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自動駕駛熱潮減褪,“活下來”成為當下競爭主基調

    自動駕駛公司正經歷艱難求存期。

    Argo AI 官宣倒閉,Mobileye 估值縮水六成,圖森未來、Luminar、Aurora 等上市自動駕駛公司市值大幅跌落,自動駕駛行業的熱潮正在減褪。

    對于場上選手而言,“活下來”成為當下競爭的主基調。

    對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而言,Robotaxi 和 Robotruck 是商業化落地的兩大版塊;相較之下,后者實現難度更低,尤其在港口、礦山、機場等垂直場景,Robotruck 成為具備商業前景和提升社會效益的“當下科技”。

    也正因如此,Robotruck 成為自動駕駛公司近年來重點逐鹿之地。僅在 2021 年,國內共有 42 起自動駕駛行業的企業融資事件。

    在智能重卡賽道上,各家有各家的打法。對自動駕駛公司而言,僅靠技術賦能顯然已不足夠,要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需要打造“技術+場景+主機廠”的完整生態。

    11 月 1 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宣布與戰略合作伙伴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團進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三方戰略聯盟,聯手打造智慧物流“技術+車輛+場景”黃金三角。

    這意味著小馬智行 Robotruck 將迎來產品化和商業化初級階段。于小馬智行而言,這是自證商業化運營的關鍵時期,也是 Robotruck 規模化應用于物流場景的重要檢驗。

    拿下 500 輛訂單,首批交付 30 輛

    事實上,小馬智行此前已分別與及三一集團旗下三一重卡成立合資公司——

    2021 年 12 月,小馬智行與股份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青騅物流”,共同打造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運力平臺,于今年 4 月 1 日開啟運營。

    2022 年 7月28日,小馬智行與三一重卡宣布成立合資公司“一驥智卡”,開展L4自動駕駛重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共同打造自動駕駛重卡品牌。

    在官宣成立戰略聯盟當日,小馬智行發布第三代自動駕駛卡車軟硬件集成系統,其傳感器方案沿用多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傳感器整體數量20個,主要采用車規級傳感器件,在實現自動駕駛超遠距感知、360°全景無盲區、長尾場景處理等領域均取得突破。

    據介紹,在高速行駛和高載重的業務要求下,該傳感器方案通過1個超長距攝像頭、2個長距攝像頭、1個量產車規級長距激光雷達、1個遠距毫米波雷達構成強大的超遠距感知模組,可覆蓋前向 200 米至 1000 米障礙物探測。

    以卡車 90公里/小時的行駛速度計算,超遠距感知模組可讓自動駕駛卡車提前30秒精準識別出前方故障車輛,做到從容避障。

    除了呈現最新技術成果,一驥智卡還宣布交付 30 輛智能重卡,后續將投入至青騅物流的干線物流運營網絡進行智能駕駛貨運。

    青騅物流首席運營官劉勇表示,未來三年內,青騅物流還將向一驥智卡采購 500 輛智能重卡,并投入至干線物流運營網絡。也就是說,隨著戰略聯盟成立,一驥智卡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業內最大規模的訂單量。

    據鈦媒體APP了解,青騅物流的智能駕駛路線目前已有山東至華南、華東至華南兩條線路,智能運行的線路已達到 20 萬公里。

    可以說,有了車輛和場景的雙重,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技術具備商業化落地的勢能,而這正是小馬智行在 Robotruck 領域致力于打造的“黃金三角”模型——即“自動駕駛公司+物流公司+重卡制造商”。

    “黃金三角”何以運轉?

    在“黃金三角”模型中,小馬智行將自動駕駛技術賦能卡車制造商,基于后者的整車開發制造技術積累打造重卡產品,實現量產,進而將生產出來的自動駕駛卡車銷售給物流運營商。

    和傳統卡車銷售不同的是, Robotruck 銷售不是價值鏈條的結束,而是智慧物流服務的開始。

    當自動駕駛卡車變成一個個的智能終端后,自動駕駛公司還需要和物流運營商一起合作,打造智慧物流平臺來運營和管理自動駕駛卡車,包括車輛管理、運力調度、安全管控、數據分析等。

    按照小馬智行的規劃,“黃金三角”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初期的技術研發,到產品化階段,最后才是商業化階段。

    早在 2018 年,小馬智行內部組建了卡車研發團隊,通過改裝自動駕駛卡車進行實際路測來收集數據,曾獲得了北京和廣州的自動駕駛卡車路測牌照。

    在這一階段,盡管技術在某些場景有了初步應用的價值,但離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有距離,要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數據,需要突破只從自有測試車輛獲取數據的限制,深入實際應用的卡車業務。

    可以看到,小馬智行正身處這一關鍵周期,先后與及三一集團旗下三一重卡達成合作,以合資公司形式深入整車制造領域和物流配送環節。

    只有產品化趨于成熟,才能夠進入第三階段,即商業化階段。在這個階段,產品應用規模會不斷擴大,產品的應用領域從長途貨運擴展到短途和城配,提升自動駕駛產品在物流貨運領域的的滲透率。

    按照小馬智行的規劃,一驥智卡將于 2022 年內小規模量產交付,2024 年開始大規模量產。

    群雄逐鹿萬億級 Robotruck 賽道

    事實上,不只是小馬智行,包括百度、圖森未來、贏徹科技、智加科技等廠商都在 Robotruck 賽道上加速布局,足以見得這一賽道火熱。

    在小馬智行看來,貨運是一個體量和出行相當的領域。小馬智行副總裁、自動駕駛卡車業務負責人李衡宇曾表示:“Robotruck 的市場規模非常巨大,我們不用擔心市場規模會限制我們未來的發展,而是應該擔心未來我們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Robotruck 對公路運輸市場的潛在替代空間巨大,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以后突破至萬億。在 2023年~2025 年三年間,Robotruck 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 2932 億元、4530 億元和 6221 億元。

    可以看到,Robotruck 可能對物流行業帶來的降本增效價值。根據小馬智行 Robotruck 商業化運營經驗,基于更為合理的車輛控制及路徑規劃,Robotruck 較傳統卡車可節能 10%~20%。

    增效顯而易見,降本卻有前提。從投入的角度來看,Robotruck 初期進入物流行業其實難以帶來明顯的收益,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意味著車輛購置成本的上升。要讓收益能夠攤分前期投入的成本,需要形成規模化起量。

    對自動駕駛廠商而言,單點的突破遠不足以,由點至面的網狀生態才是制勝關鍵。

    可以看到,小馬智行正在不斷擴大朋友圈以尋求商業化應用突破,但要真正實現規模化商用,小馬智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另外,置身于資本與行業的大環境中,在動蕩的國際形勢和資本寒冬雙重預警之下,自動駕駛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現實挑戰,亟需學會自我造血。

    無論是進入 L2 前裝量產,還是深入物流場景,其實都是自動駕駛企業摸索商業化落地的嘗試。對當下的自動駕駛企業而言,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自動駕駛熱潮減褪,“活下來”成為當下競爭主基調
    PPT狂歡褪去,美國自動駕駛開啟大退潮
    三季度汽車行業融資超30起 自動駕駛、芯片和智能底盤站上風口
    外媒:攜手中企研發自動駕駛 大眾加大投資強化在華業務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