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帶著小米“光環”出道,石頭科技坐了回“過山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獨角獸挖掘機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10月27日,石頭科技股價下跌1.59%,收于238.27元,距離2021年6月創下的1494.99元歷史最高價,已經剩下不到二成。

    作為曾經的小米生態鏈明星企業,石頭科技在資本市場坐了回“過山車”。

    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就成資本的寵兒變成了棄兒,就連股東雷軍也在通過減持行為,逐漸揮別一手捧紅的。

    即使在今年9月13日,發布新一代洗地機產品——石頭智能洗地機A10系列,股價也如石頭一般,動也不動。

    “同命相連”還有另一家“掃地茅”科沃斯,其公司股價同樣也是從2021年7月的歷史高位251.61元/股一路跌至當下的65.74元/股,市值蒸發超七成。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對《獨角獸挖掘機》表示,賽道紅利、技術壁壘和高增長預期,是支撐石頭科技、科沃斯等清潔家電企業估值的主要立意點,這也是他們股價一度被追捧的原因。

    然而,從過去一段時間,這些舉著科技旗幟的清潔家電企業在二級市場中的表現來看,資本或將重塑對其的估值邏輯,智能科技股恐將滑落至家電股范疇。

    01帶著小米“光環”出道

    創立于2014年。在一批同期創辦的互聯網、科技類公司中,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了搭建互聯網平臺或是新能源造車,如拼多多、“蔚小理”,掃地機器人,這樣的“硬件”并不像其他企業那般擁有太強的想象力。

    更何況,如果從1997年瑞典電器品牌伊萊克斯推出第一代掃地機器人算起,國內對于相關產品的認知至少晚了10年的時間。有數據顯示,在創辦的2014年,國內每1000戶家庭只有不到5戶買了掃地機器人,而整個中國市場年銷售額也不過22億元。

    盡管那時公司只有5個人,并以拆卸+改造的方式“組裝”出一個初代測試機,小米的三個投資經理進駐公司進行考察時,測試機運行得還不算穩定,但這依舊沒有抵擋命運的饋贈:創立第二個月,就獲得了小米的投資。

    2016年8月,小米生態鏈舉辦了秋季發布會并首推智能掃地機器人(代工的就是),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在演講中提到,他們迎來了“史上最復雜的產品之一”,有1279個零件,113套模具。這也讓人們第一次認識到,掃地機器人遠比想象中要復雜得多。

    有了小米“光環”的加持,的營業收入逐年走高:2017年至2020年,其營收分別錄得11.19億元、30.51億元、42.05億元和45.30億元。不過,營收增長的速度卻在快速下滑,同期內,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510.95%、172.72%、37.81%、7.74%。

    凈利潤方面的表現同樣如此。盡管凈利潤幾乎每年都翻倍,但凈利潤的增長速度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6700萬元、3.08億元、7.83億元和13.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6.05%、359.11%、154.52%和74.92%。

    這里需要提到一個背景,并不甘心于做小米背后的“隱形人”,為了能夠以“石頭”而非“小米代工”的身份存在于市場,其早在2017年便開始謀求轉型:從代工商轉換為自主品牌銷售。

    這也意味著公司需要擁有更強大的研發能力作為支撐,正因如此,自2017年起,開始授予期權,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管理層和核心技術骨干等人身上。同時,陸續推出“石頭掃地機器人”、“小瓦掃地機”、“石頭手持無線吸塵器”等產品。

    2017年-2020年,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額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9.63%、51.08%、66.41%、90.72%。進入2021年,自有品牌產品銷售額占比更是高達98.8%,幾乎實現了“去小米化”的自力更生。

    撕去小米“標簽”的勇氣固然值得尊敬,但對石頭科技來說,未來的挑戰也并不算小。力推自主品牌的正面臨著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快速上漲的營銷費用正嚴重拖拽公司盈利能力。

    2019年至2021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54億元、5.59億元和9.38億元,同比增速已遠超同期的營收增速。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已突破5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的2.62億元增長91.22%,幾近翻倍。

    02競爭加速,行業格局或變天

    清潔家電在過去2、3年的蒸蒸日上,反映了國內消費的大勢。中國家電網發布的《2021年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指出,推動了掃地機器人進入快速發展期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其一,城市化、智能化及消費升級等因素推動掃地機器人逐漸被接受,特別是被年輕一代消費群體所青睞。

    其二,城市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導致人們投入清理家務時間減少,老齡化趨勢也加速了以家庭清潔機器人代替人工的剛性需求;

    其三,技術不斷迭代,令掃地機器人產品體驗日漸成熟。

    然而,在經歷了2020、2021年連續兩年雙位數高增長之后,進入2022年,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增長整體開始放緩。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57.3億元,同比增長9%,零售量201萬臺,同比下滑28.3%。該機構還預計,2022年全年,掃地機器人的零售量為462萬臺,同比將下滑20.2%。

