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追求極致“快”的SHEIN,要“慢”下來了

    作者|金鄞

    編輯|宋函

    一直悶聲發大財的SHEIN,又有新動作了。

    10月末,SHEIN在美國推出了在線二手轉售平臺SHEIN Exchange,允許用戶交易二手服飾。據悉,目前這一功能僅在美國試運營,預計明年將面向全球更多市場開放。

    短短幾年,SHEIN從低成本中國時尚服裝電商迅速崛起成為時尚巨頭。據媒體報道,快時尚巨頭SHEIN今年收入有望達到240億美元,GMV(總成交額)預計將增長50%,達到300億美元,如果能達到預期,意味著SHEIN的銷售額與傳統快時尚品牌Zara和H&M的距離進一步縮小。此前,SHEIN的估值已經超過了兩位時尚界前輩。

    隨著規模不斷壯大,SHEIN越來越注重品牌價值的經營。在供應鏈上不斷追求極致“快”的SHEIN似乎要“慢”下來,做一些“無意義”的事。

    “把吃螃蟹的人吃了”

    在大眾眼中,SHEIN的崛起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情。無論是外界還是在跨境電商圈,SHEIN都顯得低調和神秘,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甚至很難找到創始人許仰天的照片。

    在跨境電商圈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劉告訴霞光社,許仰天可以算是跨境電商的先驅。最早許仰天在南京一家公司做SEO(搜索引擎優化),算是頭一批跨境營銷服務提供商,也是在那兒他鉆研技術和市場,發現了跨境電商的機會。后來許仰天和人合伙成立了公司,其中一塊業務也是做SEO。

    根據公開信息,2008年10月,許仰天出資4.5萬元和兩位合伙人成立了南京點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占股45%。“發不了大財,但做得早也是能賺到錢的,不過那時候很多SEO是有侵犯知識產權嫌疑的。”晚點曾報道,點唯公司用很多手段提高網站在 Google 的搜索關鍵詞排名,被處理后就換個域名繼續刷。

    老劉說:“后來幾個合伙人意見不合,許仰天就另起爐灶了。也許就是早年發生的這些事情,造就了許仰天后來低調的行事風格。”

    依靠SEO掘得第一桶金后,許仰天又做了幾年婚紗跨境電商,“就是到廣州周邊制衣廠拿貨,放在網上賣到國外。這種貨很難說有什么設計,多是山寨大牌款式。不過婚紗是女裝里最特殊的一個品類,只要好看,多少錢消費者都愿意花,而且婚禮準備時間長,物流慢客戶也愿意等,簡直是天然為跨境電商而生的。”老劉說。

    但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盯上這塊市場,競爭變得激烈。許仰天意識到婚紗市場紅利期所剩不多,因此決心進入女裝這一賽道。

    這個決定在當時看來有點難以理解,服裝生意面臨的是一片紅海。券商分析師李夢分析,放眼整個服裝產業,無外乎就是兩種盈利模式:類似Gucci這樣高溢價、款式少的奢侈品模式;類似Zara這樣的溢價低、款式多的快時尚模式。

    前者通過品牌影響力產生高溢價、制造稀缺性精準定位高收入人群,后者通過龐大的設計團隊捕捉流行元素,定位價格敏感、消費能力不強但人數眾多的青年時尚群體。

    而在許仰天眼里,這些模式都太“傳統”,互聯網的逐漸普及讓SHEIN看到了第三條路——網紅帶貨。

    幾乎是一開始,SHEIN就確定了網紅的方式帶貨,SHEIN移動總經理裴暘在一次論壇上曾經透露,“2010年,只要花30美金,網紅就可以幫你做宣傳,到了2016年,一線網紅帶貨價格已經漲到了5萬美元。”

    2011年,SHEIN的流量100%來自網紅,當時的ROI可以做到驚人的1:3.裴暘都感嘆“那是個非常暴利的時代”。

    早期Sheinside網站頁面。 圖源:eBay中國官方博客

    經過初期的摸索,2012年,許仰天固定了域名,SHEIN前身Sheinside正式上線,目標定位為專做女裝的跨境電商獨立站。依靠低價策略,簡潔明快的網站風格,短短一年時間,Sheinside就累計了超過25萬的注冊用戶。

    雖然SHEIN不是最早利用網紅帶貨的跨境電商,但SHEIN做網紅帶貨的模式有多堅決,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用裴暘的話說:“SHEIN把吃螃蟹的人吃了,全行業第一家做網紅的不是SHEIN,是另外一家公司,后來SHEIN把它收購了。”

    除了利用網紅營銷站穩腳跟,起步期的SHEIN展現出對營銷深刻而獨到的見解。裴暘說:“現在做推廣大家都講競價、排名、賬戶操作,大部分人做廣告都是先上圖,然后測試、優化,把錢花在表現最好的廣告商,這是錯誤的廣告做法。”

