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當傳統電臺披上“互聯網+”外衣的時候,會呈現出什么樣的形態?

    【IT時代網深度分析】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傳統電臺已經被互聯網電臺顛覆了,但實際上傳統的電臺自身也在與時俱進,當他們融合了“互聯網+”外衣的時候,突然發現,其實它們有固定的人群,有固定的場景,而且也學會了將聽眾變為用戶的能力。

    1、移動時代的新興互聯網電臺們

    記得2015年有一個投資人當時給子超說最近電臺好像很火,很多投資人都在關注這一塊兒。互聯網電臺這批最早是伴隨著文藝和清新的豆瓣FM出來了一大批,豆瓣FM后來被很多音樂的APP超越,包括現在如日中天的網易云音樂。而后面又出來了很多電臺APP,有聚合傳統電臺頻道的蜻蜓FM,有聽眾眾多的喜馬拉雅電臺和每個人都可以用手機錄節目的荔枝FM等。

    這些互聯網電臺的出現順應了移動時代手機的場景,可以隨時隨地收聽,也可以自主篩選節目,在電臺里更可以進行一定的交互,比如在自己喜歡的電臺節目上留留言,點個贊。這些優勢對于傳統的電臺都是非常新穎的,一時間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新興的電臺,有可能是未來一片新的藍海,因為移動互聯網確實太熱了,就算如日中天的豆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黯然失色。

    2、傳統的廣播電臺真的沒落了嗎?

    前不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春節期間推出的《中國聲音中國年》節目,期間有一個“喊紅包”的互動環節,此次活動的6個小時內竟然有1552萬次的互動頻率。這次的“喊紅包”活動傳統的廣播電臺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脆弱,相反從整體的數據反饋來說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子超想起了前幾年因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夾擊,大家并不看好電視的號召力,從湖南衛視最早《快樂大本營》的APP廣告植入效果到央視春晚的“搖一搖”和“咻一咻”的紅包活動一次又一次的說明了傳統的媒介傳播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央廣這次“喊紅包”活動的背后是一家叫fmRADIO8的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在技術上本身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

    3、傳統電臺的“互聯網+”進化

    fmRADIO8是一個電臺助手,就像一個快速建站的工具,幫助傳統電臺在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微信電臺。可以類比當年PC時代的Discuz,不同的是這套解決方案是幫助整個傳統電臺優化“3O”體系,就是線上(Online),線下(Offline)和電臺節目(OnAir),本質上還是將傳統電臺的聽眾變為互聯網里的用戶,僅僅這一點就基本上相當于幫助了傳統電臺完成了一次“互聯網+”的升級和進化。

    子超經常講“互聯網+”行業,最重要的是在行業。70%是在傳統里,30%在互聯網上,大部分“互聯網+”項目出問題一定是出在傳統行業里。很多風險投資人經常說的“互聯網+”看好,“+互聯網”不看好,這其實是有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一定是看是否互聯網可以顛覆這個行業,如果可以顛覆,那么必須是“互聯網+”走的通,畢竟從互聯網端變革更輕裝上陣一些。但在子超看來傳統的廣播電臺本身是可以進行自我進化的,不需要顛覆。

    4、電臺的B2C和C2C之爭

    最早子超做過互聯網電臺的產品,最關鍵的問題是,雖然互聯網電臺人人都可以是主播,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有,一時間電臺的節目會很多,就像淘寶一樣,短時間內釋放了大眾的生產力,長尾和眾包的力量凸顯。然而隨后的問題就出現了,就是海量的節目雖然有精品,也解決了個性化和制定化的問題。但仔細想想我們聽電臺是必須去自我篩選節目嗎?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去被動的發現好的節目,這才是電臺和電視臺的最大魅力所在,傳統電臺更像B2C模式。

    就如同我們進入超市買東西,雖然每一個人都有各自對食品的喜好,但當進入超市的時候,我們其實是進行隨機性預覽,然后去感性的篩選超市食品。好奇和發現才是最好的購物體驗,驚喜永遠是預期之外的。我們在購買和選擇的過程中一定是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電臺的質量整體上還是要比“UGC”電臺的比例上更優質一些,也就是B2C比C2C更適合電臺的屬性。

    5、C2C電臺為何市場依然巨大

    其實C2C的互聯網電臺本質是一個社交屬性的媒體,大家對內容本身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社交屬性更多一些,因此這種陌生人社交的屬性會更強烈一些。因此新興的互聯網電臺的本質是和陌陌等競爭市場,就像豆瓣的小組被陌陌趕超上來一樣,它們本身全部是社交媒體。陌陌的群本身就是弱關系,必然是社交屬性與媒體屬性相結合的產物,和微信的強關系價值是不可同語的。

    然而如果C2C不能快速的發展成為B2C模式,很多時候商業模式上會出現問題,這也是互聯網電臺都要面臨的問題。就像豆瓣一樣,雖然整體上是一個龐大而有質量的社區,但整體上并沒有讓C2C進化出B2C的模式來,最終商業模式依然不夠直接。而微信的公眾號從最早的C2C自然生長,到后面逐漸的管制C2C,再到開始培養B2C的公眾號,當B2C的公眾號成熟之時,微信的公眾號也才能具有真正的價值,這一點值得很多互聯網電臺平臺去思考。

    6、B2C電臺的未來之路更清晰

    其實在平常我們聽廣播的時候,會停留在公共的場所,長途的旅行,學校和出租車上,這些地方的電臺廣播其實都依然在傳統的電臺范圍內,當然你說你可以選擇用手機聽音樂,或者聽手機里的互聯網電臺節目。但當傳統的電臺也能夠進行類似“喊紅包”的活動,也可以給主播留言,甚至可以和主播一起線上互動的時候。互聯網電臺的那些優勢“互聯網+”電臺也能完成的時候,最后比拼的還是電臺的優質的節目內容。

    每年金話筒獎永遠都是FM103.9的那些主持人們,說實話子超覺得他們專業,而且他們所在的傳統電臺更有場景化,也更容易做社會化營銷,這就是專業機構的能力。有的時候我們打上出租車,的哥們就是放的那些廣播,我們很少去打斷他們,不是因為我們相互之間的尊重,有的時候也是因為我們對播放的隨機的電臺節目更有好奇心,而節目本身的質量也能足夠吸引我們,如果一不小心再微信互動一下,其實誰還能說這就不是高科技呢? 【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當傳統電臺披上“互聯網+”外衣的時候,會呈現出什么樣的形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