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沒控股權就是放屁 VC考驗人性底線很傻X

    【IT時代網編者按】經緯中國這一年動作不小,投了很多的項目。經緯的張穎講述了關于投融資和O2O方面的經驗和看法供諸位創業者參考。以下講話,經過IT時代網刪減編輯。

    經緯從2008年到今天,投了230家公司。O2O上投了近20多家公司,從滴滴、快的、e代駕、餓了么、小馬管家、e袋洗、美味不用等、阿姨800、土巴兔、獵聘等等。衣食住行的項目投了不少。

    在A股方面比較不錯,將近有120家是干干凈凈的人民幣架構,準備在A股上市。110家公司拿了美金,里面至少有40家在準備拆結構,做A股。當然有一些公司的體量和級別、在細分行業的地位,有可能還是要去美國市場做大做強。其中就包括我們獵聘網的戴總,他今天也在座。他們發展的很好,沒必要回來。回A股現在也很難,估值也非常高。

    每年我還是堅持自己做兩三個項目,也參與很多項目的溝通、決策。感覺如果自己不在戰壕里,感覺會越來越差,然后就會被別家給干趴下。

    我花更多時間幫已經投過的公司融資,這是我花最多時間的。從天使到A輪、B輪、C輪、戰略的介入。去年光是這塊就融了十幾個1億美金以上的項目。

    這樣的角色讓我能看到更多的創業公司,他們發展的大方向。某種程度上,我們有點像大數據公司。經緯有那么多公司同時在融資。在任何一個時間節點,我們都大概有30到40家公司在融資中,A輪、B輪、C輪、上市、拆結構、新三板。有了這些真實的交易數據,再加上操盤的經驗,我們經緯有一定高度,能洞穿數據,看到市場的一些細微的變化。

    先講一下融資

    天使和A輪現在依然火爆,各種各樣的資金在涌入創業、TMT行業。天使和A輪融到錢的可能性非常大。

    之前我一直是認為,我們這個圈子里融資有泡沫,我說不清是非常后期的一些公司,還是中間1億到10億美金這樣的公司。但確實有不少公司和不少創業者,拿到了讓我吃驚的金額。

    一方面有大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因為很多投資人嘗到了甜頭,有京東、58、獵豹、陌陌、阿里,投資人中間都賺到很多錢,A股被兼并的游戲公司也都在做天使投資了。總覺得估值上有一定的泡沫存在,但我從來沒有覺得泡沫會很快跌破,現在還沒到一個懸崖式的下降和崩潰。

    現在估值泡沫化也有一些延展到二級市場的趨勢。短期、中期隨機性比較大,中期、長期,我判斷可能會更準一點。我覺得TMT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在中國GDP的占比越來越大,體量大的公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優秀創業者出來,也有越來越的錢涌出來給大家拉長戰線。

    但短期會出現什么我判斷不了。我一般跟我們的創業者聊天,都是說多拿錢,不要擔心太多稀釋,準備持久地打仗。

    有一點是證明了,在各行各業,哪怕是非常細分的行業,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廝殺是人才、團隊、創始人的廝殺同時也是資金的廝殺。如果A團隊和B團隊競爭,他拿了你五倍的錢,這場戰役也很麻煩。現在的時代不是當年的產品、技術,把細節給做好,然后一步步走。現在資金還是非常可怕的涌入。投不了第一名,只要證明市場有足夠的潛力,第二、第三、第四肯定會被投。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拿了錢,你沒拿,他們可以快速用資金建立起規模壁壘,這個還是挺可怕的。

    因此,對創始人要求越來越全面。你會產品、技術、管理都是重要的,但你同時要會融資,你口才要好。5月初,經緯內部有一個很大的CEO峰會,有幾百個創始人參加。這個會議的環節設計有很多創新元素。會議兩天半。其中一個環節是考驗創始人的口才,很有趣,現在硅谷很流行的游戲。我覺得創業者的交流能力,把自己的邏輯說清楚,跟投資人的溝通越來越重要。這點我覺得有先天優勢的人,要恭喜你們。

    在融資的細節方面,說幾個重點。

    第一就是海闊天空去考慮,不要認為之前拿美金的錢,以后就永遠拿美金的錢。有一些公司,中國人的品牌,中國人理解的服務,中國人每天在使用的東西,就應該在中國資本[5.27%]市場上市。這里有各種因素。有些公司大到一定的量級是沒有辦法考慮的。

    我說一個數字,如果你的公司在細分領域是前五名,我說的稍微寬松一點,估值在12億人民幣以下,你的美金投資人沒有超過四家,你能清晰看到自己數據的增長跟營收之間一定的平衡。也許在你們下一輪融資時,應該放開心胸去考慮各種各樣的資本,美金、人民幣都應該考慮,有可能要側重人民幣。

