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年兩次大促,亞馬遜不想“擺爛”?

    亞馬遜的打法,有了微妙的變化。

    2015年亞馬遜策劃了“Prime Day”,對標的是早已有之的“6·18”與“11·11”,此后按照一年一次的頻率舉辦。

    日前,亞馬遜策劃了“Prime Early Access Sale”,相當于“Prime Day 2.0”,這意味著一年之內搞了兩次大促。

    更為微妙的是,距離上次大促僅僅過去了三個月。

    那么,亞馬遜打破慣例,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盤?電商新勢力崛起,亞馬遜該何去何從?押注Rivian,為何成為亞馬遜的虧損之源?

    電商萎縮,會員數滯漲

    2022年,亞馬遜遭遇“水逆”。

    曾幾何時,資本市場津津樂道的是,蘋果、微軟與亞馬遜誰拔得頭籌,率先叩開兩萬億美元市值的大門。

    不承想,這個期待亞馬遜始終未能達到。

    更為糟糕的是,亞馬遜如今不再是華爾街的座上賓,也沒有觥籌交錯。

    截至2022年10月13日,亞馬遜的市值為1.2萬億美元,年度跌幅高達32.88%,結束了七年漲的輝煌歷史。

    亞馬遜之所以不受資本市場待見,與其業績不振息息相關。

    據亞馬遜的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亞馬遜的營業收入為1212億美元,同比增長7.18%;凈虧損為20.2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77.78億美元,已連續兩個季度虧損。

    這其中,電商是亞馬遜的核心業務,任何波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

    早在2021年第二季度,亞馬遜電商營業收入為532億美元,增速從第一季度的44%下滑至16%;一年之后,亞馬遜電商營業收入為509億美元,同比下滑了4%。

    這意味著,亞馬遜電商業務陷入萎縮之中。

    對此,亞馬遜CFO布萊恩·奧薩維斯基早有預言:“隨著疫苗注射率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形態,增加的不光是線下購物,還有其他社會交往活動,當然這對于電商業務增長是有影響的。”

    此背景下,為亞馬遜的電商業務注入更多動力,成為當務之急。

    亞馬遜的對應之策為再增加一次年度大促,通過一定程度的讓利,扭轉電商業務營業收入持續下滑的趨勢。

    不過,這一招能否立竿見影,仍有待觀察。

    一方面,亞馬遜的會員規模停止增長。

    據市場調研機構CIRP報告稱,截至2022年6月30日,亞馬遜在美國擁有約1.72億Prime會員,與6個月前相同。

    那么,如何盤活存量,考驗著亞馬遜管理層的智慧。

    另外一方面,上一次大促賣得并不太好。

    據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22年的“Prime Day”全球銷售額為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左右,而往年的增速都在40%以上。

    一名電商從業者告訴鋅刻度:“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通貨膨脹明顯,抬高了供應鏈成本、壓縮了消費開支,這個時候刺激消費的難度頗大。”

    新勢力崛起,蠶食基本盤

    拋開全球經濟震蕩不談,亞馬遜渴望多打“糧食”,還面臨四重壓力。

    首先,與Shein搶年輕人。

    Shein是一家跨境B2C電商公司,在時尚和服裝類網站的網絡訪問量排名世界第一,成為海外年輕人的“心頭好”。

    據公開資料顯示,Shein 2021年的GMV約為157億美元,而2022年上半年約為160億美元,成長勢頭肉眼可見。

    百億級美元體量的挑戰者,自然令亞馬遜寢食難安。

    招商證券表示:“除歐美主戰場外,Shein也逐步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持續擴大區域版圖,多維探索釋放成長空間。”

    這意味著,亞馬遜的地盤或遭進一步蠶食。

    其次,與TikTok比直播帶貨。

    流量變現,一直是TikTok的核心訴求,而電商被公認為流量變現的最佳途徑之一,于是2021年2月在印尼上線了TikTok Shop,開啟了海外流量變現之旅。

    據財聯社的報道顯示,2021年TikTok電商GMV約為60億元,2022年GMV目標則接近120億元,翻了近一倍。

    如此一來,TikTok與亞馬遜的矛盾不可調和。

    事實上,亞馬遜早在2019年就涉足了直播帶貨,也為此傾斜了不少資源。

    譬如,在2022年“Prime Day”期間,亞馬遜的直播購物頻道Amazon Live邀請了喜劇演員凱文·哈特、模特米蘭達·可兒以及諸多頭部網紅一起互動。

    但亞馬遜的直播帶貨一直不見起色,卻仍處于邊緣狀態。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全球消費者的口味各不同,有的注重品牌可信度、有的青睞商品性價比、有的依賴主播的個人魅力,有的看重互動娛樂性……再疊加思維不同、習俗不同、文化不同等營收,加大了海外的直播帶貨的難度。”