    前述營銷業內人士也認為,效果類廣告按點擊轉化付費,但廣告代理商可能存在刷量、偷換計費名、流量劫持等數據造假問題,如果客戶基于這樣的結果反饋數據去優化投放策略可能是無意義的。

    在SHEIN看來,廣告轉化率低,90%都是圖片本身的問題,而圖片不行,則一定是選款和拍攝本身存在問題。

    最早,SHEIN采取低價爆款引流的方式獲取用戶,比如標價1美元的爆款服裝,但流行款式變化很快,這樣的廣告會在很短時間內時效。從2014年開始,SHEIN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廣告圖片本身上。SHEIN研究了大量歐美當地時尚行業廣告照片的拍攝風格,2016年,SHEIN在廣州尋找國外模特拍攝照片的價格就達到了1200元每小時。

    價格成本是最直觀的,但很多成本無法用花錢多少去直接衡量。為了貼近當地流行風格,針對不同國家,模特的妝容、發型、發色、配飾、姿態都會有所不同,甚至是拍攝背景用白底、木板還是實景,SHEIN都做了大量嘗試,分析每個不同的組合的點擊轉化率,跟蹤消費者的最終評價和反饋,得到廣告圖片風格的最優解。“花了兩年時間才達到想要的效果。”裴暘說。

    SHEIN的崛起和疫情無關

    “確實SHEIN的服裝是比較便宜的,尤其在北美和歐洲這樣的發達國家市場,所以很多人說SHEIN的崛起是依靠中國式的網紅種草+傳統外貿的低成本模式,這種觀點只說對了一部分。最初起量階段流量紅利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SHEIN前員工Rebecca說。

    Rebecca對霞光社說,早期一些國家只需要給KOL寄幾件衣服,或發一些優惠券就可以讓他們幫助SHEIN進行產品推廣,成本幾乎為零,后來SHEIN也逐漸引入了銷售分成這樣的機制。除了大家比較熟知的Facebook、instagram、Youtube這樣的主流平臺,SHEIN會時刻留意新興的社交媒體和平臺,比如國內不太知名的Pinterest,年輕女孩非常喜歡用,SHEIN利用它獲取了大量用戶。

    Rebecca曾負責過SHEIN在歐洲某國的市場,她在SHEIN的兩年時間,銷售額猛增了9倍。

    圖源:SHEIN社交媒體截圖

    Rebecca說,SHEIN非常注重內容本身和社群的營銷轉化,尤其在最近兩年,SHEIN社交媒體粉絲數量連續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Pinterest粉絲量甚至增幅超過了100%。

    除了官方品牌賬號,SHEIN還分品類、分地區設有不同的子賬號,比如僅Instagram子賬號就超過20個,更加有效地觸達細分市場的消費者。

    從SHEIN網站的訪問數據可以看出,公司擅長通過優質內容及營銷手段獲取消費者關注。根據中泰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2021年5月,其網站平均訪問時長為8分37秒,遠高于ZARA的6分25秒和H&M的5分55秒。

    SHEIN官網的品牌歷程,現已被刪除一位美元基金投資人表示,最近幾年的疫情導致了SHEIN爆炸式的增長,SHEIN因此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但其實,SHEIN的崛起可以說與疫情無關,只是宏觀環境加速催化了這個過程。投資圈很早就有機構注意到了這家公司,2015年SHEIN就拿到了上億融資。

    前述投資人坦陳:“最開始我們沒有介入SHEIN的項目有些遺憾。這兩年我們出手的次數比較少,在全球央行放水的背景下,像SHEIN這樣好的項目估值又漲得太快,所以后續也就沒有參與。”

    SHEIN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2021年5月17日,SHEIN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iOS和Android平臺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在54個國家或地區的iOS購物應用中排第一位,在13個國家或地區的Android購物應用中排第一位。一個來自中國的快時尚APP下載量超過了人們熟知的亞馬遜等本土大平臺,隨著媒體爭相報道,這個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才被逐漸揭開。

    “SHEIN內部其實很早就意識到流浪紅利很難長久持續。”Rebecca說,SHEIN非常注重供應鏈體系的搭建。

    連續不斷地高速增長背后,是SHEIN“小單快返”的供應鏈模式。小單快返在快時尚領域并不新鮮,先小批量的生產不同款式產品測試市場反應,根據反饋確定有爆款潛質的產品大批量生產。

    “一開始SHEIN就是買手到處找貨采購,看到好的版型就在十三行批發市場或者直接找工廠拿貨,賣得好再追單。”李志和SHEIN合作了幾年時間,“大家一開始都不愿意接單生產,主要是貨要得急,量還小,就像100件這樣的小單,平均到每個建議生產的尺碼也就二三十件,工廠都收不回成本。”

