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我們的移動生活被BAT統治了,數數那些常用的APP,很大一部分都能被分類到“阿里系”、“騰訊系”、“百度系”中去,而這樣的情景是從去年開始的。在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過去20個月里,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從百家爭鳴進入到三國時代,我們每天打開手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BAT帝國的疆域中。
“每天閉眼前看到的最后一個物件是手機,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物件也是手機?!庇羞^這種體驗的同學請舉手。如果我說,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也許很多人不會反對。當今中國,每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9000萬臺,是美國的三倍。基礎于手機的生活及商務應用已成為商業世界最令人激動的創新場,小小的手機屏幕也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誰統治了我們的手機?在這個小小的屏幕背后,是否即將出現一些新的“控制者”?他們將怎樣左右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艾瑞市場咨詢提供的一組過去20個月,即2012年8月到今年4月的數據,包括:排名前20位APP產品的使用時長、覆蓋人數及覆蓋人數月復合增長率。由此,我們得以一窺真實的手機世界。
先說覆蓋人數最多的前五款產品,在2012年8月,分別是QQ、UC手機瀏覽器、微信、新浪微博和360手機衛士,而到今年的4月,前五位則更改為微信、QQ、支付寶、UC手機瀏覽器和淘寶。
一個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寡頭型統治者正在出現。二十個月前的前五名,分屬于五家不同的公司,可是二十個月之后,前五名已被騰訊系和阿里系全部包攬!若放眼于前二十位覆蓋人數最多的產品,這個態勢也是明顯的:二十個月前的APP產品分屬于13家完全獨立的公司,可謂春秋割據,天下紛亂,可是如今卻只歸屬于“戰國七雄”,其中,屬于騰訊系的有7家,除了京東商城、搜狗外均為“子弟兵”,屬于阿里系的有7家,其中排名第四的UC、第六的新浪微博和第八的優酷,均為最近的一年里重資并購所得,由此可見馬云在手機端的布局非常之迅速和堅決。除了這兩大集團之外,百度系為三家,均為十名以外,360系為兩家,蘇寧靠收購PPTV搶得一席,搜狐因輸入法保留半席。
我們再來看使用時長的前二十位產品。在2012年8月,排名前三位的都是騰訊的產品,分別是QQ手機瀏覽器、QQ和微信,而到今年4月,排名更改為微信、QQ和優酷。
以微信為例, 2012年8月,微信的使用總時長為75.54億分鐘,至2014年4月使用總時長高達939.57億分鐘,為2012年8月的12.44倍,說明用戶粘性有了明顯提高。它的時長總數比二十個月前的QQ手機瀏覽器的時長總數增加了6.4倍,這是兩組十分驚人的數據,也就是說,中國人在手機上消耗的時間大幅度地增加。在比較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手機視頻的大規模崛起,前十位中居然有五家視頻網站,分別是優酷、愛奇藝、PPS、PPTV和搜狐視頻。這似乎意味著視覺饕餮時代的呼嘯而至。另外一個可以猜想的未來是,隨著4G手機的普及,手游一定會迎來一個爆發期——在過去20個月里,手機游戲在大類應用中的排名從十名開外一躍而提高到了第五,超過社交網絡,僅次于實用工具、通訊聊天、影音多媒體和便捷生活——在那個時候,時長排名又將發生一次劇烈的變化。
在使用時長的前二十個app名單中,寡頭競爭的情況仍然顯著,騰訊系和阿里系分別占據了五款,為半壁江山。艾瑞的研究員計算出一個特別有價值的數據:在所有手機用戶的月使用時長中,騰訊產品的占比達到了28.01%,阿里產品為7.53%,百度產品為3.14%。BAT之和,逼近40%。這一數據尚不包括BAT所投資參股的公司,如京東、優酷、91公司等等。大致通算一下,BAT所控制的公司“統治”了超過六成的手機時間。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打開手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BAT帝國的疆域中“自由地瀏覽和消費”。
與PC端相比,手機的屏幕要小得多,相應地,人們隨機搜索和瀏覽的時間成本將大大增加,因此,手機流量入口的意義遠超過電腦。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圍繞著流量入口發生了一系列的、猛烈的并購行動,到今天,戰略性的勢力重組似乎已經完成。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景象大抵有三:
其一,流量霸主已然形成。PC時代的BAT三巨頭依靠資本并購、模式創新、既有用戶導入的能力仍然獲得了壟斷性的優勢。與美國互聯網模式非常不同的是,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一向有“環境通吃”的特征,也因此,寡頭模式非常容易產生;
其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與“視頻+游戲”將成為手機市場上最重要的套現產業。從艾瑞提供的“中國Top20App覆蓋人數月復合增長率”一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過去二十個月里,覆蓋人數增長最快的APP產品,大多與此相關。
其三,應用性創新的銳度將大幅度減弱,對壟斷集團的突圍和超越需要更具有顛覆能力的技術創新來實現。在這個意義上,穿戴技術、語音和圖像識別技術、材料革命和基礎于大數據的非線性信息傳遞才是未來最有可能的突破口。
總體而言,商業創新是經濟繁榮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加里?哈默在《管理的未來》一書中論證說,“當今企業的戰略生命周期在縮短,一個行業的迅速發展比以往更容易。但是,一個行業發展得越快,它的商業模式就會越早達到極限。”過去的二十個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無疑再次印證了哈默的這一觀點。
【IT時代周刊編后】BAT頻頻出手收購或投資,已經對互聯網商業環境產生影響。不少創業者們如今普遍存在一種心態:我做得好,就能到巨頭那里套現,要比IPO方便快捷得多。對于已經成功上市的大公司來說,獨善其身已經很難,選擇站隊是領導者們迫切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像前兩天58同城CEO姚金波效仿京東選擇站到騰訊的陣營中去了。【責任編輯/賈茹】
作者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