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芯片技術,除了屢屢被提到的光刻機,第二重要的便是“刻蝕機”。
刻蝕機是什么?芯片生產主要有五個核心步驟,排在前兩位的,便是光刻和刻蝕。
如果說從硅片到芯片的過程是“剪窗花”,光刻機便是畫花樣的鉛筆,刻蝕機就是沿著花樣剪出花紋的剪刀。
刻蝕機為何重要?刻蝕機和光刻機一樣,都是芯片生產線上的重要設備,缺一不可,無可取代。
而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三家巨頭企業,掌控了刻蝕機的市場份額,占比一度高達94%。中國每年進口的芯片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了原油。
更嚴重的是,如今的芯片面臨的困難正轉變為“買無可買”。眾所周知,近年來美國等國家對中國的芯片封鎖愈發嚴重,包括華為在內的許多國企都將面臨“無芯片可用”的困境。
中國刻蝕機的發展,離不開被譽為“中國刻蝕機”第一人的尹志堯。
2004年,曾為美國芯片制造裝備研發領域資深專家的尹志堯回到中國,與數十位半導體華裔專家共同創業,放棄了美國千萬年薪的工作。彼時的他,已年過六十。
成立中微半導體后,尹志堯團隊僅用了幾年時間,就造出了第一臺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刻蝕機。
到2007年,中微推出可用于65至16納米制芯片制造的等離子體刻蝕機。而目前,據尹志堯透露,中微研發的等離子刻蝕設備已經進入客戶的5納米生產線。發展速度可見一斑。
取得眾多成就的同時,中微也遭受著領域空白、巨頭打壓、地緣政治等多重困難:2007年,應用材料公司將中微告上了美國法庭;2009年,美國泛林半導體在中國臺灣狀告中微專利侵權......
而這些困難,都被中微一一化解。截至目前,中微半導體已申請了1200多項專利技術。
除了中微,“北方華創”近年來也迅速崛起,有關其的最新報道“北方華創正式發布CCP介質刻蝕機 完成刻蝕領域最后一塊拼圖”非常振奮人心,讓國人看見了中國芯片行業的希望。
尹志堯對中國刻蝕機的發展意義非凡,但如何能迎來更多“尹志堯”?對于人才的緊缺,尹志堯本人也不禁發出疑問:“我們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幾個半導體可用人才,實在說不過去,我們的人才都哪兒去了?”
人才緊缺一直是技術卡脖子的重要原因,而為了讓“芯片卡脖子”成為歷史,首先要加強對國內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例如加大高校芯片相關產業和基礎學科的招生人數。
而對于國外人才,則應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營造良好、穩定的工作環境。
隨著一份份財報中顯示的芯片行業研發前景明朗、“科創板”等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出臺,相信人才方面的空缺被填補后,中國芯片也將像中國刻蝕機一樣,自主創新,不受制于人。【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華商韜略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