    消費市場的疲軟也不斷向資本市場傳導。在二級市場上,行業內已上市的兩家企業科沃斯和,市值方面均在持續縮水:其中,科沃斯總市值已跌至400億元左右,在220億元左右。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領域人士分析認為,導致“們”頹勢的原因是多樣性的,而這些原因的疊加也將重塑行業的競爭格局。

    首先,無法規避的是原材料的價格上漲,這也全行業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自去年底起,家電產品生產制造所必需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拉低了整個家電板塊的利潤空間。特別是像美的、海爾、格力等多品類產品的傳統家電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

    另外,新品牌、新品類的不斷涌現,也給帶來了沖擊。

    “這里僅對比一下科沃斯和兩家上市公司。”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成立至今,的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但科沃斯除了掃地機器人產品之外,還有添可芙萬洗地機、秀萬美發棒等多品類產品,這些都為營收增量創造了更大的增量。”

    特別是,在智能生活概念大行其道的今天,像美的、海爾、格力等傳統家電企業也紛紛入局。

    只不過相較于科沃斯、石頭科技、云鯨科技、追覓科技等新興品牌來說,傳統家電企業的短板也比較明顯。

    “比如像掃地機器人這類產品,其基礎是導航算法,而且只有一套算法可能也是不夠的,算法還需要不斷有數據回饋,這也是垂直賽道中一眾新興企業天然的優勢。傳統家電企業的稟賦更貼近制造業,數據、算法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精力補上。”上述分析人士說。

    03滑向家電股估值邏輯?

    實控人是現年40歲的昌敬,其在騰訊和百度擔任過產品經理,2014年創立了。2016年以前,一直處于虧損中,到了2016年9月,推出首款小米定制“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后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根據公開資料,在上市之前一共吸收過5輪融資,小米集團以及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參與了其中三個輪次的投入。出于在產品端、資本端上的深度綁定,此前也被市場定義為小米生態的鏈屬公司。

    2020年2月,正式登陸科創板,順勢開啟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的發行價格為271.12元/股,創下了當時科創板新股發行價的記錄,上市當天股價一度漲幅超過98%;同時,從上市到1494.99元/股歷史高位僅用了15個月。

    不過此后,的股價便進入到下行通道,10月27日,股價為238.27元,市值蒸發八成左右,目前公司總市值僅剩下226億元。

    為何資本市場對清潔家電行業態度變臉為何會如此之快?一位行業分析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說法,“可能與相關企業在價值屬性上的定位有關。”

    “到底是科技企業,還是家電企業,這是兩套不同的估值邏輯,資本市場對清潔家電熱情變淡最大的理由,可能就是無法從根本上做出界定。”上述行業人士說。

    該人士進一步補充道:“不管是掃地機還是洗地機,本身科技含量并沒有太高,企業進入并不難。你看美的、海爾等不少老牌家電企業,同樣在清潔電器領域加大了布局。”

    所以,上市時的高估值很大程度是運氣好,趕上了一波市場對“科技”、“智能”的追捧,傳統家電還沒有覺醒。

    如果按家電股的估值邏輯來看,當下美的動態PE約10.2.海爾動態PE約15.5.格力動態PE約7.4.再來看科沃斯和,兩家上市公司已從此前的40、50倍PE逐步下降至現在的18.3和11.5.這已從某種層面驗證資本市場對其估值開始偏向于家電股邏輯。

    當然,也有自身的優勢,表現在科研投入方面。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93億元、2.63億元和4.41億元;2021年科研投入占比總營收的7.55%。同一時期內,科沃斯研發投入分別為2.77億元、3.38億元、5.49億元;2021年全年科研投入占比總營收的4.20%。

    從研發投入來看,還是十分看重科技、智能“標簽”的,這一點值得肯定。

    從遠期來看,石頭科技成長確定性依然值得期待,但令人頗為意外的是,過去半年多來,其背后的股東方卻頻頻做出減持。

    雷軍的順為資本作為的第二大股東,在今年二季度減持公司8.41萬股,持股比例已從此前的12.85%降至8.87%。包括順為資本在內,的十大股東中,有五大股東在二季度內減持。

    面對消費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以及資本市場投資熱情日益冷靜化,想要破局還需加一把力氣。(完)

    來源:獨角獸挖掘機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帶著小米“光環”出道,石頭科技坐了回“過山車”
    石頭科技變身“提款機”?重要股東和董監高減持套現已超80億
    千億“掃地茅”跌剩300億,“雷軍系”持續出逃
    石頭科技“去小米化”陣痛業績承壓 144億跨界造車再臨大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