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特別報道】虛擬運營商從試商用以來,一直廣受關注,以“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為主的虛擬運營商,相對于三大基礎運營商而言到底承擔著什么樣的角色?對于通信、互聯網行業及用戶消費體驗又會帶來哪些變化?未來之路又會走向何方?
目前行業存在不少看衰虛擬運營商的聲音,從最初試商用階段出現的號碼無法被識別驗證,價格戰背后是批零倒掛的尷尬,看似市場繁榮的虛擬運營商面臨著諸多問題……
中國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徐剛曾公開表示,5年內7成的虛擬運營商會退出這個市場。國內市場才剛剛起步的運營商,在國外市場已經經歷過一輪輪洗牌。
前幾日,美國虛擬運營商Solavei也申請破產保護,而2006年澳洲擁有100來家,如今7成多已經退出市場,剩下的僅20余家。
日前,中國電信新增了10家虛擬運營商名單,中國移動也公布了第三批6家虛擬運營商名單,其中不乏善玩互聯網思維的小米,擁有大量存量用戶的終端品牌商聯想、海信,甚至連金融領擁有高品質用戶的域民生銀行都開始涉足到虛擬運營商,如此算來,中國虛擬運營商將超過40家,越來越多的牌照勢必會進一步加劇中國虛擬運營商市場的環境,這么多虛擬運營商到最后又能存活幾家?虛擬運營商在國外市場業務的發展又有哪些經驗,對我國市場又有哪些借鑒呢?
7月11日,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做客IT時代周刊,聽聽在虛擬運營商行業研究近10年的他,是如何看待目前我國虛擬運營商的發展。
鄒學勇表示,在國外那些死了一大批的運營商都擁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通過賺取資費套餐利潤差的模式。
“如果僅靠單一的賺取資費套餐利潤差,虛擬運營商未來必死無疑!” 鄒學勇認為,舶來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國虛擬運營商少走彎路,畢竟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用戶基數、使用環境及行為都不大相同,虛擬運營商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入口,更應該以通信資費來服務自身的的主營業務,為自身主營業務的發展做補充。
看來我國虛擬運營商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虛將上下而求索!”對此,鄒學勇從基礎運營商通信行業、互聯網及用戶生活三個方面闡述了虛擬運營商所帶來的變化及影響,IT時代周刊整理如下:
一、對基礎運營商和通信行業帶來的變化:
1.資費制定規則發生改變。原來基礎運營商將套餐分為幾檔,供用戶使用,看似明碼標價,其實暗藏玄機。比如10元500條短信的資費,其實十分雞肋,因為現階段用戶一個月短信數量可能還不到10條。
2.三大基礎運營商意識在改變,從想法設法套錢到怎么讓用戶花錢變得更有意思。隨著虛擬運營商民營資本的進入,對于資費這塊業務變得更加透明,比如蝸牛移動提出的套餐內語音流量可相互轉換,對于一向以國際慣例為由月底套餐清零的基礎運營商而言,帶來的是資費制定標準和思路的改變。虛擬運營商一些更適應市場行為的方式勢必倒逼基礎運營商也要打破固有思維,進行改革與創新。
3.機卡分離是趨勢。合約機強制地讓用戶將手機和SIM卡綁定,這并不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也不符合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用戶刷機也是被動而為之,帶來的用戶體驗并不好,當虛擬運營商將資費做的更透明,以SIM卡綁定應用服務時,也就沒有必要讓用戶強制性的再綁定某個手機。
4.用戶分類越來越小眾和細分?;A運營商簡單粗暴的將用戶分為個人和集團用戶,可是對于虛擬運營商而言,服務的用戶一定是專注于某一特殊領域的用戶。比如北緯通信和蝸牛移動用戶更傾向于手游,分享通信的用戶更多來自B2B2C行業,京東國美用戶更傾向于移動電商。
5.資費定價更加市場化。基礎運營商更多的是根據用戶每月消費情況進行定價,采取語音收費,增值業務贈送的模式;而虛擬運營商則更多的是根據自身業務進行資費補貼式定價,采取剛性需求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模式。比如蝸牛移動通過免費語音吸引更多用戶。
6. 行業跨界融合是趨勢。隨著移動信息化大發展,運營商靠打電話為中心,一號打天下,以通信功能做文章的方式將逐漸被互聯網思維,一號連天下所取代,通過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這也是虛擬運營商未來應該發力的方向,170或許會成為用戶身份的標識,取代會員卡等識別信息。通信市場存量隨之擴大,通信能力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他領域。
