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失去蘋果訂單后,“果鏈”明星企業“一字跌停”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許諾

    編輯 岳彩周 陳莉

    11月9日一開盤,“果鏈”明星企業歌爾股份便“一字跌停”,跌停價鎖定在20.72元/股,跌幅9.99%。

    股價 “雪崩”源自11月8日晚間歌爾股份發布的一份公告。公告指出,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約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2%。

    4.2%的營收占比為何會引起市場和股價如此大的反應?種種線索和多個信源均指向一個解釋:所謂的“境外某大客戶”正是蘋果公司,而被暫停生產的“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則是蘋果旗下的真無線耳機AirPods。

    新京報 貝殼財經記者聯系了蘋果中國方面,但是對方表示不對此類事件置評。而歌爾股份證券部電話則始終處于占線狀態。

    01

    對經營業績影響還在評估中

    砍單背后的不良率造假傳聞未獲證實

    33億元的營業收入受到影響,并非是蘋果相關業務在其營收中只有這個數額,而是該客戶尚未支付給歌爾股份的應收賬款。根據歌爾股份的2022年半年報,其在應收賬款中,只有一家公司的應收賬款超過30億元,那就是其最大的客戶,蘋果公司。

    而歌爾股份2021年年報顯示,蘋果公司(財報中的“客戶一”)占公司年度銷售額的比例,是42.49%。從2010年進入蘋果供應鏈合作陣營,到2018年開始承接AirPods代工業務,歌爾股份業績的騰飛與TWS耳機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尤其是蘋果AirPods產品的熱賣有著莫大的關系。

    在11月8日的公告中,歌爾股份表示,該事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在評估中。11月9日,在接受媒體問詢時,歌爾股份相關負責人確認,2022年前三季度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營收為198.9億元,占公司前三季度總營收741.5億元的約26.8%。

    對于砍單原因,目前市場傳聞稱歌爾股份AirPods代工良率造假被蘋果方面發現,除了受到巨額罰款外,相關訂單也被轉移給立訊精密等同行企業。不過,新京報 貝殼財經記者采訪到的多位行業內部人士都表示,目前尚不能確定砍單的具體原因。而被傳拿到轉移訂單的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則在受到媒體問詢時表示“不方便評論”。上述歌爾股份負責人表示:“罰款多少億的傳聞,都是不實信息,公司還在評估具體損失,會及時公告。”但該負責人并未直接回應公司是否存在良率造假的問題,以及蘋果砍單的原因。

    良率又稱“合格率”,是產品質量指標之一,生產良率高表示工廠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高,進而說明產品質量可靠。一般而言,代工廠良率造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達到客戶較高的良率要求,從而留住客戶訂單。

    02

    失去AirPods代工業務影響幾何?

    歐菲光或為前車之鑒

    事實上,在2022年中報的“經營風險”一欄,歌爾股份排在首位的風險,就是“客戶相對集中”。公司寫道,全球科技和消費電子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公司的業務模式和大客戶戰略,決定了公司的客戶結構相對集中,來自于少量核心客戶的業務收入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占據了較大份額。盡管上述客戶均屬于全球行業頭部企業,具有顯著的競爭力優勢和市場地位,且與公司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但如果主要客戶因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其企業經營活動出現波動,則有可能為公司業務帶來相應的波動和風險。

    只不過,蘋果的企業經營活動沒有出現波動,出了問題的,卻是歌爾股份與蘋果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歌爾股份在中報中表示,公司將積極關注主要客戶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與客戶保持充分溝通,及時發現和應對客戶方面可能發生的經營波動,并充分利用各種管理方法、財務工具等來防范和化解潛在風險。但是歌爾股份并沒具體寫明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可以消化這一風險的沖擊。

    過去一兩年里,歌爾股份新業務發展迅速,智能穿戴設備、VR/AR產品等智能硬件業務大幅增長,蘋果AirPods相關訂單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也觸頂下降。這對當下歌爾股份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該負責人也在回應中表示,公司會積極推動聲學、光學、微電子、精密結構件精密零組件產品和VR/AR等業務發展,還在積極拓展汽車電子、觸覺等新業務方向。

    不過,歌爾股份今日股價的跌停,仍顯示出資本市場對其前景信心不足。一個或許可以參考的案例,是去年二季度與蘋果“分手”的另一家“果鏈”企業歐菲光。作為國內領先的光學鏡頭廠商,歐菲光為蘋果供應的主要是攝像頭和觸控屏組件。根據其2021年3月的公告,2019年蘋果公司相關業務營業收入為116.98億元,占其年營業總收入的22.51%。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大,但蘋果砍單之后,歐菲光的經營情況很快急轉直下。日前發布的2022年度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8.24億元,同比下降37.06%;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2.81億元。而第三季度營收30.49億元,更是同比下降了44.12%;歸母凈利潤虧損24.07億元,虧損額比今年前兩個季度擴大。

    03

    失去蘋果訂單將帶來品牌損失

    蘋果仍在加碼中國

    除了AirPods之外,目前歌爾股份與蘋果的其他合作仍然正常。雖然這部分業務與AirPods無法相比,但目前歌爾股份的情況,卻是也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被“踢出”了果鏈。

    多位消費電子行業分析人士告訴新京報 貝殼財經記者,兩三成營收的丟失,對于一家企業的業務和財務穩定性的影響還是會相當顯著。而在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作為蘋果供應商的地位,客觀上也成為一家行業上游企業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背書”。遭遇蘋果如此大規模的砍單,將給公司的品牌形象帶來不小的沖擊。正處于新業務高速增長期的歌爾股份,是被這一沖擊打亂陣腳,還是會通過加碼新業務來加速公司的轉型,也是對公司管理層的一個很大考驗。

    不過,對于整個蘋果產業鏈而言,中國企業和中國工廠的地位依然穩固。日前蘋果公司公布的2021財年主要供應商名單中,中國仍是其最大供應地。全部190家企業中,有91家是中國公司,占比47.9%,排名第一。與上一年相比,中國大陸有7家新進入,8家廠商被剔除;中國臺灣新增3家廠商,5家廠商被剔除;中國香港則是新增1家。

    而在這190家企業中,有近150家供應商在中國大陸設有工廠,占總企業數的79%左右。中國制造在蘋果供應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也有為數眾多的企業因為搭上了“果鏈”的快車而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不過,歌爾股份與歐菲光的經歷也顯示出產業鏈企業高度依賴頭部客戶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失去蘋果訂單后,“果鏈”明星企業“一字跌停”
    蜜雪冰城“成人禮”:揭秘商業成就背后的四個男人
    歷經20年風雨起落,皮衣外貿工廠的“淘金”故事
    中國TO B企業出海“眾生相”,企服廠商需做“減法”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