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凈虧26億!賽力斯賠本賺吆喝,華為帶不動“親兒子”

    來源 | 東文財經(ID:zscy006)

    成也新能源,敗也新能源!

    賽力斯集團,以前是一家存在感不是很高的車企,最富盛名的是其東風小康面包車。雖說賽力斯早早就開始研究和開發新能源汽車,但起色并不明顯。

    可自從和華為合作推出問界后,賽力斯直接從邊緣角色躍升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香餑餑,其股價開始飛天,銷售也逐步起飛!

    問界系列也創造了“從零到萬交付周期最短”、“從上市到量產交付周期最短”和“單月銷量過萬最快的汽車品牌”等多個行業內“第一”。

    更關鍵的是,賽力斯憑借著問界系列的成功,成為含“華”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并打入了新能源汽車的中高端市場,連續三個月銷售過萬!

    可以說, 賽力斯是“丑小鴨變白天鵝”的一個真實童話。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白天鵝能否延續,會否打回丑小鴨呢?

    賽力斯火了。

    華為問界突然爆紅,是2022年電動車界的重大事件。

    今年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幾款電動新車里,就有華為的問界 M5、M7.而它們,都是由位于重慶的賽力斯工廠生產出來的。

    問界M5自今年3月開啟交付,創下新品牌單車型87天銷量破萬的最快紀錄。問界M7上市后僅51天就開啟交付,實現交付再提速,在明星車型引領下,問界系列連續三月實現交付破萬。

    這得益于華為技術與渠道的加持,再加上余承東的賣力吆喝,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車型在市場上迅速崛起,賽力斯也從汽車圈默默無聞的邊緣配角,一舉躍升為眾所矚目的明星電動車企!

    但在AITO問界銷量形勢樂觀之時,賽力斯卻掉入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境地中。

    11月1日,賽力斯發布10月銷售數據,10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5597輛,同比增長213.44%;其中,賽力斯汽車10月銷量為12047輛,同比增長461.37%,再其中,AITO問界汽車交付12018輛,同比增長461.37%。

    至此,賽力斯本年累計銷量61622 輛,同比增長832.82%。可以看出,這其中基本都是問界的貢獻。

    10月份銷量公布后,以問界單一品牌銷量計算,也把同期的“蔚小理”甩在了身后。

    但這份銷量喜報仍無法讓賽力斯擺脫“焦慮”。原因不僅僅是華為的伙伴越來越多,賽力斯無法獨享華為的光環與渠道。另一邊,賽力斯的虧損仍在不斷增加。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963.2萬輛和1947萬輛,同比增長7.4%和4.4%。

    與銷量增長相呼應的是,各大車企在今年第三季度普遍實現了營收增長。

    就在上個月底, 賽力斯集團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季度營業收入107.07億元,同比增長163.39%,前三季度營收231.23億元,同比增長101.96%,已超越去年全年;今年第三季度凈虧損9.47億元,前三季度凈虧損26.75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高達28.65億元。

    這意味著, 賽力斯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至少虧出1.35萬元。

    “成也新能源,敗也新能源”成了塞力斯最真實的寫照!

    雖說借著華為的東風,賽力斯從邊緣車企直接躍至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頭部梯隊,還成為了含“華”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不過可以看出, 問界系列銷量是上去了,但賽力斯的虧損面卻仍在不斷增大。去年同期,賽力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83億元。

    2019年至今,賽力斯的同比虧幅逐漸增大。其2020年、2021年凈虧損分別為17.29 億元和 18.24 億元,近三年來賽力斯已虧損超62億!

    憑借問界系列走紅的賽力斯,原來只是在賠本賺吆喝。

    此前是銷量不佳導致虧損,如今為何問界賣得越多,賽力斯反而虧得越多呢?