二、對互聯網行業帶來的變化:
1.將互聯網產品整合串聯。比如百度產品線,小米的MIUI生態系統、米聊和米粉,都可以通過170號碼將這些App應用及軟件串聯起來,進行資源整合。
2.營銷模式的改變。流量經營時代已經來臨,這是虛擬運營商的利器,通過定向流量置換推廣費用,形成新的商業推廣模式,助力虛擬運營商商業化。
3. 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入口。虛擬運營商通過號碼資源+自身核心業務,結合軟硬件,將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入口?;ヂ摼W行業,諸如微信、UC上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標識號碼,未來170會打通這些號碼資源,形成統一性標識,或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入口。
4.移動互聯網格局變化。民營企業擁有虛擬運營商牌照,將迸發出更多新思維,盤活市場環境,促進市場多元化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虛擬運營商定能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入口,產生新格局。
三、對用戶消費應用層面帶來的變化:
1.質的變化就是通信資費降低,虛擬運營商讓通信市場更加活躍,有競爭就有市場源動力。比如虛擬運營商一些免語音免流量的活動。
2.未來基于購買行為的區域化社交網絡會出現。比如巴士在線,就是基于公交車上的入口資源,京東購物就是基于京東購物平臺資源,形成購買社交網絡,這也是京東讓出15%股份,獲得微信一級入口的用意所在,未來結合虛擬運營商網絡產生的商業化行為也會以區域化社交網絡的形式出現。
3.實時可以變現。比如海航的航空里程、京東京豆、國美的積分,將通過統一積分兌換語音花費的形式,實現隨時隨地實時變現。通過將用戶消費情況與積分打通,實現用戶積分兌換,就像余額寶,用戶更多在在乎的是每一天可視化的利率金額增長,而不僅僅在意每日年收益率高低。
4.信息更透明化。資費套餐不清零,實時界面顯示用戶的語音流量消費情況,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由于基礎運營商對用戶消費信息的不透明,很多用戶看了視頻或者開了熱點但卻不知道流量花在哪了,發生馬光遠質疑聯通偷流量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最近京市政協委員馬光遠指責中國聯通合約機存在聯通官方流量消耗與手機流量統計不同的問題,質疑中國聯通利用合約機“偷”流量)。
5.更多業務模式的創新。之前更多打電話發短信,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和OTT業務的發展,170手機號碼將成為人們未來獲取信息的智能生活入口。
6.功能機到應用服務手機的轉變。比如分享通信專注于兒童安全的綠色手機,通過用戶群定位,進行手機功能定制,從應用服務到手機,拉近手機用戶享受業務的距離。
7. 用戶趕新潮嘗鮮170手機號碼。170號段作為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標志著民營企業首次進入電信領域。用戶從民營企業首次進入電信領域,補在局限于特定的套餐,而是根據自身花費流量使用情況,享受專屬定制的套餐服務。
最后,鄒學勇表示,虛擬運營商是中國未來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將自身核心業務優勢與虛擬運營商牌照結合上,創造更多的商業模式,為小而美的小眾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務,才是未來虛擬運營商未來獲得高APRU值的增長點。
此前,蝸牛移動總裁陳艷和分享通信懂事長蔣志祥在接受IT時代專訪時,都提到了虛擬運營商牌照的巨大資源,通過與自身核心業務匹配,為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將通信資源的水變成有附加價值的茶或者酒,通過開放通信牌照資源,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用戶,放水養魚,放長線釣大魚,盤活整個生態,這些觀點與鄒學勇的觀點不謀而合。
目前,國內虛擬運營商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仍有待探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靠資費套餐利潤差,虛擬運營商未來必死無疑,價格戰不是虛擬運營商的未來,虛擬運營商未來是增值服務、小眾化細分的定制市場。(記者/鄭希)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