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蘋果造汽車:它能像以前iPhone狂虐Nokia一樣,成就iCar新傳奇嗎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從特斯拉等汽車公司挖人,去寶馬工廠考察、在舊金山海灣尋找安全測試平臺……從近一年來蘋果一系列的動作可以看出它的造車計劃已在緊鑼密鼓之中。然而,造車對蘋果來說仍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晚入行的蘋果,能夠像數年前iphone狂虐諾基亞一樣,成就iCar傳奇嗎?

    近一年來,蘋果從特斯拉、Fiat等汽車公司挖人,去寶馬工廠考察,在舊金山海灣尋找安全測試平臺等一系列動作,都顯現著這項名為“Titan”的造車計劃正在緊鑼密鼓之中。據悉,第一代iCar將會是半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采用類廂式電動車型。

    日前,華爾街日報記者Daisuke Wakabayashi披露,iCar預計將在2019年交貨。Wakabayashi稱,目前“Titan”項目包括600名工作人員,蘋果內部承諾書表示,將擴大員工數至目前的三倍。消息披露后,蘋果股價上漲,而特斯拉股價應聲下挫。

    蘋果跨界造車成關注焦點

    值得吐槽的是,蘋果自稱目前擁有的多項技術,包括用于智能手機、平板和手提電腦的電池技術,地圖導航系統,車載軟件CarPlay均可直接投入到汽車生產中。天知道汽車制造是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隨便舉個栗子,特斯拉目前擁有上百項電池技術專利,主要覆蓋電池管理系統,電機和電控方面。講真,我不認為手機電池能直接用到汽車上,不然特斯拉搞Gigafactory玩兒么。

    事實上,“Titan”項目成員真的是覆蓋了金屬材料、機械自動化、新能源動力、軟件工程等好多領域。有消息稱,iCar負責人為iPod、iPhone的設計師,公司產品設計副總裁的Steve Zadesky,他曾是福特高管;主要工程負責人則是前耶魯大學工程總監John Morrell。

    此外,最為人關注的兩位明星級人物是意大利Fiat公司搞電動項目的Doug Betts,以及自動駕駛研究員Paul Furgale。這意味著iCar很可能一次性單挑特斯拉和谷歌兩大巨頭。蘋果早前揮斥25萬美刀與特斯拉互挖墻腳大戰,更是一度將撕逼指數推向頂峰。

    iCar的對手們都怎么玩

    預計2019年,iCar出來的時候正好對上特斯拉第三代Model。而目前為止,蘋果撬過的墻角包括奔馳梅賽德斯、特斯拉、Fiat……估計除了正在合作中的加拿大麥格納(Magna Steyr),沒有人要跟iCar玩耍了。

    不同于蘋果的“撕逼之路”,谷歌選擇了與通用、福特、豐田、大眾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合作的方式,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谷歌尚未表態未來將完全自行生產無人車,還是僅負責軟件與功能支持,由傳統汽車廠商完成組裝生產流程。

    有趣的是,除了通用前總裁,特斯拉、奔馳等都相當歡迎蘋果跳“坑”。即便曾有蘋果員工很“挑釁”地表示過,蘋果將瓜分特斯拉的營收,馬斯克仍然“大方”歡迎蘋果進軍汽車市場。

    庫克為什么要造車

    關于蘋果造車,有一種很有情懷的說法:是為了完成喬布斯的遺愿。

    據稱,喬布斯2007年的時候就已經和大眾CEO進行了會面,討論iCar的相關內容。2008年,一家媒體曝光了一款小型車,旁邊有一個iPhone,這就是有關iCar最早的傳聞。紐約時報還曾“請求喬布斯拯救底特律(美國汽車之城)”。

    但是,真正讓庫克動心的可能還是汽車行業出現了新的增長點:新能源和自動駕駛。

    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公司特斯拉雖然今年一季度凈虧損1.54億美刀,但營收同比增長了54%。今年4月份,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9060輛,同比增長135%,其中純電動達4790輛,自主品牌比亞迪可謂異軍突起。

    而自動駕駛技術本身,據英國KPMG評估認為,可在2014到2030年間使得全球車禍死亡人數降低2500。

    BI Intelligence報告指出,2019年,我們可以看到兩類產品:半自動化和全自動化的智能汽車。屆時,半自動化汽車市場占有量約為一百萬。截至2020年,上路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達一千萬輛,預計公共交通的自動駕駛采用時間會比較遲,而普通用戶的使用將在五年之內得到推廣。

    總結

    不難想象,造車這件事對于蘋果來說是一件很大的挑戰,從制造工廠、流水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到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專利的研發,都會是困難重重。因此,才會有蘋果高層頻繁拜訪寶馬等汽車工廠(蹭經驗值)的消息。

    比之傳統汽車廠商以及特斯拉、谷歌等新入行的科技公司,蘋果新入行的身份勢必會讓iCar吃上很多虧。但誰說起步晚者就會失敗呢?我們已經看到iPhone狂虐諾基亞的歷史,也許iCar能夠成為下一個傳奇。【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智東西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蘋果造汽車:它能像以前iPhone狂虐Nokia一樣,成就iCar新傳奇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