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于知乎的內容生態來說,“明日頭條”的上線一方面能夠幫助知乎搶占更多的用戶時間,提升平臺的用戶留存率;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平臺的用戶體驗,對于提升整個知乎內容生態的價值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知乎目前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令人矚目的原創內容策源地之一。在這里輸出的內容,被源源不斷地轉移到微博,微信以及各種頭條,各種新聞客戶端當中。很多人通過其他的渠道讀到的內容依然是產生于知乎。
這種源源不斷的盜版行為,不僅不符合知乎官方的利益,對于原創作者的熱情也是傷害。知乎想把這些被偷走的流量要回來,甚至報復性的再多要一點,也是很合理的。
在4月1號愚人節前后,知乎開放了對未注冊用戶的瀏覽權限,上線被戲稱為“明日頭條”的站內資訊閱讀功能,實際上就是對這種不打招呼就借用的現象的無聲反抗。
知乎資訊功能上線時,即是一個已經完成度非常高的功能??梢钥吹剑鞣N資訊被用戶人工分類,或者系統自動分類的識別都非常準確,不會出現分類錯誤的情況。而用戶可以在Android手機客戶端當中的話題頁,以及各個用戶個人頁,甚至舊版首屏時間軸等等顯要的位置,看到新上線的資訊內容。
由此,知乎可以利用現有的用戶關系直接帶入熱度和評論,等于是自帶活躍度。相對于其他那些比較艱難的客戶端產品,還需要通過刷量沖榜和預裝等方式來取得可憐的種子用戶來說,知乎資訊可謂是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而且這種帶量還與當年QQ郵箱推微信不一樣,這是品類直接相關的新功能。如果非要類比的話,大概類似于騰訊新聞孵化出天天快報的時候,對今日頭條帶來的那種沖擊。
這也證明了純資訊客戶端產品的堡壘并非不可攻破,特別是大家又看不出來所謂個性化算法到底有什么不可取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年初百度轉型到內容分發,說要對準頭條開懟,雖然不被看好,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只是,目前的知乎還沒有巨頭這樣大的體量和用戶量,難以復制從騰訊新聞到天天快報這種新開產品線的成功。知乎目前的主陣地只有知乎客戶端和網站本身,所以之前想要推廣多產品矩陣的方式,也遭到了無情的失敗。
這指的就是“知乎日報”——現在被稱為“讀讀日報”的單獨客戶端產品。知乎原本對非注冊用戶限制訪問,而日報產品是對所有未注冊用戶開放的,它是篩選和過濾用戶,防止所謂三無用戶進入知乎網站本身污染討論環境引發大V出走等等,所作出的一種隔離用戶的措施。隨著知乎徹底放開所有用戶的注冊和瀏覽權限,這也標志這之前隔離用戶的戰略已經到達了轉型的時刻,而日報產品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在日報產品于2015年宣布改版為一個類似Flipboard的產品,可以由用戶自己建立用戶日報的時候,本來是想把它作為一個頭條們的替代品,和知乎網站本身分開發展的。但是這個美好的想法卻沒有人買賬。日報App使用率一直比較低迷。知乎最近似乎已經放棄這個產品,原先在專欄、回答正文頁面提供的“分享到讀讀日報”的二維碼現在已經被撤下。
而日報App上一次更新還是在幾個月以前;相比之下,知乎自己的客戶端則堅持一到兩周就會更新一個版本的頻率。由于讀讀日報長期沒有更新,包括知乎live,知乎電子書等一些功能都沒有被更好的整合,僅僅是被當做一個普通網頁來收藏,出現了自家產品“互不兼容”的情況。
隨著知乎快馬加鞭的走上了商業化和國際化的道路,它似乎徹底認清了自己只能堅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路線。就像是當年豆瓣一直分開的十幾個App終于在近一兩年合成了一個單獨的豆瓣應用一樣, 知乎正向著進一步成為全民裝機必備的應用這一路線大力狂奔。
而這絕對是一條正確的路線。大家都來做各種頭條的最大原因,是頭條占用了用戶們的所謂“國民總時間”。只要一個應用能夠足夠多的占用用戶的時間,在這里面能夠完成他所有的需求,那么它到底是不是一個真的頭條,這一點并不重要。也許今后我們還可以在知乎里面買東西,交手機話費等等——如果它真的這樣做了,請千萬不要為此感到驚奇。【責任編輯/劉凱】
注:本文轉載自創事紀,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創事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