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當下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臺積電以59.6%的市場份額成為芯片制造領域的王者。要知道臺積電是在1987年成立的,相對于1910年成立的日立、1911年成立的IBM、1930年成立的德州儀器來說,臺積電無疑是一家十分年輕的企業,但也正是這樣一家年輕的企業在缺少人才和資金的前提下,短短幾十年之間就后來居上,在半導體發展歷史上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但是在臺積電快速發展的歷程中也積累下了不小的隱患,那就是對高通、英偉達、博通等美企過于依賴。不可否認,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美國曾經是全球芯片市場的風向標,臺積電也憑借來自美企的訂單大賺特賺。
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大陸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需求開始猛增。而得益于在5G、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的領先,導致大陸反超美國成為新的電子消費市場中心。
包括華為海思、長江存儲、匯頂科技等企業成為新的芯片制造需求大戶,華為海思最高峰時占據臺積電14%份額,僅次于蘋果的23%份額,這也使得大陸成為臺積電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來源。
但是隨著美芯片禁令的頒布,臺積電也積極跟隨,將華為排除在外,這也導致華為陷入了無芯可用的境地。同時來自大陸的芯片份額也急轉直下,如今已經不足10%;相反美企則占據了超過65%的市場份額。
臺積電的做法在短期內確實對國內科技領域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也使得華為等企業因為缺芯而不得不從擴張轉入防守階段。但是這種“斷供”也間接促進了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發展。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2021年芯片產量達到了3594.3億片,平均一天芯片產量達到10億片,同比增長33.3%;在芯片產量大增的同時,進口芯片數量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22年1至6月芯片進口數量為2797億片,相比2021年1至6月的3123億片同比下降了326億片,可以看到臺積電等企業的“斷供”反而間接推動了芯片自研的發展。
作為芯片需求大戶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新的風口,而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以及華為等企業紛紛涉足其中,如今新能源汽車正處于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不同于手機所需要的5nm等先進制程,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是28/56nm的成熟制程,這也是內地芯片企業所著重突破的方向。
2021年全球傳統燃油車的銷量依然在8000萬臺左右,隨著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進行,對于相關芯片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在未來這也將成為一個不次于手機芯片的龐大市場。如今的臺積電卻逐漸失去在這一領域中的位置,因此也有不少外國媒體評論臺積電正因為自己錯誤的決策而失去未來發展的機會。
在內地芯片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則因為人力不足、原材料上漲等原因導致進展緩慢,先期投入的120億美元投資很可能不足以覆蓋建廠成本。除了成本增加之外,對于臺積電更為不利的則是產能受到影響,更不用說當地高昂的人工費用,或許在亞利桑那州建廠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寫在最后
遙想1987年臺積電創建時,全球半導體的霸主還是以NEC、東芝、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三洋、夏普、索尼、OKI為代表的日系半導體廠商。而臺積電在資金、人才都極度匱乏的前提下從零開始逐步擊敗眾多對手,最終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區塊科技資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