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中國10年并購浪潮:誰是下一個并購狂人?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當前,我國并購重組的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去年,國務院、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并購重組的意見和管理辦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增發優先股進行并購融資,鼓勵創業板公司通過定增等再融資并購,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

    近期,安邦保險、前海人壽等民營保險公司在A股市場揮舞銀彈、大手筆買入各類股票,地產一哥萬科在多次被舉牌后幾乎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誰會成為險資的下一個獵物?”成為資本市場當前最熱話題。

    如此瘋狂的年終大采購,依稀讓人看到了大洋彼岸另一個保險巨頭伯克希爾(巴菲特掌控企業)的影子。一直以來,“股神”巴菲特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在股票市場翻云覆雨的能力。其實,股神還是一位在并購市場長袖善舞的“收購狂人”。

    自從1965年,他為旗下的合伙公司買下了紡織公司伯克希爾后,各式各樣的并購成為股神為之努力一生的事業。他并購的籃子里包括糖果生產商、家具商城、冰淇淋制造商、番茄醬業者、鞋業公司、珠寶零售商、鐵路運輸公司、電池制造商、多家保險公司等,所涉及的行業之廣堪稱世界之最(這些伯克希爾出售的產品從棒棒糖到飛機不等)。

    為了收購到好公司,巴菲特曾在年報上打出并購廣告。去年公司旗下最大的五家非保險企業獲得了創歷史記錄的124億美元稅前利潤,這五家企業中有三家是在近10年內用現金全額收購。

    時至今日,巴菲特對“補強收購”仍然樂此不疲。去年,他斥資78億美元簽訂了31項收購協議。在今年初,股神當眾表示,“股票投資組合不再是公司未來關注的重點,伯克希爾的明天取決于企業并購。”

    回顧歷史,能優化資源配置的資本市場是美國走向成功的重要推手,谷歌、迪斯尼等美國大公司都有豐富的補強并購經歷。這一點,中國正在逐漸領悟。今年國內市場的并購熱堪稱史無前例,多項數據刷新了歷史。

    1、“風暴”吹不滅并購熱情

    關注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會發現,今年,“并購”、“重組”、“轉型”、“外延擴張”、“并購基金”成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絕對熱門詞匯,并頻繁見諸上市公司每晚的公告和機構的研報。

    據有關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隨著股市的回暖出現顯著增長,僅去年第三季度,市場就有330次并購發生,超過2013年上半年總和。

    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分別為424次、327次、459次、606次,今年呈現逐季遞增的態勢。其中A股的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并購案例發生數分別為270次、393次、539次。

    雖然今年第三季度市場經歷了一次“完美風暴”,但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的并購熱情有增無減,不僅并購次數創下近年新高,在并購金額上也刷新了2013年以來的新高。

    據統計,至2015年第三季度,已有百余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基金總規模超過千億。上市公司參與VC/PE機構的合作現已衍生出更多形態,諸如Co-GP管理基金、新三板公司與機構合作等案例的實現,從多個側面驗證了并購基金進入“蓬勃發展”期。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雖然今年的并購市場熱度已經很高,但未來不排除還會更高。根據國外并購浪潮發展的經驗,2014年美國的并購交易金額占GDP的比重約12%,而我國目前只有3%。

    鑒于國內并購基金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不少上市公司缺乏并購經驗和資金,短期內上市公司與VC/PE或券商合作設立并購基金進行協同并購的模式仍是發展趨勢。而利用投資機構的專業投資團隊和融資渠道,放大投資能力,也為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并購標的。

    隨著鼓勵政策的促進、公司自身業務整合的需要,上市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的投資領域將進一步加寬加深,我國并購基金也有望步入快速發展期。

    近年來興起的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憑借其靈活的機制、豐富的募資渠道涉水并購市場。據了解,國內領先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華設財富在年內已聯手一些上市公司新設并購基金。

    華設財富由數家實力雄厚的國內上市公司和PE機構發起。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先于萬達、阿里等巨頭,與一家國內上市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了一款體育產業并購基金,使民間資本能有暢通的渠道投資到體育產業中。

    此外,公司還已在電商、醫療、TMT、影視等多個領域,攜手多家國內優質上市公司,打造產業并購基金。

    2、并購市場驅動力多元

    美國歷史上曾發生過五次并購浪潮,分別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20世紀2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每一次都持續了近10年時間。

    有趣的是,這五次并購浪潮的興起均與股市的繁榮有關,而其終結也歸結于牛市熄火。90年代的并購潮背景是當時的十年大牛市,和以往歷次并購熱潮以傳統產業為主不同的是,此輪并購潮集中在電子信息、金融保險、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

