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IPO】思維造物終止上市,羅振宇折戟創業板

    在更新了7次《招股書》后,思維造物的上市之路依然折戟。

    據深交所官網披露,在2022年7月31日,思維造物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其IPO狀態在8月2日變為“終止”。

    思維造物有關人士表示:“基于和監管部門的溝通,以及當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我們決定撤回上市申請了。”

    至于未來是否會繼續上市計劃,思維造物表示還沒有準確消息。

    據《招股書》信息,思維造物經歷2015年 B 輪融資至2017 年 D輪融資,估值均超過10 億元。2019年,公司擬沖擊科創板,但在2020年選擇改道創業板。而在撤回創業板上市申請之前,思維造物共經歷了6輪問詢,7次更新招股書。最近一次更新申報材料在2022年6月29日。

    在歷次問詢中,其創業板定位是深交所核查的重點,包括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創新性、是否區別于行業通用技術,是否屬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思維造物的會計事務所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容誠成立于2013年12月10日,法定代表人肖厚發。2021年營收18.76億元,在國內行業排名第10。

    7月29日,47家IPO在審項目一天之內均變更為中止審查,占7月份以來中止項目的9成以上,其中,多達28家項目的審計機構是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占比超過一半。但其擔任審計機構的安徽水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比特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審核狀態分別于7月29日變更為已反饋、已二次問詢,尚在正常推進。

    至于思維造物的終止上市是否與容誠會計師事務所有關,公司未做回應。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思維造物這家企業已經錯過了IPO的最佳時機,現在撤回,一方面可能是財務數據超期問題,另一方面是未來的成長性,尤其是今年的延續數據應該不會太好。A股上市要講究財務數據的持續上漲以及持續盈利的趨勢和能力,從這點來說,思維造物有可能會瑕疵。”

    “用利潤做研發”

    2012年底,一檔名為《羅輯思維》的長視頻脫口秀節目播出后,迅速竄紅,節目主講人是江湖人稱“羅胖”的羅振宇。

    2015年12月31日,羅振宇在北京的水立方舉辦了第一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價值數萬元的聯票上線僅幾個小時,便預售一空。

    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羅振宇曾經很坦誠地表達過自己是一位商人。

    思維造物由羅振宇于2014年創立。目前,羅振宇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持有公司共計46.61%的表決權,為公司實控人。此外,持有思維造物5.2%股份的股東——造物家,背后還有柳傳志(出資比例9%)、俞敏洪(出資比例4.5%)、李善友(出資比例4.5%)等一眾行業大佬加持。

    目前,思維造物旗下有羅輯思維、得到App、得到高研院、“時間的朋友”等眾多知名的互聯網品牌和知識付費品牌。

    據《招股書》信息,思維造物經歷2015年 B 輪融資至2017 年 D輪融資,估值均超過10 億元。

    在“終止”上市之前,思維造物共經歷了6輪問詢,創業板定位是深交所核查的重點。包括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創新性、是否區別于行業通用技術,是否屬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在羅振宇的光環下,思維造物曾有高光時刻。“得到”APP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獲取了1300多萬用戶,展現出巨大的商業潛力。不過,其新增用戶數及新增付費用戶數也正遭遇增長瓶頸。

    2019-2021年,“得到”App 新增注冊用戶數量分別為 397.50 萬人、456.46 萬人及 357.77 萬人,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為 91.10 萬人、82.61 萬人及 59.09 萬人。《招股書》顯示,2021年得到用戶總數突破4900萬人,但日活只有63.24萬人。

    對此,思維造物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市場推廣費用的變化,付費用戶數量出現下滑。如果未及時調整推廣戰略或相關調整未能奏效,可能會面臨App 用戶等各項指標增長有限或持續下滑的風險。

    2019年-2021年,思維造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6.28億元、6.75億元和8.4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 1.15億元、4006.35萬元以及1.25億元。

    成立于2017年的青少年教育平臺酷得少年最初為思維造物子公司,酷得少年是教育品牌“少年得到”的運營主體,主要面向5-15歲青少年,提供知識付費、訓練營、直播課三類服務。2019年酷得少年新引入的股東包括張泉靈、紫牛成長、上海檀英、乾剛投資,同時,思維造物逐步降低酷得少年的控制權,2021年底,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其股權。2019年酷得少年的凈虧損達到4070.5萬元,這也意味著隨著處置酷得少年,思維造物減少了這部分虧損。

    面對市場對其“剝離不良資產,為上市做高利潤”的質疑,思維造物曾對此進行了否認并表示:“利潤是收入與支出綜合影響的結果。從毛利潤層面,公司線上毛利率穩定增長的原因是公司不斷降低內容生產成本,線下毛利率目前較低,主要由于業務處于初始投入的快速擴張階段,經過擴張期后公司依托規模化運營能力從而使線下毛利率保持上升。從費用層面,公司在研發做了大量投入,相當于把利潤拿去做研發,其研發費用率遠高于其他可比公司(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率比可比公司均值高11%)。”

    “知識付費第一股”難產,“個人IP”商業模式能走多遠?