    2014年之前,SHEIN還沒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找到了爆款卻供不上貨,價格也沒辦法有效控制。

    中泰證券研報認為,產品的高性價比、極快的上新和庫存靈活是服裝行業的“不可能三角”。極快的上新需要較高成本投入到生產環節進行多批次生產,在高成本、低毛利的情況下,服裝企業可能會面臨產品短缺或庫存過剩,最終這都會導致利潤下降,如果企業要盈利,就必須要有靈活庫存,在供不應求和降價促銷之間保持平衡。

    早期SHEIN會給工廠貼點錢,保證生產不會虧。Rebecca說,通常拿到樣衣或少量備貨后,就會聯系拍攝團隊,上傳圖片,通過消費者的點擊、瀏覽時間、購買數據分析預測哪些可能成為爆款,然后再聯系制衣廠大批量生產。但在SHEIN快速起量的階段,產能成為制約銷量的核心因素。

    2014年,許仰天親自帶隊,在廣州番禺建立了一個包含服裝設計師和買手的設計打板團隊,并逐漸沉淀下來一個服裝生產供應商池。番禺是珠三角的幾何中心,這里和一江之隔的東莞有大量中小型制衣廠和面料供應市場,距離佛山倉儲基地和廣州白云機場也只有一小時車程,是服裝外貿產業的前沿陣地。

    其實在2014年之前,許仰天就有穩定供應商的想法,他甚至很早就在服裝廠入股。從公開報道中可以看出,2013年,SHEIN就啟動了外部設計師招募計劃。

    “SHEIN越做越大,早年跟著公司的供應商都賺到錢了,但像我們這樣后來加入的,就比較尷尬,主要是SHEIN對供應商的要求越來越高,利潤也越來越小。”李志說。

    李志告訴霞光社,最初貨要得急,出點小錯SHEIN也會要,但現在不行了,對于衣服尺碼、數量、款式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最麻煩的是制作樣衣,經常要來來回回修改幾次,SHEIN有一套專門的數據系統,每次修改了什么地方,比如袖長短了多少,版型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下單時間、收發貨都有詳細的記錄。“很多數據都需要我們自己錄入,無形中多了很多工作。”

    為了確保供應鏈體系中原材料備貨的穩定可控,SHEIN自建了僅供內部使用的線上B2B供應商平臺“淘料網”。券商研報稱,截至2020年初,該系統已經有超過300家原材料供應商,公司面料年采購量已超過16億米,金額超過50億元。

    另外,公司生產部門通過生產時效、品質、產能、配合度等多個維度對供應商進行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將供應商分為從S、A到D五個級別,S和A級供應商半月結款,其他供應商月結。李志說,結算爽快是SHEIN非常厚道的地方,服裝廠被拖欠貨款在業內十分常見,回款快的代價是如果生產沒有按期完成或質量不達標會被扣錢,最終,末位的30%供應商將會被淘汰。

    從原料端到生產端再到消費端,所有的數據都會匯集到SHEIN,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SHEIN都會有針對性的版型、面料優化,依靠累積的數據不斷優化算法系統,提高對市場需求預測的準確度,動態調整庫存,用市場反饋指導生產和銷售。在這套系統里,生產成本幾乎是完全透明的。

    “現在做首單試產肯定是虧的,只有后續大量追單返單,才能有利潤。但是這么多供應商一起競爭,你價格報的高一點,SHEIN就去找別人了,一件成本10元的衣服,利潤基本在2元左右,最低1元利潤我們也做過。”

    李志無奈地表示:“現在服裝行業越來越難做,廣東這邊成本已經很高了,聽說SHEIN正在把供應鏈搬到成本更低的江西。”今年初,李志結束了和SHEIN的合作,“我年紀大了,孩子已經在城市工作,無意接手家里的生意。”

    從小而美到大而全

    2016年,裴暘參加論壇時,還謙虛地說SHEIN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小是指做的東西足夠專注,美是在專注的領域里做到極致。”當年,SHEIN的定位還是只做女裝。“兩三萬SKU只有女裝”還是讓裴暘頗為驕傲的事情。

    圖源:SHEIN美國站官網截圖

    但目前,從公司官網來看,除了女裝,SHEIN的品類已經涵蓋男裝、童裝、鞋履、美妝和家居。

    “最初在SHEIN買衣服就是因為便宜好看,而且SHEIN的物流比其他電商快,特別像逛十年前的淘寶,很上頭,不知不覺就買了不少。”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Phoebe說。有研究顯示,SHEIN的客單價達到了70美元,而多數服裝售價在2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只有2美元。

    身穿SHEIN的寵物狗。圖源:受訪者

    一位運動品牌市場人士說,從女裝到全品類,是品牌做大的基本思路,像亞馬遜,最初也是從網上書店開始的。基于供應鏈基礎,SHEIN不斷擴展子品牌,觸達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如果SHEIN停留在低價這個標簽上,是很難形成高品牌溢價的。而要提升品牌力,則需要做一些看上去“無意義”的事。