    該私募人士進一步指出,雖然海外的直播帶貨的規模不算大,但如若成功起勢,則可能復制國內的發展趨勢,對亞馬遜的威脅不言而喻。

    市場看好的聲音減弱

    再次,與Temu爭奪下沉市場。

    Temu是拼多多的海外版,延續了高性價比的打法,渴望在海外電商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譬如,Temu設立了3.99美元專區,涉足各類日用百貨用品,而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Prime Day”,57%的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售價低于20美元,只有5%的消費者購買的售價超過100美元。

    以上可見,Temu與亞馬遜的需求出現了重疊,今后與亞馬遜針鋒相對自然不在話下。

    最后,與微軟博弈云計算。

    電商業務是亞馬遜的營收大頭,但利潤大頭卻是云計算,在往年的任何一個季度,至少貢獻了總利潤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

    不過,單看財務指標,亞馬遜AWS已不如微軟Azure了。

    2022年第二季度,亞馬遜AWS的營業收入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33%,運營利潤為57.2億美元;而微軟Azure的營業收入為209.09億美元,同比增長20%,運營利潤為86.81億美元。

    這意味,亞馬遜的云計算面臨不可忽視的挑戰。

    投資“造車”,成為虧損之源

    以上可見,亞馬遜的經營壓力頗大,但更大的壓力則來自投資。

    早先,亞馬遜投資了美國造車新勢力之一的Rivian,后者主打的是電動皮卡、電動貨車以及電動SUV。

    這其中,Rivian的電動皮卡R1T與特斯拉的Cybertruck隔空叫板。

    更為關鍵的是,Rivian搶先特斯拉量產電動皮卡,一躍成為華爾街的“明星”,被外界視為“特斯拉殺手”。

    于是乎,Rivian迎來高光時刻。

    Rivian于2021年11月登陸納斯達克,市值一路看漲,一度超越福特、通用、大眾等老牌玩家,成為次于特斯拉和豐田的全球第三大車企。

    萬萬沒想到,Rivian名不副實。

    2021年Rivian生產了1015輛,交付了920輛,沒有完成1200輛產量的年度目標,而2022年前三個季度一共交付了12278輛。

    須知,僅亞馬遜就預定了10萬輛電動皮卡,首批1萬輛將于2022年年底交付使用,從這個角度來看,Rivian陷入產量不足的窘境。

    這么一來,Rivian的市值遭遇重挫。

    截至2022年10月13日,Rivian的市值為296.39億美元,而巔峰時期的市值高達1643.95億美元,縮水幅度為81.97%。

    因而,亞馬遜也受到牽連。

    亞馬遜投資Rivian,2022年第二季度造成的損失為39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合計損失為115億美元,成為其虧損之源。

    不妙的是,Rivian的前景仍不明朗。

    2022年7月,Rivian宣布裁員6%,“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我們需要設法在沒有額外融資的情況下繼續增長和擴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簡化了產品路線圖,并專注于對資本配置最具影響力的領域。”

    從這個角度來看,亞馬遜的虧損或將持續下去。

    總而言之,亞馬遜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一邊應對電商新勢力的不斷挑戰,一邊因為“造車”承受持續的投資虧損,那么改善業績將成為亞馬遜未來的關鍵目標。

    不過,如若努力的方向錯了,那越努力離目標越遠。【責任編輯/常滿】

    來源:鋅刻度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一年兩次大促,亞馬遜不想“擺爛”?
    亞馬遜云張文翊:上云已經從互聯網拓展到傳統行業
    亞馬遜終止多個資本密集型項目 以繼續削減支出
    【人事】醫療健康業務受挫,亞馬遜PillPack兩位創始人將離職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