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童士豪:從小米到滴滴,我的投資邏輯是打球和社會學


    投資做得好,和什么相關?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告訴我:打球和社會學。

    臺灣出生,美國長大的童士豪非常喜歡籃球和美式足球。當他進一步了解美國球隊建立王朝的歷史后發現,組建一個球隊和組織領導一家創業公司非常類似。

    一個持續拿冠軍的球隊,組織系統一定比別家做得好,數據積累和分析能力更強。每次打完比賽所有進程都要記錄,每一個球員如何與對手競爭都要數據化。一家創業公司做產品,也一定要有反饋,運用數據幫助調整戰略和部署,挑選人才、搭配團隊。

    別人看球賽是休息,童士豪看球賽在琢磨。對于一個好奇心強,什么事都喜歡往深了研究的人來說,看什么事都是相通的。

    童士豪告訴我,美國ios下載排行榜上,前10名購物應用童士豪投中3家,其中2家是早期投資;在印度,他參與投資了排名前兩位的本地電商公司Flipkart和Snapdeal;在中國,他是小米、小紅書、wish的投資人。

    很明顯,對童士豪來說社會文化差異不是做投資的障礙。童士豪一直在跟我強調: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投資。而理解社會的途徑,無非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理論方面,童士豪喜歡讀歷史和社會學書籍,從文藝復興到現代歷史,從亞洲到歐美都會涉獵。其次,做投資離不開調研,童士豪所在機構紀源資本GGV會使用各種互聯網手段、訪談和第三方,針對中美各大省市做調研,收集各階層用戶的反饋。

    實踐方面,童士豪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中國大陸住了八年,臺灣十三年,新加坡三年,香港三年,看過各國社會不同的改變。他在中美都經歷過一家公司從規模很小成長為獨角獸的過程。這些都是經驗。

    童士豪判斷項目投或不投的維度是時間點和團隊。

    時間點他偏向于選擇市場爆發前夕。如何判斷爆發點?還是用社會學的方法。當新的技術、模式出來,社會是否能包容、鼓勵、接受它發展,是項目是否成立的根本。

    童士豪當初決定投滴滴的時候,很多人質疑它風險高,國家可能會實施管控,項目會非常燒錢。但是他認為,如果略去中間細節,從社會發展角度判斷,要支撐北京這樣一個兩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運轉,交通要承載很大挑戰。公共交通的建設發展需要時間,長則10-30年。在基礎交通建設完備之前,滴滴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北京緩解交通問題,就會有發展空間。

    團隊的判斷因素包括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創始人是否有足夠強的企圖心、良好的領導能力、快速的反應學習能力、雙商高、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好奇心強,創始團隊的搭配是否有足夠的亮點都是考察因素。

    創業路上會面臨千變萬化的狀況,要求創業者必須在短時間內以最少的資訊做出最正確的判斷。所以創始人和團隊的反應速度很重要。

    可是怎么判斷對方的反應速度呢?童士豪通常會和創業者聊兩次,中間隔幾個禮拜,看對方在第一次聊天之后想法有何改變,從而判斷對方是否是一個成長速度快、悟性好的創業者。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童士豪是一個節奏快、做決策快的人。有了社會學的判斷方法,怎么才能做到理解快、下手快?

    童士豪告訴我,在看過不同社會的發展路徑,讀很多書,做很多思考的訓練后,將行業知識形成體系,看不同領域項目的時候心中有模型,如此訓練一二十年,自然會產生感覺,知道哪個方向對,創業者講的東西是否可行,他這個人是否靠譜。

    他可以高強度工作持續15個小時,忙碌的時候一天開7-10個會議,但是從不改變這種緊迫的節奏,就是在逼自己訓練思考力和做決策的速度。

    作為小米早期投資人之一,童士豪和我聊了聊小米現在發展迅猛的生態鏈平臺。

    去年12月,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雷軍的演講中透露,經過幾年運作,目前小米生態鏈企業數量已經達到77家,年收入高達到150億元人民幣。真金白銀的收入,和一個個創業公司在短短1、2年被用戶熟知,小米生態鏈無疑是成功的。這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童士豪認為,雷軍在創業之前做過三四年天使投資,懂得如何鼓勵團隊,激勵他們,公司才能發展好。如果一開始小米占生態鏈公司大股,這件事絕對干不起來。而實際合作中,小米拿低于50%甚至30%的股份,同時給團隊提供一個流量大、品質高的平臺,產品貼小米的品牌,把參與過小米成長的供應鏈資源灌給被小米投資的公司,最后大家分成。只要生態鏈公司一開始愿意按照小米品牌的思路做產品,大家合作就會比較愉快。

    小米和生態鏈公司可以共生發展,互相之間也會存在牽制。

    一開始為別人的品牌做產品,什么時候有自有品牌?小米的產品面向的是大眾市場,70%的用戶可以用,還有30%的高端品牌市場,要不要切入?什么時候切入?怎么做?這些都是小米生態鏈公司要考慮的問題。

    小米是一個有規則、并且在不斷發展中的平臺,它是否能永遠保持現在這樣,相對開放的合作方式,后期是否會有變化?對生態鏈企業來說,這些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小米和生態鏈公司永遠存在一個博弈關系,看誰成長得快。投資人和創業公司之間也是如此,重要的永遠是壯大自己的實力。

    投資和創業是童士豪最喜歡做的事情。但相對來講他認為自己更適合做投資。因為決策快的人不一定有耐心帶團隊。童士豪說,大部分人的節奏和速度不可能跟上自己。

    熱愛籃球的他很喜歡科比,那一句“洛杉磯凌晨4點的太陽”也讓童士豪充滿斗志。

    “科比打了20多年球,拿到很多成績,還是會在最后一季保持每天早起。這跟創業、做投資不是很像嗎?對于他來說,刻苦訓練就是讓自己開心的事,我也是一樣。”【責任編輯/劉凱】

    注:本文轉載自創業邦雜志,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創業邦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創業】難倒創業團隊的驚險一躍,是“李開復陷阱”
    二次創業崛起——匯容客最強招募,邀您邁入智能新天地
    創業板注冊制來了:放寬漲跌幅至20% 投資門檻僅10萬
    疫情下的創業公司眾生相:不論站著跪著都要活下去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