    這是我自己個人的判斷。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有一些找你們聊天的,他沒有美金,他們就只能說一定是人民幣。有一些沒有人民幣,他就說別聽他們放屁,他們肯定只能說美金的好處。

    作為一個比較大的投資機構,我們投了那么多公司,我們貨幣比較完善,有人民幣和美金。我經常和創始人聊天時抱著中立的觀點,幫他去思考,沒有對和錯。我覺得作為一個創始人,要敞開心胸,放好心態去認真的思考每一個機會,每一個貨幣的機會,人民幣和美金。

    很多創業者肯定不了解,那就要跟行業里的投資人去聊,和人民幣、美金的代表機構去聊,在人民幣有成功的退出經驗的。你不能憑空去做那么大的決策,這是非常嚴謹和嚴肅的思考過程。

    美金我要退出,誰來接盤,怎么估值?接盤后,我對公司的運營和產品、技術的關注,對創新的投入。簡單來說,我的打法和拿美金、想要去美國上市不同,營收的增長還是比較關鍵的。你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些東西都不容易,需要你們快速的去學習、吸收和提煉決策。

    今天的A股,最近一段時間火爆,但是不要被眼前的東西誘惑,因為人家不一定適合你。你要考慮中期和長期,我的公司在哪里,是不是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如果真的要去美國,能做到多大量級,小的話是非常尷尬的。沒有流量,沒人理你。20億美金會很艱難,老美思考問題、邏輯充滿了國外市場的傲慢與自大。

    很多的美金基金也是如此。在過去兩三年看國內市場,都是傲慢、自大、不理解和不屑,比如國內的樂視、暴風。這樣的心態不對。如果你要賺人民幣,賺國內資本市場的錢,就要理解游戲規則,存在就有道理。

    什么道理呢?TMT占比越來越高,大環境、傳統的錢、房地產的錢涌入,好的TMT標的非常少,大家非常饑渴,銀行錢涌入進來。這些資金不停地在火焰上添干柴,導致今天的狀況。

    大家不要說暴風、樂視怎么樣,它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打破之前的固態思考,認真的去考慮所有美金、人民幣融資的可能性。

    第二點,融資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流程。我每次跟創始人說,有點像圈貓,讓一群貓從A點到B點是非常困難的。它需要嚴謹思考。很多創始人在這方面過于隨意,一個投資公司找我,我就跟他聊。在你沒想清楚之前,寧愿誰都不見,或者人家找你就說沒想清楚,準備好資料后,我再找你。

    但是,一旦想要融,就要有結果,估值70%、80%,哪怕拿到錢是預期一半,只要出來融,就要有結果。不能隨意。這是非常嚴謹的事。在那段時間,融資比你任何事情都重要。要不然是非常泄氣的過程。

    我跟很多創始人說,甚至包括我們230家公司里排名前20的體量很大的公司,估值很高的公司,都不夠嚴謹。輕易的開始,隨意的告一段落。如果你要開始,三個月之內錢必須要到,人民幣一個半月到位。做一切努力讓目標實現。中間不盡人意的估值和金額等等不是最重要的,拿到錢,證明我能繼續兇悍地打仗,這最重要。

    第三點,可以聊一下戰略投資,拿還是不拿。

    今天我覺得站隊沒太大關系。如果不站隊,第二、第三競爭對手有可能站隊。這某種程度上是很可怕的,他們有資源,有持續的資金,有他自己一定的戰略需求。今天的戰略投資者大都不會那么強勢去介入了,當然很多東西要看創始人自己。你自己足夠牛,能拿到戰略的錢,同時還不太影響公司的發展。

    所以籠統說,任何的戰略跟你們聊,需要謹慎。但值得去聊,在戰略里邊有非常靠譜,也有非常狗屎的。狗屎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們的團隊不嚴謹,帶團隊這個老總不靠譜。創始人對這個東西又不重視,不表態,或者自己本身的戰略不夠強。

    融資的錢可以來自各種各樣的渠道。來自于投資機構、大天使、個人。現在國內個人一口氣投300萬到1000萬美金的大有人在。口袋非常深,在偷偷布局。這種人很有錢,如果他做個人投資不會大張旗鼓的說。同時戰略投資、A股上市公司極其饑渴,很多公司可以給美金和人民幣。

    考慮周全,子彈非常重要。我們很多創始人說融資如何如何。我說只要你數據好,估值好,就可以去融,不要擔心稀釋。公司做的好,你可以問董事會要期權,他們能把你怎么樣?做的好的公司創始人應該在董事會幫團隊爭取更多的期權。

