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飛離地球、遨游太空是中華民族很久以來的夢想。15年前的今天(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開始了宇宙之行,由此拉開了我國探月工程的時代序曲。
歐陽自遠院士曾在講座中表示:“‘嫦娥一號’是家里的老大,我國探月計劃的排頭兵。它于2007年發射,飛行在距離月面200千米的極軌軌道上,開展了綜合性科學探測16個月,并且取得了海量的科學探測數據。它在2009年結束使命,受控撞擊在月面的豐富海,實現了月面硬著陸,創造了我國探月歷史的多項第一,開啟了中國人探月的新時代。”
自“嫦娥一號”發射以來,月宮被接連造訪。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號”成功飛入環月軌道,寂寞的“廣寒宮”終于迎來來自“嫦娥”故鄉的第一次拜訪。6年以后,“嫦娥三號”優雅落月,還和“玉兔”互相拍照留念。又過了5年,“嫦娥四號”也來到月球,同樣是優雅落月,她選擇了月球背面,這里只有她和她的“玉兔二號”。兩年后,“嫦娥五號”再次造訪月宮,并且帶走了月宮的月壤……
不只是中國人,全世界人類對于月球都有著探索的好奇心。人類登月已50余年,我們離月球旅游還有多遠?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吳季曾在第658期首都科學講堂中作了《人類離再次登月還有多遠?》講座,講述月球和太空的那些事兒,一起來學習~
人類的登月夢想要如何實現?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跨越38萬公里的征程,著陸在月球表面,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首次登上月球的人類。
那么在阿波羅完成登月后,我們人類登月的夢想就算實現了嗎?也許有人說那只是美國人登月了。那么如果未來中國的航天員登上月球了,中國人的登月夢想就實現了嗎?
答案似乎也不是。俄羅斯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因此我們人類的夢想應該是:普通人也能夠走出地球,進入太空,而不僅僅是國家項目支持的幾個宇航員去一次、兩次。也只有到那時,人類才算真正走出了地球搖籃。
我們離月球旅游還有多遠?
載人太空旅游,包括月球旅游,是新航天中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月球旅游可能是未來能夠改變人類的最重要的領域,也會對商業航天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我們離月球旅游還有多遠?如果要去月球旅游的話,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比如月地高速通信、月面能源提取、月夜能源等。目前,“玉兔一號”“玉兔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都是在月夜關閉,進入休眠期。月夜長達14天,對太空旅游來說,月夜能源問題必須解決。不光是因為運行成本,還因為只有在月夜期間,才能獲得最好的回望地球的機會,也就是觀看如同在地球上看“滿月”一樣地看到“滿地”。
在降低運輸成本方面,地球載人飛船起飛采用可重復使用火箭,返回采用返回艙式的6人座小飛船,構建地面和地球軌道中轉站的運輸能力。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月面著陸和起飛艙可以重復使用。而運輸系統的燃料,可在月球表面生產。
上圖技術構想來自于《月球旅店》
在度過漫長月夜問題上,可利用小型核電站、軌道太陽能電站、就地化學能發電等技術解決。此外,要解決38萬公里的高速通信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運用激光+微波通信的方式。目前的地月微波通信速率僅有2~20Mbps,遠不能滿足未來月球旅游的需求。微波可以克服地球大氣層阻隔的問題,而激光可以解決長距離高速的問題,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就可以解決38萬公里的高速通信問題。
要解決38萬公里的高速通信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運用激光+微波通信的方式
(供圖:中科深鏈空間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在月球上居住,人類需要有一個封閉式的生命和生態保障系統。月面環境嚴酷,月日陽光下溫度可達150°C,月夜溫度可達-150°C;月面沒有大氣,需要有生命支持系統,人才能夠生存與活動。
如今,人類重返月球的所有技術儲備都接近或已經就緒,且遠超1960年代阿波羅計劃時的能力。中國自2015年政府對民資、民企開放航天市場后,商業性質的航天企業已經超過200家。隨著發射成本和其他載人航天成本的逐漸降低,預計在未來10年會達到一般中產階級可以支付的水平。因此我們距離重返月球的日子已經不太遠了,特別是在未來10~15年,普通人前往月球旅游的夢想,將會成為現實!
文章來源:北京市科協融媒體中心
來源:蝌蚪五線譜官方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