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從“荒地”到“投放熱土”,衍生綜藝是“品牌定制”賣場

    文 | 犀牛娛樂,作者|方正,編輯|樸芳

    又一波衍生綜藝正涌向市場。

    近來浪姐衍生綜藝《樂隊的海邊·餐廳季》、披哥衍生綜藝《我們的滾燙人生·騎行季》接連上線,加之等待復播的《星星的約定》和即將開播的《大灣仔的夜第二季》,僅2檔老綜居然就孵化出了4檔衍生!

    今年以來,很多大熱綜藝都熱衷于開發衍生版。《向往的生活》衍生的《歡迎來到蘑菇屋》現又衍生出了《快樂再出發》《快樂回來啦》,優酷“街舞宇宙”孕育出了《一起火鍋吧第三季》《街舞營業中》,“明偵宇宙”派生出的預熱新綜《南波萬的聚會》《法醫探案團》也正在熱播中。

    而最引起犀牛君注意的是,今年這波衍生綜藝在招商上也表現搶眼。盡管招商寒冬的陰云仍籠罩市場,但據犀牛君初步統計(見下表),近期各平臺開發的20檔衍生綜藝里有15檔都至少招攬到了一個贊助商。

    在過往,衍生綜藝常被視為幫平臺鞏固用戶黏性、提升會員收益的附屬產品,而如今其在招商維度也開始乘風破浪,這不禁惹人好奇:衍生綜藝們究竟能幫平臺掙到多少錢?

    繼犀牛君舊文《衍生綜藝學會了獨自行走》提出衍生綜藝在內容開發方面實現“獨立行走”后,他們能否在招商層面進一步實現“經濟獨立”呢?

    從“品牌荒地”到“投放熱土”

    衍生綜藝曾經是一塊品牌荒地。

    衍生綜藝最早被大眾市場注意到,要追溯回偶像綜藝盛行的那些年,當時《偶練》《創造營》等秀綜拿正片“邊角料”花絮簡單加工成Vlog、直播型VIP產品兜售給粉絲,這種“粉絲向”產品顯然并不適合做品牌投放。

    隨著平臺們制作思維的進階,當制作人跳出“粉絲定制”思維、從更廣闊受眾角度出發開發衍生內容,這些觀感不亞于原生節目的衍生綜藝才逐步受到金主們垂青。

    兩檔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節目正是去年《披哥1》的衍生品——《大灣仔的夜》《我們的滾燙人生》,前者狂攬8個贊助商,后者以7個品牌緊追其后,吸金能力令很多原生綜藝都艷羨不已。

    可以看到,美團去年就冠名了《我們的滾燙人生》,而德芙、益達、奧利奧等食品品牌都很偏愛這檔職場體驗類綜藝。《大灣仔的夜》則迅速借勢了一把《披哥1》“大灣區哥哥”的情懷熱度,令烏蘇啤酒、太太樂、書亦燒仙草等品牌自然融合進街頭大排檔場景,實現了口碑和營銷上的雙贏。

    有了前季的基礎打底,今年雖遇招商寒冬,《大灣仔的夜第二季》仍然拿到了美贊臣的獨家冠名和動力火車蘇打酒的飲品支持。《我們的滾燙人生·騎行季》則繼續得到了美團大客戶的信任,斯科達、寶馬等座駕品牌的贊助也相當契合騎行季的主題。

    無獨有偶,今年兩檔浪姐衍生綜藝也在招商上不遑多讓,《樂隊的海邊·餐廳季》找來動力火車蘇打酒冠名,康師傅茉莉茶、Swisse提供贊助支持。《星星的約定》則由君樂寶簡醇獨家冠名,A2奶粉、長安馬自達贊助。

    略遜于姐系綜藝各領3品牌的優異戰績,芒果、大千影業再度牽手0713男團衍生出的《快樂再出發》《快樂回來啦》只分別拿到了點淘、五谷道場的唯一冠名商。

    騰訊視頻方面,《脫口秀大會》衍生出的笑果團綜《怎么辦!脫口秀專場》破紀錄地談下8個金主,某種意義上標志了衍生綜藝的“經濟獨立”。《半熟戀人》曾因全程0贊助裸播被行業熱議,由它衍生的整合3對戀綜CP開發的《愛情這件小事》卻喜提了圣羅蘭贊助,也從側面說明了衍生綜藝的變現潛質。