    “IP經濟”也稱粉絲經濟,其核心是通過粉絲來進行商業變現。比如,“網紅”就是目前個人IP所集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個人IP”的商業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易于營銷、成本較低、收益較高等,近年來,發展得如火如荼。

    思維造物《招股書》顯示,2020和2021年,羅振宇、李天田作為主講人提供的主要課程收入分別為3426.92萬元和8374.24,占線上知識服務收入的7.63%和15.52%。

    思維造物也在《招股書》中坦言了對創始人羅振宇先生的依賴風險:“羅振宇先生為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也是跨年演講活動中的唯一主講人、啟發俱樂部主講人,在宣傳及活動組織上對羅振宇先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如果羅振宇先生未來不再參與公司業務宣傳或跨年演講、啟發俱樂部等活動,公司業務開展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此外,思維造物線上知識服務中的課程等業務,對外部講師、知名專家學者也有一定的收入依賴。2019年-2021年,前十大課程中非自研課程收入占線上知識服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22.16%、17.14%和 10.78%,呈現下降趨勢。

    去年年底,壹九傳媒第三次闖關港股IPO,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壹九傳媒旗下最知名的IP是馬紅漫,馬紅漫本人2017年起供職于壹九傳媒,并為公司打造出《老馬日日評》《財經馬紅漫》等節目,深受股民喜愛。不過,因馬紅漫貢獻的營收占比較高(2018年至2020年,相關視聽節目產生的收益占比均超40%),也使壹九傳媒遭受了“過度依賴個人IP”的質疑。

    業界有個說法,樊登、羅振宇、吳曉波和李善友四個人被稱為“知識付費四大天王”。其中巴九靈也曾沖擊上市,但至今“知識付費第一股”仍舊難產。

    此前有傳聞稱,通過矩陣模式,樊登讀書一年在抖音變現50億元。后來,樊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中曾透露,樊登讀書2020年的營收是10億元左右,在疫情期間做到近乎一倍的增長。

    知名自媒體“吳曉波頻道”由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巴九靈”)運營,為其核心資產。此外,巴九靈旗下的產品還包括美好+、百匠大集、巴九靈大頭頻道。

    2021年7月,吳曉波在接受財新傳媒旗下訪談節目《財新時間》的采訪時透露了公司的收入情況。吳曉波稱,每年有3個億的收入,其中知識付費、企業培訓、廣告的收入各占三分之一。

    2019年,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300359.SZ)宣布,擬作價15億元購買吳曉波旗下巴九靈96%股權。預案披露后不到1小時就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提及的重點之一,就是此次重組是否有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的嫌疑,是否為“忽悠式”重組。

    盡管全通教育一再表達雙方重組的“郎情妾意”,最終,重組以失敗告終。2020年6月,巴九靈第二次沖擊資本市場,開啟了獨立IPO的征程,目前處在上市輔導階段。

    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也是“個人IP”商業化的典型代表。2014年初,李善友創辦中國創新者學習社,后更名為混沌研習社。2017年推出的在線學習平臺混沌大學APP,主要邀請全球名師,通過線上和線下講授,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認知升級。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這些公司的模式是生產快餐型知識傳播型匠人而非發掘思想或者研究型大師,有益于一時傳播而非造福社會。在公司追求賺快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包裝打造越來越多的新IP,以降低對個人明星的依賴,這種情況類似包裝影視明星。

    當然,這些企業也在逐步意識到依賴“個人IP”可能帶來的風險。

    壹九傳媒為了減少對于馬紅漫的依賴,已經采取了一些舉措,比如減少馬紅漫擔任主持人的頻次,在節目中安插其他主持人。同時,與馬紅漫簽署了不競爭協議、由集團運營及檢核馬紅漫有關的社交媒體賬號、視頻/音頻節目的知識產權以非馬紅漫的名義注冊等。

    吳曉波頻道APP此前已經更名為“890新商學”,系巴九靈的諧音。有市場人士認為,似乎也是落實“弱化吳曉波個人IP”這一說法的動作。

    思維造物近些年也在打造其他IP,淡化對羅振宇的依賴,例如邀請其他名家常駐“得到APP”進行授課。

    羅輯思維上市是否還有希望?

    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數量將達到5.27億人,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眼下正處于知識付費的調整期,行業已經迎來退潮。

    同時,知識付費行業想要資本市場買賬也并非易事。從科創板到創業板,羅振宇始終沒能敲開資本的大門。

    販賣二次加工的知識這種商業模式有核心壁壘嗎?張孝榮認為,這種模式統統是一陣風的產物。本質上一個人物主播IP,他們基于信息不對稱進行知識加工和傳播,由于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有限,造成了核心競爭力天然不足。

    張大奕曾經是網紅的“頂流”人物,帶貨能力不亞于如今的薇婭、李佳琦。2019年,張大奕創立的“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赴美上市,首日開盤后就暴跌37.2%。如涵電商上市前已有多輪融資經歷,其中包括來自阿里巴巴、軟銀等公司的投資。

    2018-2020年間,如涵控股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店鋪對公司貢獻營收比重均在半數以上。去年4月,上市僅兩年,市值縮水超七成的如涵控股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不考慮分紅等情況,如涵IPO時參與認購的投資人持股浮虧超七成。

    張孝榮指出,電影明星是經過驗證的大眾文化消費品,而知識加工傳播IP是小眾文化快餐,市場規模有限,商業模式有缺陷,未來發展空間有限,不適合成為公眾公司。

    張毅表示:“知識付費賽道跟思維造物近期能不能上市沒有必然的關系。從艾媒咨詢監測的情況來看,整個知識付費的方向仍然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大量的渴望知識的人士,尤其是青年人,以及對職業和人生有規劃有目標的人群,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高,滿足這個群體所衍生的服務,這個方向的成長勢頭不會改變。”

    “但是對于思維造物來講,他們原來相對偏管理、偏哲學、偏人生的知識領域,是不是當前知識付費主要需求方向,需要更翔實細致的市場調查,畢竟市場不停在變化。”張毅認為,“未來在哪方面去完善、成長,解決市場哪些痛點,不僅僅是這家企業,同時也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野馬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IPO】思維造物終止上市,羅振宇折戟創業板
    “得到”6次折戟IPO,羅振宇被年輕人拋棄?
    羅振宇2022“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全文稿
    【周五早報】羅振宇的騙局:他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