    到2000年,美國并購成交金額創了歷史紀錄,是93年的9倍之多。

    我國的本輪并購熱潮既借力于市場回暖的東風,同時也體現了自身的特色。行業人士認為,國內IPO排隊公司較多,上市路漫漫,很多未上市的優質公司想借力資本市場,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希望通過并購或轉型發展、或加強主業以提升自身的含金量,這些因素造成了今年并購市場的供需兩旺。

    “盡管注冊制將在未來兩年內開閘,但預計初期管理層出于穩定市場的考慮,仍會控制IPO規模,因此并購市場未來2年內仍會熱度不減。”主要驅動的力量來自國企改革推進、海外并購(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廣)、新三板市場發展以及并購制度的創新等。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成了并購舞臺的要角,各類跨界收購一度受到市場熱捧。行業人士認為,該現象在表面的狂熱之下也有其合理性。傳統企業需要通過產業并購來切入新興行業,來實現期待中的轉型升級。

    以往轉型失敗的例子不少,但也有大獲成功的先例,巴菲特從最初的紡織行業跨界進入保險業并由此展開的一系列收購就是可載入史冊的經典案例。

    事實上,采掘、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資本、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果不通過整合、并購、重組,等著市場自動消化很難有轉機,這些行業中就有不少大型央企、國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近日,有上市大型央企的高管在某券商策略會上表示,受供給側改革影響,明年央企改革會有實質性推進,央企的改革和重組是一個趨勢也是發展必然的需求。

    據清科旗下產品私募通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參與設立并購基金所投資的領域大多與其自身行業或上下游產業鏈相關。從具體行業類型來看,目前上市公司投資的案例不少集中于醫療、文化、環保、互聯網+等熱點領域。

    不過并購基金的成功與否,除了項目選擇外,運作也是關鍵。諸如華設財富會選擇聯合細分領域的龍頭上市公司,借助上市公司的資源扶持項目,通過上市公司的并購或其它通道實現退出,保證了并購基金的安全性。

    3、并購重組成轉型發動機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新常態下如何加快調結構、轉方式。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在12月初的一次峰會上表示,“并購重組會成為金融推動中國經濟和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式。”他指出,在并購重組推動經濟轉型過程中,要利用全球經濟周期的不同步做全球的資產和負債的配置。

    目前中國公司并購還是以國內標的為主,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中90.6%來自國內,相應的并購金額占比達80%。行業人士預計,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提升,未來海外并購的潛力較大。

    一些有“國家隊”背景的企業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在全球市場掀起了一股熱潮。例如,紫光集團在全球半導體并購市場的異軍突起。

    在近2年內,紫光先后收購了IC設計公司展訊、銳迪科,再投資惠普旗下的華三、入股美國西部數據,近來則投資臺灣力成,目標甚至還放在規模更大的美光及英特爾,一舉一動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矚目的焦點。

    巴曙松認為,在經濟周期下行的市場里,我們的企業可以去拿資產、投資、對外配置,對接的焦點應是中國本土市場轉型的需求。“放眼全球從不同經濟周期觀察會發現非常多的投資機會。”

    除了上述跨界、縱向的并購整合外,今年同業間的橫向整合也不乏大事件,尤其在互聯網領域,一些主要市場主體接連發生并購。

    今年情人節當天,原來的死對頭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宣布合并;4月,58同城宣布戰略入股趕集網;5月,攜程戰略性收購藝龍37.6%股份(總價約4億美元);10月,接連爆出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攜程并購去哪兒。

    分析認為,這些原先的對手鑄劍為犁的好處有:1、降低成本:合并后一切消耗過多的競爭行為將停止,可協調一致提升整體收入和利潤水平;2、集中資源:合并后的公司,集中兩方資源,投入在創新產品和模式上,有助更好搶占市場機遇,形成1+1>2。美國歷史上,新興產業這樣的橫向并購也屢見不鮮。

    上世紀90年代,為了加快培育新產業中的巨人,以迅速占領國內、國際市場,美國政府的決策人士意識到,只有通過鼓勵企業間的兼并與收購,才能增強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尤其是增強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實力。

    基于這點認識,美國國會進一步解放反托拉斯法,司法部門對企業的并購案采取默許、少干預的態度,使企業間的兼并少受制度的束縛。事實證明,美國政府的這些前瞻性舉措為美國的新興產業在21世紀繼續領跑全球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并購重組的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去年,國務院、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并購重組的意見和管理辦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增發優先股進行并購融資,鼓勵創業板公司通過定增等再融資并購,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

    今年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通知,對兼并重組過程中享受企業所得稅遞延政策的條件進行調整。4月,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提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中的募集配套資金比例。

    下半年以來,由于簡政放權收到成效,并購重組的審批流程得到優化,重大資產重組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審批時間幾乎縮短了一半。

    以史為鑒,展望未來10年,我國資本市場的這輪并購熱潮或許才剛剛開始。【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平說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中國10年并購浪潮:誰是下一個并購狂人?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