    10月17日,SHEIN在美國推出了在線二手轉售平臺SHEIN Exchange,允許客戶交易來自SHEIN的二手服飾。該項目與二手轉售平臺Treet合作創建,功能試用版目前嵌入在SHEIN應用程序內,僅在美國試運營,預計明年將面向全球更多的市場開放。

    美國留學生Amy說,因為SHEIN的衣服便宜好看,所以穿壞了也不心疼,有的衣服屬于沖動消費,買回來穿了一兩次就不再穿了,閑置下來也會覺得浪費。

    事實上,SHEIN為了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已有過不少動作。比如在美國設有海外倉,但海外倉主要功能除了備貨,主要是為了處理退貨,快時尚行業退貨率可能會高達25%。退貨的商品經過二次熨燙、包裝、消毒等整備操作后,可以二次銷售,從而降低貨損成本。

    一位海外倉負責人則表示,SHEIN非常低調,在和SHEIN的接觸中能感受到他們的專業和細致,雖然公司和SHEIN有合作業務,但SHEIN要求細節不對外公開。

    此外,去年SHEIN就推出了EvoluSHEIN計劃,利用可回收塑料瓶制成的聚酯材料,其供應商均具有全球回收標準(GRS)認證;發起一項5000萬美元的基金,用以解決紡織廢料管理問題。

    北美創訊CEO彭家榮分析,現在SHEIN的規模已經很大了,所以推出二手平臺是個很聰明的做法。一方面能幫助SHEIN留住更多用戶,在美國,很多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媽媽們,會在Facebook上發布二手信息,SHEIN這個新業務對這部分用戶無疑是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除了經濟效益,開展二手回收也有品牌塑造方面的考量,在歐美民眾眼里,紡織服裝是高污染行業,回收顯然對消費者展示了SHEIN對于塑造品牌環保理念的重視。

    “品牌價值的塑造需要做一些看上去投入產出比很低的事情,這幾乎是每一個品牌贏得消費者口碑,占領他們心智的必經之路。”上述運動品牌市場部負責人這樣說。

    SHEIN正在品牌化戰略的路上四處出擊。SHEIN已經從去年開始嘗試開放平臺,從女裝到整個服裝品類再到多種品類的平臺型電商,SHEIN正在探索更多可能。

    一位在巴西經商多年的人士告訴霞光社,目前SHEIN已經開始招募巴西本土供應商和平臺入駐商家,品類包括女裝、男裝、大碼時裝、時尚配飾、鞋類、電子產品和家居裝飾品。

    另外,11月13日,SHEIN全球首個長期線下實體店鋪將在日本開業,值得注意的是,店內不直接銷售商品,而是供顧客試穿和查看商品,并可掃描二維碼在線上購買。

    這些動作并不意味著SHEIN會在其他國家市場批量復制。可能的原因是,巴西因為稅務問題,市場壁壘比較高,所以供應鏈基于本地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政策優惠。而日本受到便利店文化影響,一直以來都是線下經濟主導。

    顯然,打造中高端品牌也是SHEIN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去年4月,SHEIN通過旗下供應鏈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宣布,旗下高端品牌SHEIN Premium更名為MOTF,進軍快時尚服飾的中高端消費市場;2021年,有消息稱,SHEIN在英國高街時尚品牌Topshop母公司競購的最后階段臨時加入競標,盡管SHEIN發布聲明否認了相關競標,但從目前情況來看,SHEIN可能意識到性價比路線所剩增長空間已經不多,子品牌的高端化可能是擴展商業版圖的合理途徑。

    2015年,SHEIN提出要做“線上”ZARA,踩著流浪紅利,背靠中國成熟高效的供應鏈,SHEIN僅用了十年就達到了快時尚前輩ZARA和H&M幾十年達到的高度。但在銷量和規模之外,品牌的塑造似乎更需要慢慢依靠時間沉淀。

    從性價比之王到品牌王者,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定位置,品牌的價值不可忽視,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但中國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寥寥無幾,品牌的建設除了產品本身,也需要沉下心來做一些短期看上去“無意義”、不賺錢的事情,SHEIN無疑正走在這條路上。

    參考資料:

    [1]《走快一點、做精一點、想遠一點 ——看80后“行動派”如何開辟在線服裝外貿藍海》,eBay中國官網博客。

    [2]《SHEIN移動總經理裴暘:公司有錢了做什么?第一個就是手機、網紅和模特兒》,海貓跨境

    [3]《SHEIN的崛起,大眾品牌何以鑒之》,中泰證券

    來源:霞光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追求極致“快”的SHEIN,要“慢”下來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