    賽力斯的原名小康股份,在2022年7月底8月初的時候,公司名字由小康股份正式更名為賽力斯,并且換了企業標識。

    賽力斯創始人張興海創業初期是做汽車零部件,當時主要制造汽車座椅彈簧和洗衣機彈簧。

    在捕捉到我國汽車工業即將爆發的趨勢之后,賽力斯選擇了第二次“創業”,2003年聯手東風汽車做起了微型汽車,自此也正式踏入了這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最富盛名產品莫過于是東風小康面包車了。

    2016年后,賽力斯就開始入局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了,不早肯定算不上晚,但起色卻并不明顯,首款車型上市以來一直都處在“生死邊緣”。

    這或許就是為什么賽力斯篤定未來,與華為深度捆綁“最后一戰”的關鍵所在。

    雖然在造車這件事上,華為的態度一直很堅決,那就是絕不親自造車。但在宣傳與塞力斯汽車聯合設計的問界汽車上,華為一直都不留余力。

    早在問界M7還沒亮相的時候, 余承東就公開喊出了問界M7將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級豪車。此話一出,瞬間引發了整個行業的熱議。

    在與塞力斯的這場聯合造車的游戲中,華為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而賽力斯呢?借用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的一句話講就是: “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跟我談合資造車的事,我都不干,我會堅定不移地跟華為跨界合作。”

    今天的賽力斯雖然銷量數據喜人,但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賽力斯,可能是“虛假的繁榮”。

    看不到的是, 賽力斯集團的汽車總銷量看不出什么變化,而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在急速地攀升,這也就意味著賽力斯的傳統燃油車正在被嚴重地擠壓。

    從問界車型開始量產交付后的六個月數據來看,賽力斯品牌在3-8月的累計銷量為3.75萬臺,而同期問界車型的銷量卻高達3.56萬臺,問界車型銷量占賽力斯品牌的比達到了94.78%。

    賽力斯正在被問界給“掏空”,可現在的塞力斯偏偏還離不開華為!

    如果沒有了華為,賽力斯又是誰?到現在,賽力斯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它的命運,似乎并不在自己手里。

    對于賽力斯而言,華為是將其拉出泥潭的“救世主”。但對于一心要做產業鏈的上游主導者的華為來說,賽力斯并不是其布局汽車領域唯一的選擇。比如奇瑞汽車、江淮汽車或加入智選模式,進度不得而知,至少目前尚未出產品。

    問界系列車型,是從設計、核心部件(電驅系統、智能座艙)、經銷零售、品牌營銷等方面,華為都深度參與的智選模式,而賽力斯基本只負責制造生產,相當于在為華為“代工”。

    這樣的類代工模式對賽力斯而言, 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充滿了憂喜交加的“矛盾感”。一方面是獲得了巨大的銷量和聲名,一方面則是居高不下的財務成本和巨額虧損,這成為賽力斯當下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及未來長遠發展的隱憂。

    賽力斯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集團的營銷費用支出達14.60億元,相比歸于上年同期的4.21億元,凈增加了10.39億元,同比增長247.09%。

    如果細分來看, 營銷費用中的大頭是“廣宣及服務費”達到了11.57億元,占營銷費用總額的79.27%,而在上年同期的這筆費用才1.79億元,同比增速達546.11%。

    另外,汽車行業一直以來都要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這些投入也同樣侵蝕著車企的利潤。

    總之, 消費者見證了比亞迪銷售突破64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也見證了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車的決心,更見證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同時,消費者也見證了傳統車企在轉型過程中的“陣痛”。塞力斯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

    在向新能源轉型過程中,變化加快,誰能笑到最后,還未可知。

    參考資料:

    《華為“掏空”賽力斯》,子彈財經

    《賽力斯的命運,握在華為手里》,見聞Auto

    《上市車企三季報:比亞迪逼近上汽 賽力斯越賣越虧》,中國經濟周刊

    《北汽藍谷和賽力斯虧損超20億,長安和比亞迪利潤猛增丨半年報觀察》,市界

    《股價跌停!前9月銷量同比增1011.55%,“網紅”賽力斯怎么了?》,杠桿游戲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凈虧26億!賽力斯賠本賺吆喝,華為帶不動“親兒子”
    二線豪華車品牌的十字路口:細分市場震蕩,電動化“翻身仗”難打
    汽車座艙的百年演變:從電子按鍵到大屏智能交互
    車企打響“卡位戰”,搶跑氫燃料電池汽車賽道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