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開辟鈉電新業務,傳藝科技能“跑贏”鋰電大廠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元氣資本(ID:yuanqicapital),作者|WF。

    核心內容:

    1、傳統業務增長乏力,傳藝科技跨界鈉電。

    2、一體化布局,目標是儲能和低速電車領域。

    3、鈉離子電池的投資邏輯仍待被驗證。

    鋰,還在漲價。

    據SMM最新報價顯示,11月9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上漲3000元/噸,漲至58.6萬元/噸。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碳酸鋰價格已從10月7日的50萬/噸左右快速上漲超17%。

    對于下游電池廠商和車企而言,近兩年以來的原材料價格的突飛猛漲已經致使其毛利率出現大幅度下滑,盡管今年三季度部分電池廠商通過向更下游轉移成本壓力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毛利修復,但碳酸鋰價格上漲的再次提速無疑是進一步的雪上加霜。

    很顯然,鋰資源已成為當前階段電動車及新型儲能產業鏈的“最強限制”。據中信證券,由于上游鋰礦產量增長緩慢或導致鋰價高位運行時間超出預期。

    而在此背景下,頭頂“資源更豐富,比鋰更便宜”光環的鈉離子電池概念股在A股迅速刮起了一陣旋風。其中股價也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實現了超過350%的上漲成為了二級市場熱捧的香餑餑,一時間市場也充斥著“再造寧德時代”(兩年十倍的增長)的幻想。

    那么,傳藝科技(002866.SZ)到底成色如何,能給市場如此之大的想象力?

    主業增長天花板漸行漸近,開辟鈉電新業務

    實際上,在2022年之前,和包括儲能在內的新能源行業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直到今年6月份其發布的擬設立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紙公告,隨后股價便乘鈉離子電池之東風扶搖直上。

    成立于2007年的,兩大主營業務分別包括筆記本電腦輸入設備和印制線路板,業務進一步細分為筆記本及臺式機電腦鍵盤等輸入設備及配件、筆記本電腦觸控板及按(Button/Touchpad)、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所用柔性印刷線路板(FPC)、筆記本電腦鍵盤薄膜開關線路板(MTS)。總體來看,截至2021年,印制線路板業務收入占比39.54%,輸入設備業務占比約為56.43%。

    在國內的消費電子領域,也算的上是占據了一席之地,以其輸入設備業務為例,在筆記本鍵盤領域其市場占有率達到70%,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該項業務的客戶包括Thinkpad、Lenovo、Dell、HP、華為、SONY、TOSHIBA、SAMSUNG、小米等一眾頭部廠商。而印制電路板業務同樣進入了包括富士康、華為、SONY、Lenovo、SAMSUNG、technicolor等一線品牌的供應鏈。

    不過,從財務視角來看,在過去幾年中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2017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業務整體的毛利率分別為25.44%、23.08%、21.43%、25.29%、21.32%、24.63%,同期凈利率為11.63%、8.43%、4.84%、7.63%、8.56%、6.36%,毛利率和凈利率都呈現下降趨勢,而且凈利率下降的速度要快于毛利率。

    此外,在營收層面,自2020年以后整體營收增速就逐漸放緩,僅能保持個位數的增長(從2019年34.2%的同比增長降至22Q3的8.5%),增長天花板漸現。這或許也是傳藝科技選擇跨界鈉電的原因之一。

    在近十幾年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歷程中,不乏有‘外行’突如其來的跨界。較早(1999年)有前瞻性布局意識的就有曾經的西裝大王杉杉股份。杉杉西服曾在國內風靡一時,而在進入巔峰時期后,其創始人鄭永剛認識到要想把中國服裝做成世界品牌,搶占國際市場是很困難的,因此便萌生了轉型的想法。

    恰逢一個機會,杉杉股份投資了鞍山研究院院長王維剛領導的碳素研究院新能源鋰離子負極材料的課題,也借此打破日立化成對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壟斷。杉杉股份也在隨后的十幾年里逐漸成為鋰電材料的巨頭。

