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王立軍院士:Web3.0路口:VR向左,AR向右

    淘金先富賣鏟人。

    在這場熙熙攘攘的元宇宙熱潮下,VR、AR眼鏡作為進入元宇宙的終端設備,正是風起時。

    每每有新風口出現時,就必然有一批“孤勇者”懷揣滿滿期待單槍匹馬地闖入。

    想當年,當元宇宙“前世”Second Life(第二人生)在國外意外走紅后,彼時在世界財富500強美國康寧公司擔任高級研究科學家一職的王立軍,毅然決然回國創業,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元宇宙創業者。

    “最早一批做元宇宙的人”,談到這個身份時,王立軍異常興奮。相反,在交談過程中,對于其他身份——國家級戰略科學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市政府特聘專家、國家“十四五”戰略規劃咨詢專家、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后.......他只字未提。

    雖然王立軍的元宇宙創業項目“夢幻世界”因各種原因關停,但他依舊活躍在這個領域,不曾離開。比起VR,王立軍認為AR亦或是MR,才更有機會打開元宇宙的大門,而他的新項目,也正在于此。

    不過,有了之前的經歷,王立軍對于Web3.0時代下的元宇宙,開始變得謹慎樂觀。

    由于這次元宇宙背后涉及到的監管、數據確權等問題之復雜,已經不再是技術能解決的了,未來會如何發展目前還得打一個問號。

    但他可以堅信以及確定的是,在元宇宙這個賽道里,一定能跑出上億元市值的獨角獸。

    至于VR、AR行業里,目前還有什么創業機會,王立軍也知無不言。從技術參數、成本等方面來看,國內和國外在VR設備上相差無幾,但在AR設備差距較大。

    而這,正是初創公司的機會所在。工業級應用與消費端應用不同,不是價格敏感,而是價值敏感,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有市場買單。

    元宇宙時代來了,那VR、AR準備好了嗎?不論怎樣,前方炮火已經打響。【責任編輯/周末】

    以下是網易科技和王立軍在世界元宇宙大會的對話,部分刪減:

    網易科技:VR、AR在元宇宙的大敘事背景下,商業想象力更上一層樓。您覺得VR、AR,哪者更有可能率先打開元宇宙之門?

    王立軍:在Web3.0時代下,元宇宙的核心接入設備就是VR、AR以及MR終端設備。

    但我認為,最終進入元宇宙的終端設備肯定是AR或MR眼鏡。因為VR眼鏡主要應用在游戲領域,用途受限,而AR、MR眼鏡的應用前景要更廣。

    不論是To C還是To B,想要成為國民級應用,首先要保證讓大家看到現實世界,虛擬圖像只是錦上添花。

    其實,我是國內最早一批做元宇宙的。大概20年前,國外已經掀起過一輪元宇宙熱潮了。

    Second Life(第二人生)由Linden實驗室開發,beta測試版本于2003年向公眾開放,在2007年達到頂峰。人們可以在里面社交、購物、建造、經商。在Twitter誕生前,BBC、路透社、CNN等報社將其作為發布平臺,IBM也曾購買過地產,建立銷售中心。

    所以在2007年,我回國創辦的第一個公司“夢幻世界”,就是對標第二人生做的。我們當時花了幾千萬人民幣,把整個北京所有的大學、CBD商場、奧運會場館等等,都商業化的做上去了。

    網易科技:“夢幻世界”現在是什么狀態?

    王立軍:“夢幻世界”暫停運營了。當時遇到幾個問題,首先是那時還沒有3G,帶寬不夠,無法支撐大批量的用戶;其次是當時移動互聯網開始在國內發展,而我們做的是PC端訪問。

    現在我們集中在做的是,怎么把AR、VR放到服務端來支撐元宇宙。

    不過,目前也面臨很大的挑戰。Web3.0時代下的元宇宙,核心是去中心化,背后涉及到區塊鏈隱私計算技術。

    所以,現在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基于上述這個技術架構,在貨幣交易環節中,平臺應該如何監管?這個問題不解決,大家就會面臨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么干。

    上個月,騰訊NFT平臺“幻核”關停,也能反映一二。要知道,“幻核”算是中國最早一批數字藏品,也沒能跑出來。

    看待元宇宙,要謹慎樂觀。其實,現在人們談論元宇宙的時候,就像20年前人們談論互聯網一樣,每個人都不知道元宇宙在未來會做成什么樣,但都知道在這個賽道里,一定能跑出上億元的獨角獸。

    網易科技:目前VR、AR頭戴式設備的最新技術前沿情況如何?