    如果今天獵聘戴科彬說,你們給我10%,我們要打仗。董事會怎么樣呢?大眼瞪小眼,還是要給。劉強東上市前也要求期權增持一下,不管誰有什么其他想法,人家做的那么好,最后還是只有給。公司做的好,你們做的好,就可以在董事會獲得更多的空間,自主權也更高。公司做的不好,你再要就不應該。事實就是這么簡單,所以不要太擔心自己的稀釋。

    另外一點,很多創始人苦哈哈勒緊褲腰帶打拼,我很討厭投資人高高在上,聊到老股的套現,一個比一個摳。

    我建議你們B輪、C輪融資金額比較大的時候,在那一輪拿10%到15%的老股套現獎勵自己的核心團隊。特別是做的好的公司,創始人應該在董事會里幫助團隊爭取更多的期權。在恰當的時候,考慮拿點錢回去給老婆和孩子,要不然家人覺得你神經病,透支生命地在工作,生活又苦哈哈的,好幾年一分錢拿不回來。這點真的要這么做,在適當的時候就要套現一點,這樣能安撫家里人,然后創業者才能后顧無憂地再拼命打仗。

    如果我的公司,融了2000萬美金,我會主動說你們套現個10%--15%,200萬到300萬美金,給你最核心的六到七個人。比例可以自己考慮,不要自己拿太多。創始人股份多一點,拿30%--50%,剩下的給兄弟們分一下。至少他們拿一些現金回去,只會更加團結,長遠的打仗。

    很多投資人在這方面想不清楚,總是想去考驗人家的人性底線,這真的很討厭,而且特別傻逼。投資界里面這類的傻逼特別多,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沒有同行,但就算有同行在我還是會這么說。

    作為創始人你們也要要求,今天在路上我和一個朋友聊天,融資5000萬美金pre,全部加起來2100萬想要投他。他問我怎么辦,我說你套現300萬美金,全部錢都要。他說不知道怎么去跟董事會講,這幾個人都很強勢。我說,那你就關門,公司是你的,決策是你的,你都不會跟他們溝通,去要求覺得是正確的東西,長遠公司發展也不會好。

    他說,我不需要那么多。但你不需要那么多,有可能你下面三四個人需要。去溫柔的強勢,把自己的觀點客氣地表達出來,尊重那些“投資人”。但目的老子就是要這個錢。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把錢在珠峰的頂端賺到,肯定是一個過程。我在營地一、二或者三、四都可以套現一下,很重要。口袋里沒錢,你就沒底氣,這就是一個黑跟白的邏輯,也跟未來公司的成功成正比。

    我覺得今年融資環境不會崩盤,但投資機構會越來越挑剔。越來越多的錢會聚焦在所謂獨角獸公司,比如說滴滴快的、微店、餓了么找鋼網、e代駕等等。天使和A輪依然會火爆,1億到10億美金之間的估值我很擔心。因為有一些公司其實會融不到錢。但不管怎么樣,我自己覺得今年A輪人民幣的流動性,融資方面問題不是很大,但緊迫性還是要有。

    從美金基金的角度來說,所有一線基金的節奏從春節前就在快速放緩。我們1月到4月份投的項目是去年同期四分之一都不到。去年大家幾乎都瘋掉,投到鼻子流血。我們去年投了八九十家公司,今年按照這個速度全年三十家都不到。我不是說再融資,是說新的投資。

    跟美金基金打交道,需要更加高效,更加打動他們。他們現在都在變得謹慎,口袋里的錢都花光了,馬上出去融資了。有可能這一段時間,對美金來說難度會是比較大的。

    接下來聊一下O2O。

    58最近做了三個案子全部是我們投的公司。收購安居客,投資e代駕。e代駕現在每天能做到十多萬單,完全能再看到十幾倍的空間。雖然也有很多出行公司殺進來,但即便是巨頭,他們也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且需要網絡效應。這場惡戰會看出誰更值錢,也是e代駕鳳凰轉身的機會。

    阿里百度都準備自己做外賣。我曾經跟張旭豪說總要打這場仗,如果輸了不過就是失去你的所有,回到0的狀態,這也是創業的常態。贏了,你的估值就是加一個零再乘以二到三倍。現在證明我說的是對的。

    在不到店、上門交易的O2O這一塊,說一說邏輯。我們覺得稍微低頻一點的買賣,像月嫂、保潔或者說線下的整合,只要創始人把這個邏輯已經完全打通了,雖然低頻,但客單價單次比較高,有口碑和延續性,對我們來說估值合理,我們閉著眼睛投人民幣,A股上市也會非常好。

    以后我覺得,很長一段時間A股公司收購、借殼的標的是游戲公司、影視公司。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各行各業都會有幾十家O2O公司,他們達到一定的營收水平和利潤,有可能是京東的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的,都有價值,都能被資本和A股上市公司消化。當然這個不是一個創業的邏輯,這是一個投資人的邏輯。

