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消費降級的年輕人,只薅羊毛不花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開菠蘿財經,作者 | 吳嬌穎,編輯 | 金玙璠

    一年一度雙11.最大的狂歡屬于羊毛黨。

    消費降級的年輕人,嘴上喊著“不買立省”,薅起羊毛來絕不手軟。

    有人為了買到最低價,多渠道比價做數學題,單價精確到每毫升;有人沉迷羊毛群組,每天花幾小時研究買法,訂單金額絕不超過20塊;有人專薅茅臺和金條,每天準時預約搶購,轉手一賣賺差價。

    “薅羊毛”的另一面,是“不買”。

    面對各種打折、滿減、秒殺的誘惑,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無動于衷,每天三問自己:真的需要嗎?適合我嗎?有替代品嗎?

    實在說服不了自己,就去社交平臺“求拔草”“求罵醒”,讓網友們給自己列出數十條“不買”的理由,這一套流程下來,要是還想買,多少都得帶點負罪感。

    不過,當“薅羊毛”的隊伍日益壯大,它也可能是消費主義的另一個“糖衣炮彈”。

    越來越多人發現,薅羊毛搭上了很高的時間成本,還可能承擔一定的信息泄露或交易糾紛風險,最重要的是,當初那些9塊9“薅”到爽的東西,最后極有可能被扔進垃圾桶。

    羊毛黨的雙11:薅折扣、薅便宜、薅差價

    盡管大家都說大促沒有真實惠,很多年輕人仍覺得,雙11.是一年里網購最劃算的時候。當然,前提是,要會找折扣、薅羊毛。

    周周今年雙11的第一筆訂單,是她期待已久的北京環球影城雙次票。“雖然是淡季,但覆蓋多個周末包括圣誕節,528元的價格,相當于旺季單次票的一半。”

    “我去過5次環球影城,從來沒有買過正價門票。”周周稱,只有等到這種“薅羊毛”的機會,她才會下手。

    當然,薅羊毛并不總是這么直接簡單。

    雙11預售開始前,新宇早早地列好了購物清單。即便東西沒幾樣,她還是花了大把時間去比價。

    就拿某款眼霜來說,她充分比較了李佳琦直播間和“中免日上”“CDF會員購海南”小程序的優惠機制,價格精確到每毫升,“李佳琦雖然單價不是最便宜的,但有其他贈品,加上后續的滿減和品類券,應該是最劃算的。”

    不過,在羊毛博主的指點下,她找到了某視頻APP會員專享的優惠券,最終以更低的價格在線上免稅平臺下了單。

    新宇說,雙11的優惠券不局限于電商平臺,各類視頻、銀行、外賣甚至通信APP和小程序,都會推出大量其他購物渠道可以使用的優惠折扣,疊加下來經常會有羊毛價。“只要功課做到位,總有羊毛可以薅。”

    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如今踐行的消費觀是,“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還有一些年輕人,只薅真正的低價羊毛。

    “今年雙11.我的訂單里就沒有超過20塊錢的東西。”資深羊毛黨Sunny,最近每天通勤路上、午休時間、睡覺前都要摸出手機,點進購物小組和羊毛群看“作業”(指優惠的渠道和買法)。

    她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必須要買的東西,下單只是因為價格夠便宜,最近薅到的就有,十幾塊錢一箱的抽紙、幾元一斤的洗衣液以及各種9塊9的大牌護膚品小樣,購物渠道多是旗艦店的試用入口、天貓超市和拼多多。

    Sunny分享稱,雙11期間,很多美妝大牌為了促銷量,會放出很多低價試用裝,多用幾個賬號下單就能以兩三折的價格薅到正裝的量;日用消耗品在天貓超市買最劃算,因為平臺會放出大量優惠券和可以抵現的返卡;網紅店賣的衣服鞋襪,以及許多由代工廠生產的品牌零食,都可以去1688找“同源廠家”。

    要是遇到優惠券設置錯誤,還有機會薅到“神價”。Sunny稱,雙11商家出現bug的概率是最高的,所以要盯緊羊毛群組看消息,“當然,下單的人越多,商家不發貨的幾率越高,但通常都會給到一些補償,也不虧。”