    王立軍: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虛擬現實公司 Oculus,VR設備開始受到市場追捧。隨后索尼、HTC等廠商紛紛推出VR產品。

    早在2014年,谷歌就推出了AR眼鏡Google Glass;2015年,AR手游《Pokemon GO》將 AR游戲帶入大眾視野,AR眼鏡再一次被推崇。

    VR、AR作為當時的一種“新奇玩意兒”,被市場用來研究、試驗,被初期獵奇用戶接受、使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當時VR、AR設備被詬病的點也有不少,比如需要用電腦驅動,比較笨重;分辨率也不高,清晰度不夠;長期佩戴也讓人感到不舒適。

    從2014年到今天,8年之久的時間里,VR、AR設備不斷進化,在應用和技術兩個方面都有較大進展。從應用角度看,VR設備主要應用于游戲領域,AR設備主要應用于工業、醫學等領域。

    從技術角度看,VR所涉及的三大核心技術:微顯示、計算和光學系統有了質的飛躍。

    微顯示的進步,讓VR眼鏡清晰度更高、沉浸感更強。比如VR設備的分辨率已經達到了8K,刷新率可以達到每秒90赫茲,甚至是120赫茲。

    其次是計算層面,VR眼鏡從電腦驅動演進為一體機設備,也就是說,所有的計算功能都集中在頭部,硬件架構變得和手機一樣,操作系統也從原來的Windows變成安卓系統。

    還有就是光學系統,這方面的進步讓VR設備更輕巧、佩戴舒適度更高。傳統VR眼鏡用的是體積比較大、重量比較重的菲涅爾透鏡,這幾年VR眼鏡用的是超短焦光學技術,成像距離從20公分壓縮到現在的20毫米。

    這些技術的進步,真正讓VR眼鏡有了走進千家萬戶的可能。

    網易科技:那AR呢?

    王立軍:事實上,從核心硬件到應用場景再到軟件,尤其是算法,AR比VR設備更復雜。

    首先,AR涉及到融合成像的問題。VR眼鏡的屏幕直接擋在用戶眼前,通過光學系統打造出一個虛擬世界;而AR眼鏡是增強現實,需要90%以上透明,成像設備只能放在側面,因此光學系統比較復雜。

    還有一個更復雜的點就是空間感知,AR眼鏡需要把真實圖像和虛擬圖像融合在一起,這涉及非常大的計算量。

    比如一個現實空間里有一個茶幾,我想在這上面放一個虛擬的杯子,如何讓它不掉下去,就涉及到空間感知計算。

    不過,即便很復雜,AR設備這些年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

    首先是光學系統方面,現在運用的衍射光柵光學裝置的厚度大概只有10微米,和眼鏡片貼在一起人眼幾乎察覺不到,很輕薄。

    其次,在顯示方面,AR眼鏡的分辨率和亮度變得更高,這其中運用到的是起源于韓國和日本的有機發光顯示技術。

    我們現在的手機、電視用到的都是有機發光顯示,它是一種有機發光材料,由于可以自發光,所以圖像分辨率和對比度可以做得非常高。

    網易科技:相較于國外,國內的VR、AR設備差距和優勢在哪?

    王立軍:VR設備,從技術參數、成本等方面來看,國內和國外相差無幾;而AR設備,國內和國外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從技術和應用深度上,國外都走在了前面。比如國外巨頭谷歌收購了一家做運動眼鏡的加拿大公司,這家公司可以把眼鏡做得非常小;微軟的HoloLens一次給美國軍方提供了20萬臺AR眼鏡,用來提升帶兵作戰水平。

    (網易科技注:9 月 3 日消息,由微軟制造的高科技作戰設備增強現實護目鏡已經通過美國軍方評估,即將開始交付使用。微軟 AR 護目鏡的正式名稱為「集成視覺增強系統」,該系統是微軟 HoloLens Goggles 的定制版本。預計它將為美軍地面部隊提供類似于戰斗機飛行員的平視顯示器,指揮官可以將信息投射到士兵臉前的面罩上,還包括夜視等功能。美國軍方預計,如果囊括所有功能,軍方未來十年在微軟護目鏡備件以及相關支持服務上的支出將高達 219 億美元。)

    反觀國內,做AR眼鏡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雖說華為、聯想和小米這些大廠近幾年也開始研發AR眼鏡,但目前針對于一些核心技術,比如激光掃描等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不管是衍射光波導還是有機發光顯示,我們國家目前都沒有實現大規模的量產。

    但是,在第三代顯示技術Micro-LED浪潮下,中國有可能走在前面。因為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的發光半導體產業做得非常強,不會面臨“卡脖子”的尷尬困境。半導體經過大規模縮微以后,一個像素就可以做到幾微米,應用到微顯示中就可以實現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

    網易科技:那目前國內AR主要應用在哪些場景?

    王立軍:其實目前,國內在AR眼鏡上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起來,尤其是工業級應用層面。比如在醫學領域,在腦外科手術中,醫生可以通過AR眼鏡可以進行術前規劃,并且在手術過程中,把腫瘤組織和健康組織分開,提升手術成功率。

    網易科技:工業級應用,必須深度到行業中,AR眼鏡廠商應該走通用型道路還是垂直型道路?

    王立軍:面向廣大消費者的通用型AR眼鏡,比如說運動、社交場景,這肯定是一個大的市場,像蘋果、華為、小米這樣的大廠商目前都在搶這個市場。

    面向工業領域的AR眼鏡一定是專業型的產品,因為每個行業對其功能需求都不同。比如消防行業專用頭盔上的AR眼鏡,不光需要顯示火場中整個樓道的分布,更需要通過紅外成像應對濃煙、光線暗等情況。

    所以,這個方向是初創公司的機會所在。工業級應用與消費端應用不同,不是價格敏感,而是價值敏感,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有市場買單。

    來源:網易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王立軍院士:Web3.0路口:VR向左,AR向右
    羅永浩攪熱XR,大廠急了?
    Meta向用戶低頭 即將推出新VR登錄系統
    消息稱蘋果明年將發增強現實設備 已經開始提前布局軟硬件資源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