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昨天,在2015年秋季正和島創業大集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創新學堂創始人蔡劍做了主題為《人才是第一創新力》的演講。蔡劍認為,如果教育改革失敗,人力資本匱乏將是中國未來的一個發展劣勢。未來20—30年,中國最稀缺的是創新人才。“所以青年人現在敢于談顛覆、自由、個性化,因為他們稀缺,稀缺就有機會任性,也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價值。”
以為是蔡劍的演講內容的精編: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蔡劍
在27年前的秋天,鄧小平講了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思想推動了三十年高速發展。我們現在思考的是除了生產,社會還需要創新。如果決策者將“創新”等同于科學技術,培養的將是大量的生產型人才,難以實現產業結構需調整與現代服務業升級。因此,我們現在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創新管理和新經濟驅動力。
人才資本缺乏是中國未來的一個挑戰
中國的經濟到了今天,處于一個很動蕩的環境當中,這個大的浪潮來了以后,不管是幾零后都將有生命周期,很多的企業家,尤其是60后、70后的企業家都很糾結。中國經濟轉型忽略了一點,中國的人口結構特殊性。從全世界來講,中國的人口結構是唯一受計劃生育政策管制的。實際上中國歷來歷朝的經濟和人口結構是息息相關的,1960年那個時候出現2000萬人非正常的死亡,那個時候是中國遇到的一場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的未來會怎么樣?實際上中國經濟已經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模式,這種模式國際上也看不懂,這是中國的創新模式。過去30年實現了快速的超正常的發展,到未來這個模式是不是還可以延續,這是一個問題。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有三個:在過去的傳統經濟學的指導之下,用出口、土地、勞力作為核心驅動的模式,如今各個城市的土地資源普遍使用不當,普遍出現了房地產的波動,普遍出現了空間過剩、人才不足。當前掌握資源的企業出現了大量的經營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人口紅利消失掉了。正常的人口結構是金字塔形狀的,但是今天,中國的人口結構是樹狀結構,再過20-30年,我們最稀缺的就是00后,10后人才。所以青年人現在敢于談顛覆、自由、個性化,因為他們稀缺,稀缺就有機會任性,也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價值。
因此,世界工廠這個模式是不可能持續了,我們在做互聯網工業、工業4.0,一定要考慮到我們不能把假設再放在中國的人口優勢上,恰恰是創新人才缺乏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的挑戰。真正貨幣的競爭是人的生命價值的競爭,貨幣的匯率是自己國家對公民價值的主張,過去十年我們國家的人民幣一直在增值,而今年我們必須要降低我們的匯率,反映在背后的模式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人力資本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同時互聯網的泡沫出現了。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中國的創業板指數和美國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是極其相近的。所以我在網上對中國將出現互聯網泡沫提出了預警。互聯網本身如果遠離了核心的人的價值,早晚會產生金融資本與實體經營的分離,這會導致大量的90后的創業者會進入到一個又一個虛幻的投資故事當中。然而市場始終會回到真實價值點。
同時我們看到不少中國夕陽產業與壟斷模式造成了環境危機。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靠新的三個驅動力:就是人才資本,環境生態、法制建設,這三個驅動力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我們通過改革、創新要降低我們的制度代價,這樣才可以幫助大量的草根企業實現正常的經營和長期的發展。
離開人才和文化,你要如何創新創業?
創新不光是技術,還包括管理,還包括體制,更重要的是文化,所以我們提出來人才和文化實際上是創新的基石,離開了基石怎么談創新和創業?而中國的文化當中需要大力的改變,中國不是沒有創新,比如說華為的研發技術在全球拔得頭籌,已經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領軍企業,在國際上,華為的國際化跟任何國際企業比較起來都是很強勁的力量。中國不乏管理創新,然而有的企業忘記互聯網+本質是提升人的價值,創業項目良莠不齊。互聯網的本質不光是連接,還要提升。人是不斷發展的,過去從電路的連接到信息的連接,到網頁的連接,到人的社會交往的連接,整個互聯網當中的新興企業并不是重復過去的標準,而是在已有標準的基礎之上實現自己新的服務價值。整個互聯網是一個有機體、生命體,和人一樣,要不斷的從生理到安全、社交、尊重,最后到自我實現。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未來的創業企業,要判斷一下它在哪一個層次當中發展的。未來,人們將理解互聯網+的本質實際上是提升我們人的價值。
錯誤的教育方式在毀滅年輕人對知識的熱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了大量人群的創新力,喚醒了我們每個國人的創新基因。我們不要忽視掉每年有上千萬年青人要進入市場,然而他們依舊是被工業化、大生產、標準化的方式來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的90后、00后還是要經過十幾年的這樣的應試教育培養和打造,這很難培養出創新創業人才,錯誤的教育方式在毀滅年輕人對知識的熱愛,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讓他們最后憎恨了書本、憎恨了知識,這是文化的災難,所以要改革教育,要突破教育,要徹底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
互聯網眾創平臺實現第四代教育
我們需要深刻的反思,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當一個人忘掉了在學校里面接受的每一樣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教育是超越、顛覆、倒空、變革,教育并不是單純的記憶,教育更不是強迫學習,所以我把教育分為四個時代,教學生學、幫學生學、讓學生學、向學生學。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需要建立一套能夠不斷的發揮出員工、合作伙伴創新優勢的第四代教育的模式。我們現在做了這樣的嘗試,我們用互聯網來改變我們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創新學堂就是這樣一個互聯網眾創平臺,讓我們學生在課上就可以直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把課程變成一個真實的創新的市場,變成一個真實的實踐平臺,讓學生成為創新的主角。過去的課堂當中,大量的學生上課睡覺,手機被沒收以后學生上課經常走神。北大實現4G教育方式,學生們上課必須使用手機,老師請90后、00的同學幫助解決問題,形成謙虛學習,勇于實踐的風格。創新的風氣逐漸形成。所以第四代教育是啟發我們的思維,提升我們的素質,全國每年要畢業750萬大學生,相當于以色列的人口,未來學習人口都將會被改變,同時我們還有大眾。比如我們平臺上一位農村的媽媽為了孩子教育,自己從城里放棄工作回到農村,但她能在網上進行學習與開展創業,這種方式已經開始了,幫助實現每個普通人的夢想,推動未來的教育改革。
我們提出互聯網+創新行動,聯合各界合作伙伴,在全國要開設這樣的4G教育創新創業課程,幫助我們像建設教堂一樣在全國可以普及大眾創新創業的教育,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成就每個日人的夢想。
最后,什么是創新?厲以寧先生的一首詩寫到:“野無人跡非無路,村有溪流必有橋”,創新要遵循科學,追求真理。如果希望一蹴而就很難成功。創新創業需要協同,希望大家能夠共同聚集在這樣一個創新的平臺之上,相互學習、相互關愛,共同實現中國夢。【責任編輯/梁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正和島”。
來源:正和島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