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理想L9試駕車疑似空懸斷裂,廠家稱緩沖環為“試制件”受質疑

    因創始人李想一句“500萬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受到諸多關注的理想L9還未交付,試駕車就曝出硬件問題。

    7月17日,據《央廣網》報道,一輛理想L9的試駕車懸掛出現問題,車輛左前輪陷入車身當中,無法正常行駛,疑似車輛空氣懸掛故障。

    根據其曝光的網絡聊天記錄截圖顯示,理想L9在經歷一個急剎后“砰”的一聲,前懸發生斷裂。

    根據《央廣網》引援理想汽車工作人員的回應稱:“此次故障為非量產車型的零部件個案問題,已查明原因,并會在最終量產車身上解決此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向理想汽車某門店工作人員咨詢,對方回復稱:“重慶的試駕車是90公里/小時的速度沖過一個深度20厘米的坑,導致空簧內部的緩沖環破損。因為供應問題,我們有部分試駕車使用了試制階段的緩沖環。試制版雖然滿足安全標準,但遇到大沖擊工況會偶發失效。實際量產版的緩沖環強度是試制版的2.5倍,面對更大的沖擊也不會有問題。”

    對此回應,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在其朋友圈表示了質疑,其表示,“90公里時速過20厘米的坑”不太符合實際情況。一般車輛的離地間隙都沒20厘米。且正常人不會對著20厘米的坑高速行進。“而如果真是這種工況,那我只能說您家的輪胎真棒,這工況輪胎沒爆只干爆了空懸,牛就一個字。”

    此外,他還對理想公關稱“試駕車用了試制件,量產件強度是其2.5倍”提出疑問。他認為,一臺車從樣車到量產車要經過TT、PP、VP、MP各個階段,每階段的車都有相應的使用場景。

    公開資料顯示,理想L9 Max車型最小離地間隙為176毫米,小于理想公關稱的“20厘米坑”,這意味著,這臺試駕車在經過該坑時甚至有可能磕到底盤。

    在6月21日的理想新車發布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表示:“理想L9的懸架采用了前雙插臂,后五連桿的結構,提供了旗艦級的駕駛性能和乘坐舒適性,配合毫秒級響應的CDC減振系統,哪怕是和庫里南相比,我們也完全不怕”。

    實際上,確實有人拿他和庫里南比了。知名車評人、同時也是庫里南車主的陳震在試駕過這款車后表示:“L9很明顯是舒適的調校風格。相比我的庫里南,稍微缺少了一點穩重感和沉重感,但整體底盤非常舒服。”

    除此之外,近期部分汽車媒體人已經陸續對這款車進行了體驗。比如車評人閆闖表示:“理想L9過顛簸路段的時候底盤質感很好。這車的轉向和底盤的細膩回饋給我驚喜了。底盤對于山路的支撐,對于日常路面小顛簸的過濾,都是很好的表現。”

    而知名電動汽車博主常巖在試駕后對于其底盤的評價則是:L9的空懸不會像很多強調舒適性的車那樣晃悠悠,也不會像很多運動性品牌一樣邦邦硬。而是像你拿勺子敲擊果凍布丁時的那種軟糯。

    可見,不少媒體人對于該車的懸架評價都頗高。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專業汽車媒體的駕駛技術相比普通消費者要更為嫻熟和精進,在試駕過程中也“更有分寸”。相比之下,或許此次遇到斷軸的網友好巧不巧地遇到了“corner case(罕見情況)”。但無論是“試駕車零部件強度并沒有量產車高”,還是路況達到了極端的“20厘米坑”,僅靠一段簡單的官方回應似乎并不能服眾。作為理想的戰略級產品,廠家有必要在L9交付前向外界,尤其是準車主們還原此次事故的真實細節。【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懸架500萬內沒對手?央視曝疑似一個急剎 干斷理想L9空氣懸架
    理想汽車回應空懸斷裂:試制版緩沖環遇大沖擊工況會偶發失效
    理想L9試駕車疑似空懸斷裂,廠家稱緩沖環為“試制件”受質疑
    L9叫板庫里南,李想“疑似營銷”言論上熱搜

    精彩評論