    而在鋰電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近幾年,跨界投資就更加常見。不務正業跨界新能源新材料的公司五花八門,讓人難以預料,互聯網公司、煤礦公司、家電公司、醫療公司、房地產公司、紡織公司、汽車公司、材料公司以及難以統計的其他公司都參與其中。不過,在主業與新能源新材料無關的公司中,他們跨界多是為了轉變公司困境。

    例如,在10月份宣布斥資5億加碼新能源的黑芝麻糊巨頭——南方黑芝麻集團,主業的凈利潤在2017年到2019年從1.11億元下降到了3292萬元,降幅超60%,2020年芝麻糊的處境也沒有改善,而去年則更是錄得凈虧損1.091 億元。

    跨界進場的邏輯并不難理解。一是,新能源行業市場規模足夠大,且符合國家發展長期的戰略規劃,自然是不缺增長動力;二是,在二級市場中,新能源概念更受投資者關注,甚至能抬高估值水平,但也不乏部分公司出于市值管理的目的想方設法也要跟新能源扯上關系。

    跨界入局新能源后股價的躁動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要求其就技術、資金、人才、客戶等資源儲備情況及機構投資者調研信息進行說明。

    在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表示,當前其鈉離子電池技術團隊在電池行業具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公司則在半年報中表示,團隊目前有核心科研人員6名,其中研發科研帶頭人1名、副高教授2名、博士4名,碩士儲備20多名。

    這一數量相較于成熟的電池廠商動則上千人的研發團隊來說稍顯勢單力薄。不過,方面曾表示,未來鈉電池會是其重中之重,大部分精力將會放在鈉電池項目上。

    一體化布局,瞄準儲能和小動力電車

    從財報更新的信息來看,其在2018年就開始與具有鈉離子電池方面豐富科研經驗的相關技術人員開始共同開展鈉離子電池及相關上游材料的研發。表示公司研發的正極材料中已經是有兩款已經是可以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傳藝科技鈉電池團隊負責人康書文持有三門峽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的股份,而這家公司正是今年6月退市的猛獅科技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的猛獅科技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鉛蓄電池為主的新能源及節能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

    其產品在汽車、工程機械、船舶、摩托車、通信、電力、照明、電動車輛、光伏儲能等各個領域都有應用。此外,猛獅科技在鋰電池、鈉電池領域也擁有大量專利技術,在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進程上,已于2021年7月完成交付小批量18650圓柱鈉離子電芯。或許這也能夠解釋為何傳藝科技正式宣布跨界鈉電之后僅僅4個月就完成了中試線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入量產的速度上,傳藝科技的鈉離子電池項目超過了寧德時代等廠商。今年6月跨界宣布進入鈉離子電池領域后,隨后不久就發布了電池產品,10月份完成了中試線投產。表示其一期鈉離子項目在2023年初即可實現量產,相比“寧德時代”的一年半(預計2023年下半年量產),的量產速度相對超前。

    元氣資本曾在《鈉離子電池能否解決鋰電的成本焦慮?》中指出,由于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在產線設備、電池結構上有高達95%的相似性,所以鈉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無需重新進行生產設備和技術等的原始研發。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也使得鈉離子電池成為當前階段最接近批量化的電池路線。鋰離子電池相對成熟的產線基礎或許也是作為“外行”的們能夠迅速切入這一領域的原因之一。

    從各方具備鈉離子生產能力的電池廠商公布的電池參數性能來看,鈉離子電池產品正極容量140mAh/g,負極容量300mAh/g,能量密度150Wh/kg-160Wh/kg,循環次數不低于4000次。綜合性能相較于寧德時代和中科海納產品沒有特別懸殊的差異。

    不過,在當前行業內整體技術指標處于相近水平的情況下,傳藝科技相對較快的實現產品量產或許能夠優先驗證鈉離子電池在儲能等領域對鋰離子電池的替代邏輯。

    此前,元氣資本也曾指出,在儲能領域,鈉離子電池性能與儲能系統標準的要求有更高的適配性。

    通常,大型儲能系統對用于儲能的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對安全性及經濟性要求更高,因此,儲能系統或將成為鈉電池落地應用的重要場景。而且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使其在儲能應用場景中具有更強的經濟性。