    她的這些薅羊毛經驗,都來自豆瓣購物小組,那里聚集著幾十萬像她這樣的羊毛黨,最大的一個小組,人數多達41萬。

    薅羊毛,還被一些年輕人當作快速“搞錢”的副業,比如,搶茅臺、金條、iPhone14等稀缺或保值商品,轉手賣出賺一筆差價。一瓶茅臺酒轉手的利潤,低則一兩百,高達上千元。

    大促期間,有些平臺放出大額優惠券,差價就賺得更多。臨近雙11.社交平臺上的“搶茅臺”攻略都多了起來,沉寂已久的黃牛羊毛群也復活了,群主開始指揮群員們前往各個平臺搶券、預約下單。

    對雙11感知度和參與度最高的,或許就是這些準備大展身手的羊毛黨了。

    薅羊毛絕不手軟,花錢免談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雙11就像一個放大鏡,因為商品數量和促銷力度的增加,把“薅羊毛”的快樂放大了數倍。

    這種在過去或許會被稱作“貪小便宜”的行為,現在很少有人難以啟齒,反而被引以為傲。畢竟,在消費降級的當下,省錢、攢錢,才是這屆年輕人的主旋律。

    薅羊毛,也不僅僅是在雙11.更是許多年輕人的日常操作。

    比如,點外賣,只會用美團和餓了么紅包的人,是薅不到羊毛的。“可以去‘建行生活’APP,每天都有限時搶的無門檻外賣券,有的額度高的,自己用不上還能低價賣出去。”Sunny說,光是這樣一個交易帖,在某購物小組一個多月就蓋了8萬層樓。

    又比如,買生活用品,根本不需要等到大促囤貨,也不需要蹲大主播直播間。“抖音商城低價秒殺專區和拼多多百億補貼專區,每天都會定時上新并彈券,沒事看一看,總能發現可以囤貨的。”

    如果說“薅羊毛”是消費降級的A面,那B面就是“不買”和“少買”。

    博主“省錢大王小圓”已經三年沒有參加過雙11了,她經常在社交平臺分享關于省錢和存錢的小技能,不到一年時間,吸引了超4萬粉絲關注。

    今年雙11.她的“不購買計劃”是,“猶豫的、已經有的、不符合生活習慣的、沒使用過的、湊單的、因為打折想買的,通通不買。”

    “購物前問自己六個問題,是必需品嗎?是需要還是想要?有其他替代品或囤貨嗎?適合我嗎?有其他成本嗎?不想要了怎么處理?”她的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有粉絲評論稱“自問自答完,購物車已經清空了。”

    “怎么勸自己別買” 來源 / 小紅書

    新宇坦言,與往年美妝、衣服、日用、家電等各個品類“火力全開”,一共花出去兩萬多相比,今年她要收斂得多,“一臺咖啡機、一瓶眼霜、一年一度給爸媽的體檢卡,只有這些。”

    過去每年大促必買的護膚品,今年幾乎都被她踢出了購物清單。“最近一次搬家的時候,收拾出了一箱正裝囤貨和贈送小樣,要么沒來得及用,要么就過期了。”當下她就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以后一定要用完再買。

    原本,她還準備了2000元預算,買一臺無線吸塵器,“但在做了許多功課后發現,我租的房子每個月有上門保潔服務,自己每周再打掃一遍,用以前買的普通吸塵器清理地毯,就足夠了。”

    最近剛搬進新家的小豆,在添置家用電器時,也把烤箱“開除”出了購物清單,“有了空氣炸鍋,烤箱就比較雞肋,加上工作忙出差多,估計很少有機會使用。”

    像他們這樣刻意控制消費欲望,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潮流。

    豆瓣“不要買| 消費主義逆行者”“摳門女性聯合會”“喪心病狂攢錢小組”里,充斥著年輕人“求拔草”“求罵醒”的帖子。

    一篇名為“雙11大家都付定金了嗎”的帖子里,沒付定金和付了定金的人數比例是5.5:1.

