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金融與科技,需要一場雙向奔赴

    文/孟永輝

    金融回歸實體,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同互聯網時代僅僅只是借助平臺和中心來提升金融與實體的對接效率不同,現在的金融回歸實體,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通過發揮金融與科技的「基礎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它們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聯系,并以此來找到回歸實體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玩家們的新選擇。顯而易見的是,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這樣一種結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能夠將金融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于此。無論是以互聯網玩家為代表的科技巨頭,還是以傳統金融玩家為代表的金融大鱷,幾乎都將焦點聚焦在了金融與實體的深度融合上。對于科技玩家們來講,它們更多地思考的是通過科技金融化來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并以此來尋找新的發展新機會;對于金融玩家們來講,它們更多地思考的是通過金融科技化來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并以此來打開新的發展機會。

    無論是科技金融化而言,還是金融科技化而言,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站在這樣一個視角,我們再來探討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之路的話,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必然是一個值得每一個玩家深思的話題。找到了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等于到抓住了金融科技的新風口,等于獲得了把握金融科技新紅利的機會。

    那么,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應當如何才能深度融合呢?金融科技的發展又將如何才能跳出互聯網金融式的發展怪圈呢?具體來看,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金融與科技需要一次雙向奔赴

    一直以來,我們要么用金融的科技化來定義金融科技,要么用科技的金融化來定義金融科技。無論哪一種方式而言,我們都可以確認的是,基于這樣兩種方式衍生而來的新物種都無法完美地詮釋金融科技本身,都無法將金融與科技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最終甚至將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入到了發展的死胡同里。

    當金融科技的發展站在了新的節點上,我們需要的是一場金融與科技的雙向奔赴。單純地用金融科技化和科技金融化來定義金融科技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全面的。我們需要的是,用一種建立在金融與科技的兩種元素之上的共同的新物種來重新定義金融科技。要是在以往,這樣一種發展狀態是無法實現的。

    如今,在金融與科技都在發生一場雙向奔赴的大背景下,用建立在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之上的共同物種來定義金融科技,有了新的可能性。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是,它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承擔起新型「基礎設施」的功能和角色,它們更多地與實體經濟聯系在一起。而這,正是金融以往一直在做的。只不過以科技的角度來重新詮釋金融的這種功能,更加深度和徹底,更加完整和全面了。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是,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了科技的一面,它們更多地成為了科技的詮釋者,科技的表達者。這一點,在數字化浪潮日漸清晰的今天,顯得更加明顯。對于金融來講,這樣一種以數字化的方式和形態來詮釋自我的新方式,更加有利于它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與賦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的發揮。

    當金融與科技的這樣一種雙向奔赴開啟,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為主導的全新發展的到來。以此為開端,金融科技將不再僅僅只是非金融,即科技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兼具了金融與科技的功能和屬性的存在。

    金融與科技需要一次重塑與再造

    當我們在尋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的時候,如果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金融與科技的原有的功能與屬性上,很顯然是無法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的。欲要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次有關金融與科技的重塑與再造。

    從功能上看,金融與科技需要一次重塑與再造。對于金融來講,它們要擺脫僅僅只是金融范疇下的支撐的功能,轉而將自身的功能拓展到更加多元的領域里。筆者認為,金融的功能應當更多從傳統的金融功能,轉移到新的數字、數據等新的功能上。借助這樣一種功能的轉變,讓金融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

    對于科技來講,它們要擺脫僅僅只是科技范疇下的功能。以往,提及科技,人們更多地想到的是,它在聯通和中介上的功能和角色,它在提升效率上的功能和角色。筆者認為,科技的功能應當更多地從傳統以效率提升為主導的科技功能,轉移到新的元素、流程和環節的再造的功能上。借助這樣一種轉變,實現科技功能發揮的最大化。

    從表現形式上來看,金融與科技同樣需要一次重塑和再造。無路是對于金融而言,還是對于科技來講,金融與科技的表現形式,其實都將發生一場全新的改變。以往,提及金融,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是以保險、信貸、證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形態;提及科技,我們同樣所見到的是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傳統科技形態。

    當金融與科技的表現形式發生重塑與再造,無論是金融還是科技,它們的表現形態都不再僅僅只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形態,而是有了一種新的表現形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融和科技領域正在發生著的數字化的浪潮,正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當這種發展趨勢愈加明顯,金融與科技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發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金融與科技需要一次「扎根」與「深耕」

    無論是對于金融來講,還是對于科技而言,以往它們之所以無法實現深度而又全面的融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們總是浮于表層,它們總是停留在表面,從未真正俯下身子,從未真正扎根到實體,從未真正深耕實體。當金融與科技無法與實體經濟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融合,那么,它們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得長久且可持續的發展的。

    當我們在尋找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的新方式時,如何盡可能多地讓金融與科技扎根到實體經濟當中,真正讓它們與實體經濟產生更加深度而又多元的聯系,才是保證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可以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所在。

    當金融與科技實現了「扎根」和「深耕」,它們便不再是一個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的存在,它們便不再是一個僅僅只是充當中間商的存在,它們便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融入到了實體經濟之中的存在,變成了一個虛實融合的存在。

    當這一現象發生,實體經濟對于金融和科技而言將不再是一個收割的對象,而是變成了一塊沃土。在這樣一片沃土之下,金融與科技可以實現深度融合,可以共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這片沃土之下,金融與科技不再是孤立的,封閉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相互融通,相互結合的全新的存在。這個時候,金融科技的發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新階段。

    結語

    對于金融科技來講,它的發展,正在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如果對這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進行一個總結的話,回歸實體,無疑是一個確定的方向。若要回歸實體,僅僅只是站在金融的角度,抑或是僅僅站在科技的角度,都是無法做到的。欲要讓金融科技真正回歸實體,我們必然需要找到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一場金融與科技的雙向奔赴,我們需要一場金融與科技的功能的重塑和再造,我們需要一次金融與科技在實體經濟中的「扎根」和「深耕」。當這三個方面實現,金融與科技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發展才能真正跳出原有的條條框框,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對于金融科技來講,這是一次全新的風口。可以預見的是,在這樣一個全新的風口之下,我們所獲得的發展紅利,絲毫要比以往建構于傳統的金融科技模式之下的發展紅利要大得多。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知名行業研究專家,專欄作者,戰略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來源:輝常觀察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金融與科技,需要一場雙向奔赴
    回歸實體,實體經濟催生金融科技新方向
    金融科技的「背面」:回歸實體和產業
    金融科技:尋找虛實融合新突破口,開啟虛實融合新階段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