    所以我們一般內部對高頻、中頻、低頻,哪個細分行業后期測試長等等,有自己一套比較嚴謹的思考。比如汽車,我們選擇了智能停車,看一看能不能吸流量,變成垂直入口,再期待大一點的東西。

    今天有巨頭存在,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是越來越困難,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陡。但走的路和以前不一樣,如果在細分領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跟上節奏,變成中型公司,十家中型公司必然有一兩家有一天冒出來,給巨頭某一個細分的部門一定壓力。

    有些O2O要往三四線城市下沉,再把地域化做精。O2O創始人上來要想改變行業和世界比以前難十倍,不是說沒有可能,難度更大了。真正要思考的是在大環境里怎么單點突破,生存下來,并且活的很滋潤,巨人也搞不了我,再尋求下一層更大的發展。公司生存下來,服務好你的用戶,中國一個小城市也有幾百萬人的用戶,服務好他們,公司本身就非常有價值。

    大家在融資方面或者大的趨勢方面,有什么具體問題?

    陳英育提問:拿到天使輪和A輪以后,每一個階段企業的存活率是多少?

    張穎:我沒有太多關心這個。我們自己到現在投了230家公司。到今天為止七年多我們血本無歸八家,行尸走肉十家。這么算來我們不到10%的公司,不超過20家,最后是沒好結果的,也不用考慮那些錢,我也不會追回來那些資本。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最好的公司上,但我們這個比例不代表其他人的比例。我知道我們這個比例存活率遠遠高過很多其他的機構。

    DK提問:一個團隊,某個名人投的四個人,一人25%。聽起來很不靠譜。但我接觸了一個星期,這四個人特別給力。

    張穎:我自己覺得在中國要把一個事情做成了,七分專制,三分民主。某種程度上,我是認創始人占很高比例,剩下兩三個人占一定比例,大家一起去發展。這樣子他有說話權。在公司重大決策時,以民主的方法收集大家的意見討論,自己拍板。

    如果四個創始人都拿同樣的股份,我自己覺得在中國這類公司輸掉的概率遠遠大于勝的概率。雖然每個人拿25%的股份,里面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精神領袖,我拿的股份跟你一樣,真正決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那個人是決策者,這樣的公司平等的股份就沒有那么重要。

    但總的來說,總結一句,我們不會投一家我不知道誰是精神領袖的公司。

    一個公司我自己做投資,基本上我就跟一個人打交道。而且一些公司一兩年了,我就在公司認識兩三個人,這是個人的風格。我不認可有些VC巴不得認識這個公司三到四十個,總監級別的人都會跟他有兩三個小時深度的討論。我覺得當你看的太細的時候,反而有問題。

    我們是投資人,我們是靠創始人吃飯的,我們投錢后靠邊站。讓他們自己發展,自己改正錯誤,需要我們幫忙的時候出現。我在公司經常跟同事說,我們盡量去幫忙,但記住一句話,天助自助者,他越給力我越幫忙。如果我幫忙他不給力,就全盤放棄,一分鐘不花。要知道你那個錢已經扔出去了,是沉默成本,就可以拜拜這筆錢了,把所有錢和精力花在給力的公司上。

    我覺得這三四年我們發展的比較好。我們要求團隊,尊重創業者,不添亂。這個比例占多少呢?80%,這個理念是我們合伙人的理念,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公司任何一個牛逼的人走掉,對大的平臺不會有任何影響。

    尊重是非常空洞的詞,細節上怎么處理呢?經緯每年收兩萬個商業計劃書,四千多個面對面的開會,最后去年投八九十家公司。也就是說99%點幾的創業者,我們都要拒絕。你要把細節處理好,讓人家舒服,讓人家真正明白。可能花這一分鐘,對方覺得你是傻逼機構。但未來創業者也許能想通,這個基金至少沒有拖我,它給了我一個快速的決策,給我靠譜的建議。

    匿名私董提問:A股上市公司投資的時候,涉及到股權和債權的產業基金,這幾種方式怎么樣好?

    張穎:煤老板的錢都可以拿。只要想清楚,有合適條款保護自己。在客氣、溫順、強勢的前提下,不占我大股,有一個強悍的團隊,我能平衡各種各樣的關系,誰的錢都可以拿。這是大而全。你要考慮國有企業,比如說拿到國企的錢,它還要參與審計、評估,有各種各樣的連帶細節。但是總的來說,你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耐,再去拿適合自己的錢。【責任編輯/于德浩】

    來源:GPL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沒控股權就是放屁 VC考驗人性底線很傻X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