    難以賣出圈的VIP產品

    衍生綜藝本質上還是個VIP產品。

    換言之,他們在品牌招商上的成就只是錦上添花的部分,一檔衍生綜藝做的成功與否,最主要衡量標準還是它能否熱播、能否幫助拉升平臺會員的業務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好幾檔衍生綜藝已被芒果寫進了財報里。今年上半年芒果超媒會員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58億元,同比增長6.48%,其在財報里寫到,“這主要得益于芒果TV首創‘正片播前+播后衍生’綜藝矩陣,推出《歡迎來到蘑菇屋》《快樂再出發》等熱播衍生售前、售后綜藝,并推出電影卡、IP限定套餐等會員卡種”。

    盡管財報并未透露幾檔節目究竟拉動了多少會員收入,但能寫入財報想必相關數據是比較漂亮的。盡管我們無法獲取會員數據,我們亦可透過節目的平臺播放量、全網熱度來估摸下衍生綜藝們究竟幫平臺掙了多少錢。

    首先,多數衍生綜藝的熱度其實不甚理想。

    初步統計來看,諸如芒果TV《南波萬的聚會》《想唱就唱的夏天》、優酷《街舞營業中第五季》等衍生綜藝的平臺播放量都沒有破千萬,這種熱度很難想象其對平臺會員收入增長帶來多少加持。

    再者,話題度高熱的綜藝也未必“賺錢”。

    另犀牛君也頗感意外的是,盡管07快男團綜《快樂再出發》《快樂回來啦》的話題度都奇高,但其平臺播放量峰值一個是1414.2萬、一個是3819.2萬。究其原因,可能確定有很多人樂于在社交平臺上討論兩檔節目,但有多少人轉去平臺看正片是存疑的。

    浪姐的兩檔衍生綜藝也是類似狀態,《樂隊的海邊》最高平臺播放量6000w冒頭,《星星的約定》只5000w+,放在綜藝市場里并不亮眼。事實上,兩檔綜藝的受眾多為浪姐忠實用戶群體,沒追下去浪姐的觀眾會否對其感興趣也是存疑的。

    對比來看,《怎么辦!脫口秀專場》《奔跑吧·共同富裕篇》《我們的滾燙人生·騎行季》這幾檔節目是近期播放量表現比較出色(超8000萬)的衍生綜藝,這似乎透露出衍生綜藝一個很簡單的流量秘訣:

    衍生綜藝要想大火,第一,前作必須要出圈;第二,衍生綜藝也最好要維持原班人馬開錄。

    高自由度的“品牌定制賣場”

    衍生綜藝還藏一著個秘密武器。

    不同于主流綜藝被眾多贊助品牌擁護,衍生綜藝因為能吸引的品牌方不多(很多是唯一冠名商),節目反倒可以與冠名商充分互動、提供“定制賣場”式的支持,在營銷深度上玩出很多新鮮花樣。

    最典型的例子是《快樂再出發》,從節目預熱階段制片人、藝人微博與五谷道場官博多次喊話互動,到節目里蘇醒引導07快男們全員創作五谷道場之歌、眾人在游戲任務里煮食方便面,刷足存在感的冠名商完全沒有招致觀眾反感。

    無獨有偶,冠名《快樂回來啦》的點淘借勢綜藝在自家平臺開啟了一系列聯動營銷,在APP里拿到正片播放權之外,開辟出專屬綜藝專區販賣節目里的“象山農貨”,并邀請蘇醒、王櫟鑫入駐點淘進行雙11直播帶貨,在節目內外實現了綜藝對冠名商的多維營銷助力。

    衍生綜藝往往內容輕度,多選擇最生活化的場景進行錄制,這也為贊助品牌與之進行多維營銷提供了便利。

    優酷《這!就是街舞》衍生出的《一起火鍋吧》,以火鍋+游戲+訪談的形式邀請王一博等明星隊長在火鍋局里暢聊臺前幕后趣事,其中萬和超薄吸油煙機L38TF、勇闖天涯superx啤酒就在火鍋局里表現“搶眼”,成功實現了對街舞迷的種草。

    拿到美年達冠名的《密室大逃脫0713體驗版》,不僅全程實現了07快男與美年達產品的同框互動,這檔節目以“會員單片付費”方式助力平臺多維變現,這種定制型節目與定制型品牌聯動的營銷模式也值得其它平臺學習。

    綜上可看到,衍生綜藝可以說是擁有極高自由度的“品牌定制賣場”,對于營銷費用越發收緊的品牌們而言,與其廣撒網在主流綜藝里與友商們激烈競爭,投放衍生綜藝與其做深度的定制化營銷,或許是一招“以小搏大”的妙棋。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從“荒地”到“投放熱土”,衍生綜藝是“品牌定制”賣場
    “PUA”席卷綜藝界,話題狂歡背后的“冷”思考
    從民謠到元宇宙,花式創新的音綜紛紛亮出“殺手锏”
    沒了“鈔能力”,綜N代們直接邁入“寒冬”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