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當下數據挖掘的價值——生意增長是本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十年間,中國數字經濟從11萬億增長到超過45萬億。其中,算力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這些數字的背后,則是中國已經構建起的先進完備的數字產業體系。

    而隨著這波浪潮,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輪數字技術逐步向產業滲透,各行各業的新老品牌已經開始深挖數據在產業或組織所能發揮的價值,數據智能、數據資產挖掘已經是這個時代無法回避的熱點話題。

    中集集團、邁瑞醫療、秀域集團、全球蛙、立白日化、檸季等品牌方前段時間共同參與了2022全球數字價值峰會。作為中國比較優秀的工業品以及消費品制造企業,他們分享了各自在數字資產挖掘上的經驗。

    從各個品牌的發言中看,行業不同,數字資產挖掘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像中集集團這樣有數據積淀的工業制造企業對數據資產的挖掘已經在數據治理、數據標準等問題上有了成熟經驗,而對于秀域集團、全球蛙、立白日化、檸季這樣的快消企業來說,更前端的消費者觸達、低成本更快獲客是他們在數字資產挖掘上加大投入和探索的重要動力。

    生意增長是本質

    通過鈦媒體App前文《橫評三家頂尖數據智能廠商之異同》,可以看到數據中臺、數據智能,后端數據與前端業務打通等在大廠跑通的解決方案,已經進行了一輪迭代。不過迭代之后的數據智能、數據資產挖掘方案是否也適用于其他品牌,有待驗證。

    會上,秀域集團創始人李曉寧談到一個細節,疫情期間,在公司運營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其到店成交率從5%提升到了40%。秀域集團是如何做到的?

    據李曉寧介紹,到店成交率提升與2018年公司做的一個決策分不開。2018年,秀域開始同第三方數據智能服務商進行數據中臺方面的合作,這兩年疫情期間,秀域的抖音運營提上日程,此時,李曉寧發現,4年前開始建設的數據中臺在這個項目上發揮了奇效。比如,通過數據中臺的數據挖掘,秀域發現其已有客戶中,男士的轉卡率、復購率、選擇醫美概率等數據均好于女士,因此在5月份專門為男性投放了一批廣告,并從場景、穿著、行為都進行了相應改變。廣告投放后,公司售前成交率提高到了45%。

    “生意本身就是數字化的,有邏輯可循的。只是過去,生意的邏輯沒有被數據顯性化。這就是當下數據挖掘的價值。”李曉寧說道。秀域的案例其實印證了當前數據智能在業務過程中能夠發揮的價值。

    立白日化智云CDO鄭遠鴻也比較認同數字化與業務服務的掛鉤的思路,他認為數字化不能忽略業務本身,并且還提出“設定共擔數字化考核指標”的想法,他認為作為數字化團隊,必須要扛業務指標,否則做數字化營銷團隊就是偽團隊。

    作為新銳茶飲品牌,檸季在數智化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其在門店管理、訂貨預警、時效預警、保質期預警、庫存預警等都做了數字化迭代。例如在加盟商選址方面,檸季同美團高德做了選址系統,早前他們通過消費數據來選址,現在可以通過移動人口數據等等做出目標客戶等的分析模型。

    “消費者從門前經過的數據都可以抓取到作為模型數據的來源。”檸季檸季聯合創始人譚力表示。自2021年2月份檸季開了第一家店開始,到今年1月份,檸季已經在全國開了700家店,并順利拿到字節、順為以及騰訊的融資。

    仍有難題待解

    雖然秀域、立白等品牌方對于數據智能表現出了較為樂觀的態度,但是也有嘉賓提出要進一步實現數據價值挖掘,目前在數據意識建立、數據采集、應用上仍有難題待解。

    例如全球蛙董事長原冰數談到一點,她認為字化的最大挑戰,是能不能讓從業者聽得懂。作為超市新零售平臺,全球蛙所涉及到的商業鏈路中,商超從業者居多,更偏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這部分群體對數字化還比較陌生。“說讓從業者聽得懂的話其實對于賦能平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原冰表示。目前,全球蛙實現了將數字化領域頗為晦澀的專業術語轉化成零售從業者能聽懂且易操作的指示這一動作,贏得了數字化戰役中漂亮的一仗。

    同時,在較為復雜的集團組織中,其數據的標準化以及特殊情況下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數據保密也至關重要。“在企業數字創新過程中,從集團而言,業務擴展通過整合并購不可避免,由于并購企業的系統不盡相同,數據標準不一致,導致數據價值挖掘的難度增加。此外,中集集團業務多元,分層管理下,以及集團內部存在競爭,數據歸屬,則是另一個挑戰。”中集集團CIO潘進杰指出。

    在諸多挑戰之下,資方也參與到了用資本驅動數據創新的大潮中。初心資本合伙人許旸洋透露,就數據創新來說,他們已經觀察到幾個投資機會,這些機會分屬于數據處理前端、數據處理的中端,以及數據處理后的可視化等方面,比如在一些場景下,數據分析需求與數據分析團隊供給還處于錯配狀態。

    “業務人員找到數據分析師團隊幫忙,反饋周期鏈條很長,短則一兩周,長則一個月。我們也正在尋找一些公司,他們可以將數據分析的業務需求做更好的消化和承接,讓有數據分析需求的業務人員直接使用數據產品就可以得到數據決策支持。”許旸洋說。

    阿爾法公社創始合伙人、CEO 許四清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微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數據創新有大量的應用場景,一方面邁瑞、中集這樣高級別的企業在抱怨解決能力不足、供應能力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有極強痛點的一群服務提供者不知道怎么賣給用戶。”許四清觀察到,中國數據創新、數據智能的使用者和供應者就像一個腰鼓,集中在兩端,購買能力在一端,供應能力在另外一端,供應能力見不到購買能力,缺一個平臺把垂直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能力沉淀成各種產品。

    深圳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數交”)董事、副總經理王冠也強調要加速數據應用,就必須有大量的數據沉淀,必須有大量優質數據供給,才能形成更多的交易。隨著數字化進程加速,中國數據存儲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培育數據流通市場迫在眉睫。

    “目前數據流通的一個挑戰是,數據交易的流通方式比較單一,目前主要以數據包和API接口的形式,且當前數據應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大量公共數據未激活。”王冠分析。

    對此海松資本高級副總裁李陽指出數據創新存在的生態問題:“國內如果只投一個小的方向以小搏大,在數據創新方面還是比較難,比較合適的是把大行業或者大的標桿客戶拉來一起做生態,大的標桿客戶想做的事情非常多,但全靠自己的能力做不完,和它一起打磨這個產品、這個系統,未來所謂的規模化復制是一種比較好的邏輯。”

    整體來看,無論是資本方、數據服務使用方還是數據能力提供方都在探索數據智能、數據挖掘創新路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未來數據智能賽道,也必將涌現更多的創新場景、商業模式,而我們正處于數據創新的最好的時代。

    來源:鈦媒體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當下數據挖掘的價值——生意增長是本質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