    此外,由于鈉離子電池本身具有的寬溫區特性,使得以鈉離子電池為基礎構建的儲能系統能夠適應不同緯度地區的氣候條件,有效提高分布式電源滲透率,提升配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從傳藝科技投資者調研活動對外釋放的信息來看,其目標客戶也正是瞄準了儲能和小動力電動車領域。據財通證券,預計2025年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為398億元,2022-2025年年復合增速超300%,市場需求將直接從2021年0GWh增長到2025年的73.50GWh。

    其中,電動二輪車領域,鈉離子電池需求規模從2021年的0GWh增長到2025年的10.63GWh;儲能領域,鈉離子電池需求規模從2021年的0GWh增長到2025年的48.74GWh;純電A00領域,鈉離子電池需求規模從2021年的0GWh增長到2025年的14.13GWh。

    盡管鈉離子電池的替代邏輯真偽尚待被下游的應用市場驗證,但是似乎并不擔憂。公司表示,雖然當前鈉離子產業鏈還不夠完整,整體滲透率很低,但是其銷售團隊現在跟目標企業客戶等已經建立很好的關系,其產品也已經得到推廣。所以其并不認為下游市場會是問題,不過產能的釋放節奏被其認為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的產能規劃的動態調整上來看,公司對這塊業務是抱有比較大的預期。最初其鈉電項目建設安排分三個階段,包括一階段中試線(當前已經完成)、I期2GWh(所需投入成本約10億)產能規劃及II期8GWh(投入成本約40億)的產能規劃。

    不過在10月25日,也就是中試線投產的前兩天,公告表示出于對下游市場需求情況并結合項目中試成果將對I期的產能建設節奏進行調整,將I期產能提高至4.5GWh,并于2023年初完成I期產能投產。

    事實上,對于產能釋放節奏的擔憂不無道理,從其整體規劃上來看,前后兩期項目的投入總金額將超過50億元。而據其2022年中報,總資產僅為36.18億元,其中,貨幣資金4.736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81億元;公司有息負債率近60%,有息負債達9.57億元,短期借款7.544億元。

    此前,其曾公告表示可用于鈉離子電池項目的自有資金及授信額度達到11.88億元。不過,隨著產能調整,公司也會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雖然公司表示后續將通過進一步獲取授信額度的方式以滿足鈉離子電池項目投產后的流動資金需求,但是對傳藝科技來說,未來該公司資金面上或仍存在不小的壓力。

    從另一角度來看,傳藝科技在鈉離子電池生產上的一體化布局或許將會是其快速打開市場的優勢所在。當前,在電池結構中包括正負極、隔膜、電解液在內,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主要點在硬碳,也就是鈉離子電子負極所需材料之一,國內鮮有企業能夠生產符合理想標準的硬碳材料(做的最好的是日本可樂麗)。

    稱其團隊對于負極材料的研究已經能夠取得比較接近日企水平。此外,表示在鈉離子電池所需正極材料及電解液方面,其也已經具備自研自產能力。從整個行業的視角來看,由于沒有成熟的配套產業鏈,核心的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等活性材料的規模化供應渠道依然缺失,其來源穩定性尚無法保證。

    從鋰電池產業發展的過往經驗來看,具有一體化生產能力的企業(如寧德時代)往往能借助這一點快速擴大規模優勢,有效占領市場。傳藝科技所具備的從正極、負極,再到電池生產,以及對于產業的上下垂直整合能力或將幫助這位“行業新兵”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不過,仍需注意的是,企業布局鈉電池,僅是一個開始,其產品最終能否被市場接受應用才是背后投資邏輯被印證的關鍵。

    來源:元氣資本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開辟鈉電新業務,傳藝科技能“跑贏”鋰電大廠嗎?
    動力電池中場戰事:二線廠商一擲千金,大手筆圍剿“寧王”
    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迎來新變局,歐美市場將是未來決勝關鍵
    寧德時代:鋰電池技術深厚,四大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