內企業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沒有一家硬件廠商能夠不斷重新制定手機、手環、電視等產品的市場價格體系。小米公司毫無疑問的是國內手機廠商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無論你承認與否,小米始終在這里。
但加諸于小米的負面聲音,也絕不是媒體們的無的放矢,小米近幾年產品線的高速膨脹,使得其再也不能像過去那般專注。今年年初雷軍在公開場合曾表示,其將大規模復制小米模式,在未來幾年投資50家左右公司,其目標瞄準軟硬件一體化產品。然而小米科技其自身正面臨新手機產品熱度降低,其他硬件產品難以形成爆款的現實問題。對雷軍來說,現在需要做的恐怕并不是繼續擴張,而是如當初般深耕已有市場,拿出極致的產品。
小米賴以成功的鐵人三項,其實這并不是小米公司首創或獨有,很多手機廠商其實在重視硬件的同時也在注重軟件層面的建設,真正讓小米成功的是『高性價比+米粉+MIUI』,這其實也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不過現在這三方面看上去目前的小米都遭遇了嚴重的危機,當核心競爭力不再,面對中華酷聯錘子一加的來勢洶洶,小米或許已經從邏輯上破產了。
無奈之下的選擇,配置的不可承受之輕
小米4手機的配置我不想再作過多評價,很多專業人士已經寫了太多專業的評測分析。其實作為一款售價1999元的手機,小米4的配置并不算差,甚至于領先于很多手機廠商,例如同樣性能的三星手機可能要被賣到3000元以上。但消費者們對小米4的期望過高,以至于就算小米為用戶提供的是不弱于主流的配置,但作為小米未來一年的旗艦機,小米4無疑是令人極其失望的。
早在小米2014年度發布會召開之前,其實我就已經預測到小米4的定價一定會是1999元。“高性價比”已經成為被貼在小米身上的一個標簽,可能小米永遠也無法擺脫這種困境,用戶對小米的期望永遠都是希望買到2000元以內市場上配置最高端的手機,而現在的小米可能很難滿足用戶們的這種需求。
在騰訊科技一篇關于高通壟斷調查的文章中提到,國內手機廠商除了華為一貫拒絕高通外,其他中國廠商的高端產品基本上均與高通達成合作,所以其產能和產品發布周期均收到了上游廠商的制約。
一方面,高通芯片的價格相對于其他芯片廠商要高出幾倍。 另一方面,由于高通產品在早期產能爬坡時對外供貨能力有限,所以一些手機廠商對高通的供貨策略感到不滿。
其實,在我看來小米肯定不想看到現在這樣的局面,但這是小米不得不作出的選擇。關于小米4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可能就是驍龍801處理器了,實際上,當年小米3推出Tegra芯片手機,確實令市場為之一振,但現在看來,整個手機市場并沒給Tegra太多機會。失去了更多選擇后,小米4就只剩下高通一家可選了。高通的驍龍803處理器、805處理器其實早已經在市場上流通,但大多供貨對象都是價格在4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小米在定價上和高通的不相匹配,使得小米只能吃下這份苦果了。
小米不再發燒,米粉神話模式的破滅
小米的崛起肯定無法離開背后狂熱米粉的支持,從社區起家到成長為軟硬一體的企業,曾幾何時一個小米F碼在網上的售價都可能達到數百元。這遠遠不只是單純的因為對某款產品的喜愛所致,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種以雷軍為偶像的宗教文化的萌芽。
不過這種模式慢慢的正在被解構,其實道理很簡單,不管米粉有多么狂熱,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實到產品層面。小米手機因為無法完全掌控整個產品生產線,導致出現了大量的質量問題,無數的米粉在興沖沖買回小米產品后轉變成米黑。大家應該記得網絡上流傳關于小米手機的“維修工”和“大姨媽”的段子吧。
而那些對小米更重要的普通消費者,他們并沒有米粉那樣的忠誠度,在深受小米期貨模式困擾后,對于性價比更重視的他們,在看到更便宜、配置更好、屏幕更大的其他國產品牌手機后,一個個都隨手拋棄小米轉而去購買其他品牌的手機。
至于米粉,看似瘋狂,其實他們是一群相當理性的消費者,對于手機這個產業是有著一定見解的,他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什么樣的手機才是最適合他們的手機。黎萬強曾說過小米其實就是“一群愛玩的人,做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產品,和米粉一起玩。愛玩是以一種極客精神的追求,把自己愛好的事情做到極致。”而現在這種極客精神正被市場所摧毀。
圍墻之內的MIUI,小眾化分發市場困局
MIUI或許是小米最具想象力空間的產品了,不提MIUI做社區為小米積累的幾十萬發燒友,小米推出的一系列服務和應用,諸如社交IM米聊、小米應用商店、小米商城、多看閱讀……都需要通過MIUI才能將底層的服務整合起來。
同樣在小米2014年度發布會上,小米公布了兩個有意思的數據,一是MIUI的用戶數已經達到6500萬,二是小米手機總共賣出了5736萬臺。我不太清楚MIUI用戶數的具體計算方式,是不是每臺小米手機賣出就意味著MIUI的用戶數增加了一位,但不管怎么計算,MIUI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小米手機用戶這是無疑的。
MIUI在小米手機之外的用戶中成績并不算很好,有媒體甚至分析MIUI的價值甚至比不上手機助手類的產品。關于這點,其實我還是比較贊同的,因為就目前而言無論從用戶數還是應用分發量級上,MIUI都與手機助手類產品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小米手機的出貨量誠然確實仍在以一種罕見的速度在增長,但硬件的增長速度再快,也難以和單純的軟件分發相比,幾千萬的用戶也無法成為入口。或許小米已經認識到這種困局,在4月初小米就曾推出小米系統APP以期能增加MIUI的用戶占有率,而現在看來這種嘗試并沒有獲得用戶認可。MIUI現在就猶如在一堵圍墻中,無法突圍而出,未來具有多大影響力的關鍵仍在于小米手機能占有多大的市場份額。
現在的國內手機市場看似表面平靜,其實已經進入群雄并起的時代,市場紅利也伴隨著消費者一次次的更新換代而逐漸消失。當哪一天我們發現現有的配置已經足以滿足日常需求的時候,或許換手機對我們來說再也不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了。中國的手機產業還能保持多長時間的增長,只能且走且看,或許這是一個無希望的未來。
【IT時代周刊編后】小米的成功不是一時興起,也是雷軍經過縝密布局以軟硬一體化的優勢沖出重圍,可是這種優勢隨著“秒光”的持續而有些“燒”過了頭,硬件開始趨于大眾,軟件又不能深加工,此時的小米應該適當停下降降溫了。當然,不僅是小米,所有的中華酷聯等都應該借鑒,國產手機市場的下一步該如何突圍。【責任編輯/程海洋】
本文作者:俊世太保,個人微信號:lijunhust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