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深度觀察】國內放開網上售藥未達到成熟的條件,牽涉到醫師在線指導等一系列配套環節

    【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條試水開放網絡的征求意見稿,或將給網上售藥松綁,一時醫藥行業及媒體嘩然。

    其實此前,阿里巴巴、騰訊等幾家頂尖互聯網企業曾先后傳出跨界做藥品電商的消息,后都因為政策層面態度還不確定而遲遲未有下文。這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征求意見稿給了眾多線上藥店一線希望,同時鑒于近兩年互聯網企業對傳統企業帶來的沖擊,這次開放藥品網上零售帶給傳統醫藥行業更大的風險,同時激起了傳統醫藥行業的巨大反彈,但是網上售藥真的因國家政策解禁就會迎來春天嗎?

    網上購藥,滿足了現代人追求便利、選擇范圍大、價格相對便宜的需求,所以網上藥店的規模必將越來越大。同時國家也有意放寬網上售藥的限制,這對醫藥電商無疑有著推進作用,同時將進一步促進醫療體制改革。

    但是,單一的放開藥物銷售,中國電商市場尚未達到成熟的條件。鑒于醫藥產品的特殊性,特別是處方類藥物的銷售,因為不單單牽涉到藥物買賣單一環節,這牽涉到醫生診斷,藥物使用說明等一系列服務性環節,如果沒有線上的醫生指導,盲目吃藥有巨大的安全隱患;還有藥品的物流不同于普通產品的配送,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專業化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以及中國目前醫保卡還沒實現聯網,如何在線支付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如果在藥物銷售之前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網上售藥就是一紙空談。

    目前網上售藥配套的在線醫師還沒有形成規模。

    在征求意見稿中,處方藥禁令首次被刪除,轉而以“銷售處方藥、甲類非處方藥的,建立執業藥師在線藥事服務制度,由執業藥師負責處方的審核及監督調配,指導合理用藥”作為指導意見。這條看起來給網上售藥帶來了利好消息,但是縱觀國內的執業藥師在線藥事服務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信、可靠、便利的條件。據數據表明,自2000年我國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開始,普通患者購買處方藥需要憑專業醫囑開具的處方方可開藥。現階段到藥店買藥的消費者中,僅有30%左右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藥使用知識,對于藥學原理復雜、誤服副作用明顯的處方藥知識更為缺乏。

    這在現實中都存在這么巨大的問題,在線“遵醫囑”簡直是不可想象。在實際執行細節方面,配套政策多是在制定之中。滯后的配套工作,就包括了醫生網絡處方權的放開與線上藥店藥師配套工作兩大重中之重。如果過快放開,這會出現幾個問題,患者網上購藥不知道該吃什么藥,不要盲目的僅僅看看說明書就自認為懂得藥效和藥性,很多藥物都有禁忌和副作用,可能單一的藥物沒有害,但是幾種藥物一同服用可能就變成了毒藥。還有很多藥物藥量只要差幾微克,藥效就差之千里,這對沒有醫學常識的患者來說,更是有巨大的風險。還有一個問題是,現階段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并未與外界全面聯網,醫療機構處方外流存在體制障礙。網上藥店難以直接拿到處方,只能通過視頻、傳真等方式傳遞紙質處方并進行審核,處方真實、合法性難以鑒別,甚至是開具處方者是否真正擁有處方權都不易查詢。這也是網絡購藥市場沒有成熟的條件之一。

    在監管體系還很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放開處方藥銷售,必然造成假藥泛濫和處方藥濫用的嚴重后果。而這些都需要有成熟配藥的在線醫師指導才能形成最后一環,目前中國在線醫生服務顯然還遠遠達不到形成市場所需要的規模。

    目前網上售藥的物流配送不成熟。

    物流配送也是網上賣藥不得不考慮的難題。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專業化的第三方醫藥物流,這就使得各家網上藥店只能各自尋找快遞合作伙伴,但這樣的物流顯然無法保障藥品的質量安全。有的網上藥店則嘗試利用已有的實體店網絡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網店在接到消費者的網上訂單后,可以從后臺將藥品調配到附近的實體店,然后再用專門的儲存工具將藥品送貨上門。這就要求有一個覆蓋全國的實體店的網絡,同時還要有專門的醫藥配送隊伍。不少藥企就是顧忌巨大的人力、財力花費,才放棄了電子商務的嘗試。需要專門的物流還因為不少藥品對儲藏環境的溫濕度有特別的要求,藥品的物流不同于普通產品的配送,但目前多數網上藥店仍然以普通快遞方式來寄送藥品。如果牽涉到需要保溫的藥物,配送成本要不然就會大大增加,售價高于實體藥店和醫院,要不然就是無法配送。這對網上售藥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就大打折扣。

    醫保卡線上支付沒有配套。

    既然藥品都搬到網上了,那么消費者去醫院所產生的一系列消費活動就應該有網上得以實現,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據了解,目前國內的網上藥店都不能刷醫保卡。目前國內的醫保卡還不能全國通用,更沒有建立起一個可以在線支付的系統,所以在網上藥店結算時無法刷醫保卡。要想醫保卡像銀行卡一樣在線使用,技術不是問題,難題在于醫保卡的政策。在歐美國家,醫療費用都是由保險公司根據各人購買的醫療保險負責報銷,并不存在線上刷醫保卡這個問題。而這到了中國,由于國情如此,醫保卡如果無法實現全國通用,在線支付就無法解決。

    但是筆者并不否認開放網上售藥是大勢所趨,在國際上,醫藥領域已具有明顯的電子商務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歐洲,藥劑師協會下屬的藥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藥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藥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而且國外的醫藥分家也是必然趨勢,國外也早有醫藥分家范例,如法國84.7%的藥品通過藥店銷售,15.3%的藥品由廠家直接銷售給醫院。西方發達國家,零售藥店是患者購藥主渠道,同時患者更能通過零售藥店的網上購藥服務方便購藥。

    盡管目前國家有對網上售藥解禁的動向,但目前在線醫生指導、物流、醫保卡線上支付等一系列配套環節還沒有成熟。所有中國在線售藥的市場,還欠火候。只有解決幾十年以藥養醫的弊病,建立完善的在線售藥配套體系,中國的醫藥電子商務才會發展壯大。【責任編輯/王璟】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深度觀察】國內放開網上售藥未達到成熟的條件,牽涉到醫師在線指導等一系列配套環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