    選擇沒付定金的人要多得多 來源 / 豆瓣

    被拔得最多最狠的品類有,各類電子產品如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小家電如掃地機器人、投影儀、破壁機,以及各種鞋服和美妝產品。

    有人分享自己的不買清單,包括奢侈品、營銷出來的品牌和需求、廉價但不必要的小物件、所有穿不出門的衣服和鞋、不會讀的書、退而求其次的東西等。

    更有人總結,“除了日用消耗品和有產出的智力投資,其他一概不買”。

    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喊著“不買立省”的年輕人,薅起羊毛來卻不亦樂乎。但從成本和回報的性價比來看,薅羊毛,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消費主義陷阱。

    找羊毛、薅羊毛,首先是一件時間成本巨高的事情。

    “我現在每次要買什么東西,第一步是把商品詳情里能領的券都領了,第二步是到對應的返利軟件看看有沒有隱藏券,第三步是去其他電商平臺搜同款比價,第四步是去羊毛群組看有沒有現成的作業‘查漏補缺’,最后才能回到購物車安心下單。”Sunny稱,這一套操作下來,就給至少五個APP貢獻了日活流量。

    即便是有人分享了優惠買法,“抄作業”也是相當費功夫的。但凡是羊毛,幾乎都不可能直接領券下單,“薅一單羊毛,得花上至少半小時。”

    遇到雙11這種優惠機制復雜的,就更頭疼了。

    Sunny所在的豆瓣購物小組,最近有組員分享天貓雙11預售訂單的計算公式,要算上定金、商品券、品類券、跨店滿減券、消費券、88VIP折扣,最終按商品標價占訂單總額的百分比分攤到每件商品上,才是實際需要支付的價格,最多能達到預售價的6折。

    網友列出的雙11優惠計算公式 來源 / 豆瓣

    “這種算法要理解都費勁,更別提跟著做了,我選擇放棄。”即便身經百戰,Sunny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羊毛,自己薅不來。

    大促期間,趕來“殺時間”的,還有各種可以領券分紅包的電商小游戲。“每天都得一一簽到打卡做任務,參加吧,一不小心半個小時又過去了,不參加吧,等出現好價你買不了時就會悔不當初。”

    社交平臺上,像Sunny這樣為了薅羊毛搭上睡覺、工作、學習時間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一直在找活動優惠滿減,好像走火入魔了一樣,好像省錢了又浪費了時間,痛并快樂著。”一位網友稱。

    除了耗時,薅羊毛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比如,羊毛黨最常見的一種買法是為了使用滿減優惠券,需要在不同的店鋪拼單再拆單,留下需要的、退掉不需要的,但次數多了,有可能會被平臺監控到賬號異常,導致被限制下單或領券,得不償失。

    此外,許多APP和小程序為了拉新,通過跨平臺發放大額優惠券的方式吸引用戶注冊,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而陌生人之間的拼單式“薅羊毛”,也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交易糾紛。

    如果說時間不值錢、風險是概率事件,那么更多羊毛黨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薅回來的羊毛,并不會都像想象的那樣“真香”。

    Sunny坦言,在自己四年的羊毛黨生涯里,大約只有30%是真物美價廉的,另外70%,要么是劣質商品不好用,要么是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或者用不完。

    “為了薅而薅的羊毛,大部分的結局是過期扔進垃圾桶。”最近正在實踐極簡生活的悠悠說。

    她也曾經跟著羊毛群組薅過一些價格很好的商品,“比如9塊9五套的旅行洗護套裝,5塊錢的一次性毛巾,還有一堆的護膚品片裝小樣,覺得旅游或者出差時肯定派得上用場,結果一年到頭了根本沒出過城。”

    最近搬家,她收拾出了這些堆在各個儲物柜里的“羊毛”,拍照發到了社交平臺上稱,“再也不薅了。”

    多位受訪者也都認同,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風險概率都不一樣,羊毛薅得劃不劃算,自然也因人而異。

    不過,在沉迷薅羊毛的時候,多問問自己需不需要、有沒有用、值不值得,總是沒錯的,“要不然,你在薅羊毛,‘羊毛’也在‘薅’你。”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消費降級的年輕人,只薅羊毛不花錢
    TikTok焦慮:對紅利“心知肚明”,又不得其法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京東發起“低價保衛戰”
    直播電商,正成為改變傳統電商的重要力量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