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SpaceX成功發射和回收火箭之后,航天格局將會有什么變化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馬斯克和SpaceX這幾天可謂賺足了眼球,SpaceX不但發射了火箭,還能回收火箭了,SpaceX科技應用于實踐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和馬斯克的腦洞同步了,真是讓人震驚。SpaceX雖有官方背景,但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就能在航天領域有如此成就真是相當厲害,未來的航天格局一定會有大的改變。

    就在幾個星期以前,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還在《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客串了一把,一面笑容可掬的做著義工跟Howard一起洗碗,一邊誠邀Howard參加他的新的宇宙探險計劃。

    幾個星期之后,Space X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升空以及完成回收,此次成功的發射任務耗時略多于30分鐘,標志著馬斯克創立的SpaceX具備了回收火箭的關鍵能力。獵鷹9號的二級火箭運載了11顆衛星至預定軌道。升級后的獵鷹9號火箭有23層樓高(約200千米的高空), 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10分鐘后,擁有九部引擎的一級火箭,足以產生150萬磅的推力,返回至發射臺以南約六英里的一處著陸地點。

    《紐約時報》撰文高度評價了此次成功:第一,這是人類第一個可實現一級火箭垂直回收的軌道飛行器。此前,SpaceX的火箭發射暫停了6個月時間。SpaceX曾兩次嘗試回收火箭,但都沒有成功。今年4月,SpaceX距離火箭成功軟著陸只差一點點距離。今年6月,SpaceX在一次發射中發生了火箭爆炸事故。

    第二,升級后的獵鷹9號在此次運營中表現的非常完美。液態氧降溫至340華氏度,相當于171攝氏度,比之前任何一次嘗試發現的溫度都要低將近40多華氏度,而煤油燃料也降溫至20度而不是之前的70度。馬斯克解釋說低溫燃料將有助于火箭引擎的運作。

    其實,SpaceX實驗的成功,最主要的就在于火箭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在此之前,SpaceX每次發射費用為6000萬美元,實現火箭回收技術后,發射價格有望降低至每次600萬美元。而獵鷹火箭的制造成本在1600萬美元,燃油成本近在20萬美元左右。如果SpaceX可以定期回收火箭,反復利用,那么也同樣會帶來航天行業展開大的變革。

    畢竟,航天事業一直以來都是舉國體制運作的產物。哪怕是SpaceX這樣貌似民營的創新公司,背后也是NASA4億多美金的投資支持逐步發展起來的。而它所帶來的產業格局上的影響又是什么呢?

    要知道,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曾經不惜重金研發了兩種用途類似但結構不同的火箭,一個是波音的Delta系列,一個是洛馬的Atlas ,這兩家公司在冷戰結束之后成立了聯合發射聯盟,也就是眾所周知的ULA(United Launch Alliance),聯盟的目的在于降低火箭制造成本同時也形成壟斷,更方便跟國會和白宮去進行游說,爭取更多的政府經費。 從ULA報價來看,一般一次發射價格大約在4.5億美金左右。而Space X在NASA的扶植下成長起來之后,ULA也瞬間將報價降至1億美金。但是從成本和效率上來看,Space X著實帶動了產業更新的速度。宇宙飛行咨詢公司NexGenSpace的CEO米勒表示:“SpaceX的成功標志著宇宙飛行新時代的到來,未來的市場將屬于可回收火箭,其他國家在此領域必將奮起直追。”

    當然馬斯克還是頗為謹慎的表示SpaceX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火箭回收的問題,尤其是相應的流程和技術問題。但是SpaceX已經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實現另外2次火箭發射。一個是幫助NASA發現的商業衛星和海洋科學衛星,還是一個是幫助太空站補充供給。預計將在明年2月份實施。【責任編輯/閆紅玉】

    來源:文觀天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SpaceX成功發射和回收火箭之后,航天格局將會有什么變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